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
2015春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次考核试卷总分:100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启发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从事革命的书籍是()。A.《劝世良言》B.《劝世金针》C.《劝世歌》D.《劝世箴》参考答案:A满分:得分:2.下列人物中,主张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的是()。A.谭嗣同B.沈家本C.章太炎D.梁启超参考答案:B满分:得分:3.太平天国对于那些缴获财物攫为私有的人处以()。A.枷刑B.杖刑C.死刑D.流刑参考答案:C满分:得分:4.()是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A.直接民权B.监察制度C.间接民权D.三权分立参考答案:A满分:得分:5.中体西用是()法律思想的核心。A.张之洞B.左宗棠C.李鸿章D.曾国藩参考答案:A满分:得分:6.清末提出“法学之盛衰,与政之治忽,实息息相通”的思想家是()。A.沈家本B.伍廷芳C.张之洞D.孙中山参考答案:A满分:得分:7.近代中国“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法律主张出自()。A.谭嗣同B.孙中山C.康有为D.梁启超参考答案:D满分:得分:8.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A.君主立宪B.君主专制C.民主共和D.人民民主参考答案:A满分:得分:9.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A.章太炎B.邹容C.孙中山D.黄兴参考答案:A满分:得分:10.()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A.严复B.谭嗣同C.梁启超D.康有为参考答案:D满分:得分:每题有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1.孙中山的法律观点是()。A.民权B.博爱C.自由D.平等参考答案:BCD满分:得分:2.洪仁玕强调法制制定后,必须严格执行。要执法严必须做到()。A.严刑峻罚,轻罪重罚B.国家官吏以身作则,遵守法纪C.奉行天法要刚正不阿,不畏权贵D.严明赏罚,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参考答案:BCD满分:得分:3.下列各项属康有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具体方案的有()。A.设议院B.行三权分立C.开国会D.制定宪法参考答案:ABCD满分:得分:4.太平天国法制建设实践中,所包含的思想成分有()。A.宗教迷信B.向西方学习C.皇权主义D.农民平等、平均观念参考答案:ABCD满分:得分:5.()是孙中山新民生主义的两个主要原则。A.节制资本B.平均地权C.耕者有其田D.制定劳工法参考答案:AC满分:得分:6.孙中山五权宪法中的治权包括()。A.创制权B.罢免权C.立法权D.行政权参考答案:CD满分:得分:7.下列人物属清末礼法之争中法理派代表人物的有()。A.劳乃宣B.沈家本C.梁启超D.杨度参考答案:BD满分:得分:8.张之洞在对外交涉中的主张有()。A.限制帝国主义的治外法权B.禁止教会和租界扩占土地C.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D.保护华侨正当权利参考答案:ABCD满分:得分:9.太平天国的刑罚具有极端残酷性,其中死刑包括以下几种()。A.斩首示众B.五马分尸C.桩沙剥皮D.点天灯参考答案:ABCD满分:得分:10.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的具体表现是()。A.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B.坚持以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C.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的统治方法。D.用变形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参考答案:ABCD满分:得分:在下划线处填写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为了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曾国藩提出了_______的口号。答: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满分:得分:参考答案:以礼自治,以礼治人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清王朝中央有恭亲王奕忻,在地方有____、_____、左宗棠、刘坤一、张之洞等。答:曾国藩,李鸿章满分:得分:参考答案:曾国藩李鸿章3.章太炎认为,损上益下应是______的原则。答:立法满分:得分:参考答案:立法、司法4.洪仁玕提出德化于前,刑罚于后的原则,反对不教而诛,主张____。答:教、法兼行满分:得分:参考答案:教、法兼行5.冲决一切封建网罗是维新派人物____提出的口号。答:谭嗣同满分:得分:参考答案:谭嗣同6.____是维新志士中激进派的代表人物。答:谭嗣同满分:得分:参考答案:谭嗣同7.______是沈家本法律思想的特点。答: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满分:得分:参考答案:会通中外8.梁启超提出了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_____学说。答:答: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三权分立满分:得分:参考答案:三权分立学说9.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主张是______提出的。答:张之洞满分:得分:参考答案:张之洞10.《资政新篇》是_____的重要著作。答:洪仁玕满分:得分:参考答案:洪仁玕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6分,共3题,共18分。1.简述孙中山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律观。答:孙中山将三民主义的一贯之精神概括为自由、平等、博爱。一方面揭露清政府的专制,另一方面积极地提出建设主张。(1)深刻揭露和批判清朝封建专制法制。孙中山严厉抨击封建法制的黑暗、酷烈,主张一律废除。(2)主张建设资产阶级的法治国家。孙中山谋求建设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基础的法治国家。其主张有:①民主政治靠法律来保证,法律由国会制定。②用法律形式规定和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颁行了自由、平等、博爱为宗旨的法律、法令,力图推行法治建设。这些法律和法令的核心是确认和维护人民民主权利。(3)主张司法独立,以保证法治。孙中山谴责封建司法滥施刑讯,抑止人民诉权,指出它违反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精神。孙中山的这些体现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民主和法制原则,是近代中国先进的法律思想。满分:得分:参考答案:孙中山将三民主义的一贯之精神概括为自由、平等、博爱。一方面揭露清政府的专制,另一方面积极地提出建设主张。(1)深刻揭露和批判清朝封建专制法制。孙中山严厉抨击封建法制的黑暗、酷烈,主张一律废除。(2)主张建设资产阶级的法治国家。孙中山谋求建设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基础的法治国家。其主张有:①民主政治靠法律来保证,法律由国会制定。②用法律形式规定和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颁行了自由、平等、博爱为宗旨的法律、法令,力图推行法治建设。这些法律和法令的核心是确认和维护人民民主权利。(3)主张司法独立,以保证法治。孙中山谴责封建司法滥施刑讯,抑止人民诉权,指出它违反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精神。孙中山的这些体现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民主和法制原则,是近代中国先进的法律思想。2.简述梁启超实行法治,兼重人治的主张。答:梁启超在法治与人治的关系上,坚持法治和人治不可偏废的观点。首先,他反对只要人治的主张,认为人治的弊端重重。在中国人治是行不通的。其次,他也反对只靠法治。他认为人能制法,法不能自立;还认为徒法不能以自行,有善法。然后有善治。坚持法治和人治相统一。满分:得分:参考答案:简述梁启超实行法治,兼重人治的主张。梁启超在法治与人治的关系上,坚持法治和人治不可偏废的观点。首先,他反对只要人治的主张,认为人治的弊端重重。在中国人治是行不通的。其次,他也反对只靠法治。他认为人能制法,法不能自立;还认为徒法不能以自行,有善法。然后有善治。坚持法治和人治相统一。3.简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答: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总称,是孙中山为了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经济和理论纲领,也是其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第一、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中的首要问题,其基本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朝政府,光复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精髓,是要以亲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代替旧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它贯穿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精神,在调解、处理国内民族关系和以反帝、“扶倾济弱”为主旨的国际关系方面,为立法提供了指导原则。其具体主张包括: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废除领事裁判权,恢复关税自主权,收回租界和失地等。第二、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其中心内容是“反对帝制,建立民国”,实质是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三、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最富有特色的部分,是三民主义政纲中的社会革命纲领。民生主义关系到一系列法律问题,是有关土地法、财税法、劳动法、企业法、外资法等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满分:得分:参考答案: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总称,是孙中山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三民主义分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个阶段。(1)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其基本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朝政府,光复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旧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争取民族平等,实现民族解放、独立和富强。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把反帝当作了首要任务,具体含义有两层:一是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其目的是组织自由统一的中华民国。综上所述,民族主义的精髓是以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替代旧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2)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其中心内容是反对帝制,建立民国,实质是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旧民权主义基本上没有超?天赋人权的范畴,新三民主义赋予民权主义以新内容,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强调主权在人民,二是主张直接民权新民权主义不但突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而且批判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虚伪性。为了保障直接民权,孙中山提出了五权宪法,这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一大创造。(3)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是三民主义政纲中的社会革命纲领。孙中山把民生主义归纳为解决土地和资本两大问题。在旧民生主义阶段,解决土地问题的方针为平均地权。在新三民主义阶段,孙中山将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规定为新民生主义的基本原则。解释下列词汇。每题4分,共3题,共12分。1.礼法之争答: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满分:得分:参考答案:礼法之争是清末修律过程中产生的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之间的论战,两派论战的焦点在于是采用旧的纲常名教还是采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理论作为立法宗旨的问题,论战以法理派退让妥协而告终。但论战促进?中华法系的瓦解。2.《大同书》答: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宣传其变法思想的主要著作。康有为在《大同书》里指出公羊三世里的太平世是大同世界,公羊三世里的太平世即大同世界,是人类发展阶段上至善至美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上,致人犯罪的政治经济根源消失了,社会因而可以达到治至刑措,实现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为在书中还剖析了犯罪原因和不立刑的理论根据。满分:得分:参考答案: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宣传其变法思想的主要著作。康有为在《大同书》里指出公羊三世里的太平世是大同世界,公羊三世里的太平世即大同世界,是人类发展阶段上至善至美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上,致人犯罪的政治经济根源消失了,社会因而可以达到治至刑措,实现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为在书中还剖析了犯罪原因和不立刑的理论根据。3.有其法,尤贵有其人答:沈家本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他认为有了好的法律,还要有好的执法之人,才能推行资产阶级法治。他主张所有国家官吏都应知法,司法官吏应具有专门学识,还要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满分:得分:参考答案:这是近代著名法学家、礼法之争中法理派的代表人沈家本的观点。沈家本深深懂得,有了好的法律,还要有好的执法之人,才能推行资产阶级法治。4.教、法兼行答:洪仁玕的思想主张满分:得分:参考答案:这是洪仁玕的主张。他坚决反对不教而诛,坚持刑外化之以德,为此,他提出德化于前,刑罚于后的原则,要求教、法兼行。他强调要向广大群众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人人懂得纲纪伦常,知法守法。
本文标题:《中国法律思想史》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6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