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外建筑装饰史》复习资料
1《中外建筑装饰史》复习资料1、中国原始建筑模式有穴居和巢居两种脉络。2、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是一个严整的四合院。3、春秋末期出现了有关工艺标准和制度的官书《考工记》。4、夏商与西周建筑中,宫殿建筑可以明显划分为台基、屋身和顶层三大段。5、东汉大墓前常建双阙。6、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增建了大明宫改变了对称的特点。7、佛光寺大殿面阔7间,进深4间。8、应县木塔是我国保存最早、最高和最大的木塔,也是世界上保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9、宋朝李诫编著了最重要的建筑著作《营造法式》。10、中国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类。11、故宫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12、明清建筑分为大式和小式。13、徽居马头墙的主要功能是防火。14、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现了榫卯结构对后世影响深远。15、秦汉坛庙主要分为三类:祭祀自然神、祭祀祖先和祭祀先贤。16、中国古代屋架形式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类。17、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属于密檐塔。18、彩画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三类。19、明清两代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是故宫紫禁城。20、举出三个私家园林:留园、个园、网师园。21、四合院中划分内外庭院的建筑构件设施是叫垂花门。22、高原窑洞分为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和砖砌锢窑三类。23、茅茨就是只用茅草做的屋顶,在古代人们还没有掌握用木材建造房屋的时候就用茅草堆砌成屋顶。土阶就是把素土夯实了,形成高高的方方的高台,然后把建筑建造在上面。24、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称为明堂。225、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梁杆等轻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26、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称为海草房。27、“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解释为: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28、中国古塔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五类。29、宋朝打破里坊制城市布局,实行街巷制;取消宵禁制,实行繁华不夜城;等。30、大木作主要指结构构件,如梁、柱、屋架等;小木作主要指装饰构件,如门、窗、天花等。31、“四阿”是指四面坡,“重屋”是指两重沿。是古时高大的殿堂为了保护夯土台基和檐柱、土墙,同时不影响通风和日照及屋盖高耸而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32、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33、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34、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多以群体形式表现;遵循礼教制度;三段式;木结构决定其风格特征;以“间”划分平面单元;细部装饰。35、木构建筑的优势:取材方便;适应性强、灵活分隔;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劣势:易遭火灾;白蚁、受潮易朽;难满足大空间、复杂空间的需求;破坏生态。36、秦汉壁画特点:壁画已成为室内装修的一部分,或画于某面墙,或画于四面墙,或画于藻井上,都与界面紧密相结合;不是纯艺术,而是教育的工具,具有明显的精神功能;以现实材料为主,以写实画法为主。3作图题1、歇山顶2、天坛总平面3、三进四合院平面4、靠崖式窑洞5、下沉式窑洞
本文标题:《中外建筑装饰史》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6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