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电镀工艺纯锡高温变色主因研究报告
Page1/161.背景說明2.變色實驗結果總結3.變色表面物質分析4.變色可能原因分析5.純錫高溫變色真因6.高溫變色改善方法報告內容Page2/16背景說明為符合RoHS環保規範,各業界均需將現今含鉛製程改採無鉛製程,對連接器端子電鍍來說純錫為目前最佳也最經濟的替代方案。但由錫鉛改為純錫後,最明顯直接的改變就是SMT溫度由225℃提升為240℃甚至260℃,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純錫在高溫時發生變色問題(黃色或藍紫色)。雖然目前並未有因變色而導致產品功能性異常的問題發生,但為確保產品品質、消除客戶疑慮,找出變色真因及改善方法實為當前重要課題,業界對變色的機制說法眾出紛紜,本報告旨在找出變色主因並確認改善方向。ReflowPage3/16變色實驗結果總結綜合多次實驗結果匯整純錫高溫變色有以下特性:1.在airatmosphere下,變色隨著溫度高低(230~260℃)或高溫時間長短而有不同程度的變化:由銀白顏色黃色藍紫色。Sn/Pb鍍層,純錫塊在高溫時也有這種變色情形。2.使用亮錫變色嚴重,而霧錫變色較輕微。3.使用半亮鎳為底鍍層易變色,而不鍍鎳底或使用磷鎳則不易變色,且IRreflow後亮錫外觀變暗(霧),霧錫外觀變亮(並非變黃或藍紫色)。4.氮氣下(含氧量500ppm)過三次IRreflow不會變色(withoutpost-treatment)。5.鍍錫後再浸泡後保護劑或稀酸可改善變色,但三次reflow仍會變色(withoutinertatmosphere)。6.變色表面可被稀硫酸(約20%)洗去。7.固定ASD,錫厚度,變色程度。Temp.↑orTime↑硫酸浸洗變色表面Page4/16變色表面物質分析Auger分析(ObtainedfromPBL-PTRD,substrate:stainlesssteel)Augerdepthprofile(ObtainedfromRohm-Haas)對變色樣品進行不同深度的元素分析得知鍍層元素含有C,O,Sn,或Ni(當底材為不鏽鋼時)。C來源為鍍層共沈積的有機添加劑,O為氧化反應而來,Ni為底材擴散而來,因此推測造成變色的可能原因為:1.有機物析出2.表面氧化3.底層金屬擴散,形成Sn/Ni合金Surface:C,O,SnDepth:11Å:O,Sn,NiDepth:22Å:O,Sn,NiSample3Reflow01020304050607080901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Sputtereddepth/ÅAtomic%COSnSn,O,CPage5/16高溫變色表面氧化底層金屬擴散有機物析出變色可能原因分析Page6/16Sample3Reflow01020304050607080901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Sputtereddepth/ÅAtomic%COSn推論機制:變色錫層表面元素分析結果發現表層含碳量較高,為錫層高溫熔化時,有機物自金屬晶界中釋放而浮出至表面,故碳元素多在鍍層表面。有機物析出為主因的矛盾點:1.若變色物質為有機物,則應可溶於有機溶劑,但實際使用醇類、正溴丙烷及DMSO皆無法洗去變色物質,僅可被稀硫酸洗去(稀硫酸不溶純錫)。2.不鍍鎳及磷鎳樣品或在氮氣下reflow皆不變色,若為有機物析出則不應如此(因為錫層仍會熔化)。3.於200℃長時間烘烤外觀仍會變為藍紫色,但此時錫層未熔化,沒有有機物析出的問題。4.下圖為對不同變色程度樣品Auger分析的結果:不同變色程度,碳含量分布並無太大變化,顯示碳含量對變色影響不大。變色可能原因分析-有機物析出Sample5Reflow010203040506070809010002004006008001000Sputtereddepth/ÅAtomic%COSnC含量分布相近(ObtainedfromRohm-Haas)輕微變色嚴重變色以上分析雖無法完成排除有機物的影響,但可確定並非變色主因。Page7/16高溫變色表面氧化底層金屬擴散變色可能原因分析有機物析出Page8/16反應機制:不同金屬之交界面常因擴散而生成界面合金(Intermetallics,IMC),界面合金的生長速度與溫度、金屬特性及晶粒大小有關。銅錫合金成長速度相當快,而鎳與錫合金則較慢,IMC生長最終可至錫層耗盡。底層金屬擴散為主因的矛盾點:1.在固定鎳及錫電鍍條件且使用相同IRprofile時,生成鎳錫合金的速度及厚度應不會有太大差異,故鍍薄錫應該因錫鎳合金較易顯露至表面而變色,鍍厚錫則較不會變色,但實際結果卻相反(薄錫≈50minch輕微變色,厚錫≈500minch變色嚴重)。2.由於銅擴散速度較鎳快,故不鍍鎳應易生成較厚IMC致嚴重變色,此外鎳錫合金生長不受鎳膜厚影響,故增加鎳膜厚理應不會影響變色,但實際結果卻相反(不鍍鎳不變色,薄鎳≈20m變色較輕微,厚鎳≈200m變色嚴重)。3.合金生成理應不受外層環境影響,故在氮氣下或使用後保護劑仍該因有合金生長而變色,但與實驗結果相反。4.若僅為合金則為何可被稀硫酸洗去,卻無法為濃硝酸蝕去。※若底材為不鏽鋼則已被證實底層鎳擴散有很大的影響(byPBL-PTRD),而本實驗底材為銅。以上分析可得底層金屬擴散生成合金並非銅材鍍錫變色主因。變色可能原因分析-底層金屬擴散Page9/16高溫變色表面氧化底層金屬擴散變色可能原因分析有機物析出Page10/16反應機制:純錫易生成氧化錫(SnO,SnO2),隨著溫度及時間增加,氧化膜持續增厚,外觀顏色加深。氧化速率與溫度、氧濃度及錫晶粒大小(晶粒愈細反應愈快)有關,故在高溫熔融時氧化速率更是常溫的數倍。表面氧化證據:1.在氮氣下氧的濃度極低,有效阻止氧化反應發生,故不變色。2.氧化錫易溶於硫酸SnO(solid)+6H++3SO42-→SnSO4(aqueous)+3H2O+2SO2(gas),因此變色表面可以稀硫酸洗掉3.使用後處理劑(磷酸鹽膜)或稀酸可在表面形成酸性保護膜,阻止氧與錫接觸。4.不同變色樣品分析可得兩者氧化程度不同(見下圖),嚴重變色的氧化膜厚度較厚且相同厚度下(200Ǻ)氧化程度較多。5.氧化程度(氧化錫厚度)造成顏色差異的原理變色可能原因分析-表面氧化Sample3Reflow01020304050607080901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Sputtereddepth/ÅAtomic%COSnSample5Reflow010203040506070809010002004006008001000Sputtereddepth/ÅAtomic%COSn200Ǻ,O≈25%200Ǻ,O≈3%嚴重變色輕微變色Othickness≈1200ǺOthickness≈600ǺPage11/16Reflow過程機制Preheat:薄氧化物及IMC生成Reflow:錫層熔化,有機物析出,氧化物及IMC持續增長Cooling:晶核生成,開始再結晶Recrystallization:持續再結晶Start:鍍層原始狀態End:表面氧化、有機物析出及IMC生成錫鎳銅氧化物有機物IMC錫晶核Page12/16變色可能原因分析-表面氧化粗糙IMC:易誘發晶核,再結晶速率快,輕微氧化平滑IMC:晶核不易生成,氧化較嚴重IMCofSnonCuIMCofSnonNi-PIMCofSnonMP200(SEMPhotoobtainedfromRohm-Haas)錫膜厚影響:在IRreflow過程中最高氧化速率發生在錫熔融時,故若錫在其熔融態的時間愈長氧化(變色)愈嚴重,進一步可推論再結晶速率愈快氧化(變色)愈輕微,因此我們可以解釋:錫膜厚愈厚則表層錫處在熔融態的時間較薄錫長,故氧化嚴重。IMC影響:此外,IMC可提供誘發晶核生長的成核點(凹陷處),故IMC粗糙度將影響再結晶的速率,如下圖所示。粗糙的IMC可加快再結晶速度,因此我們可以解釋:銅或磷鎳生成粗糙IMC,可有效引發錫晶核形成及熔融錫再結晶,因此減少錫在熔融態時間,故氧化輕微;MP200鎳生成平滑IMC,故氧化嚴重。最後由不變色樣品(不鍍鎳或鍍磷鎳)IRreflow後霧錫變亮、亮錫變暗(霧),可知錫層高溫熔融後將再結晶成與原來晶粒大小不同的晶體。錫晶核(晶種)Page13/16高溫變色表面氧化底層金屬擴散純錫高溫變色主因有機物析出Page14/161.最佳錫層結構:加大錫晶粒且錫晶體排列緊密可有效減緩氧化反應的速率,如下圖。2.加快再結晶速率:使用可生成粗糙IMC的底鍍層(如磷鎳),有效加快再結晶速率,降低氧化程度。3.使用後保護劑:後保護劑可在表面形成酸性保護膜,加強表層抗氧化效果。4.Reflow環境:Reflow全程使用氮氣可防止氧化發生。高溫變色改善方法※依現有條件,第1,2項需更改藥水系統;第3項後保護劑在三次reflow後仍會變色。晶粒小、結構鬆散晶粒大、結構緊密Page15/16TheEndThankYou!
本文标题:电镀工艺纯锡高温变色主因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8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