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任洪浙江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成长案例
任洪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成长案例宁波市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王世力一、标题:《名师引领抱团发展享受成长》二、背景俗话说,人生两件宝:良师与益友。良师指引方向,益友伴你同行。人生如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亦如此。本人自96大专毕业至今任教已20余载,在小学科学教学领域不断钻研与进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开始受制于原有的经验与惯性思维,专业发展进入了“高原期”。是让自己停滞不前还是尽快突破专业发展瓶颈,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成了我一直思考与焦灼的问题。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给了我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任特是全国小学科学界有名的专家,也是我比较敬佩的师傅,于是我在第一时间加入了任洪名师工作室。有了特级的引领,工作室骨干团队的互促互进,我的专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特别是2016年4月,参加2016之春第99届浙派名师暨省小学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其间的不断磨课与研讨,令我受益匪浅,至今难忘。三、事件与过程2016年伊始,任老师就开始在工作室成员中选拔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人员,我有幸入选。之后,任老师通过现场、电话等方式与我们多次交流,从《设计与技术》模块出发,选定展示课题为《建高塔》,并创新的提出以三人同上一课,分三课时体现学生“自行设计搭建——启发引导再设计——根据设计再搭建”的建高塔的探究实践过程。1.名师指导,集体备课三月的一个晚上,我们一起齐聚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在任特的办公室备课说课。在这之前,我们三位上课的老师已就分工的内容进行了自我设计、自行实践与反思。在此基础上,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建高塔》一课教材的原设计为利用塑料瓶、水、沙等材料搭建高塔,学生在搭建高塔中理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科学概念。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探究欲不强,没有挑战性,完全为了科学方法的教学而设计。我们要从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创新地活用教材,可采用“胡萝卜、牙签”等材料搭建“胡萝卜塔”,这样既有挑战性,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这也是从科学探究走向科学实践的一次理念上的转变与尝试。任老师在充分听取每位成员的想法的基础上,统一认识,要求我们根据目标,搜集资料,精细设计。我们三位上课教师按照教学设计阐述教学过程,任老师则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的每一句引导语言等都进行认真地推敲与斟酌,每个细节的指导精细而到位。他甚至当场在线教学,以身示范,思维的深刻、语言的功底让我折服。就这样,我们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原本“各自为战”的设计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原本散乱的思绪开始清晰……那晚,我们研讨到11点多,虽然还要驱车回奉化,但我却丝毫没有困意,这样的指导与研讨太难得、太难忘!2.团队合作,初次实践在各自学校试教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于4月11日相约鄞州区钟公庙小学。选定一个班级,用一个下午三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建高塔”的探究过程。按照分工,翁奇辉老师执教第一节课,主要是建高塔活动的引入,学生兴趣的激发,重点体现学生的第一次设计;我执教第二节课,主要是提供素材启发学生设计思路,运用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重新设计,重点体现学生的二次设计;陈微刚老师执教第三节课,主要是通过几个指标公平评价学生的“萝卜塔”作品,重在前后二次设计后的作品的对比。第一次合作上课,整体效果不错,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我们也感受到了教学与研讨的快乐。任老师更是不忘给我们打气:我对你们的这节课充满信心,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当然,第一次三人合作教学,发现的问题也不少,如:三节课的时间安排还不合理?学生设计图如何改进?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的作品等,课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改进。这是我们当时研讨的部分内容:(1)胡萝卜剩余浪费多,牙签数量不够,10分钟比较紧张,15分钟比较好。(2)学生建造的萝卜塔搬移不方便,搬移过程中比较容易倒塌。(3)学生的设计方案以画图为主,比较简单。(4)学生的汇报比较随意,语言组织比较困难,讲不到点上。(5)如何呈现学生第一次的作品高度?如何奖励?(6)学生设计的首次方案是在第一节课好还是学生首次搭建以后交流?交流设计方案的同时呈现作品还是后面再呈现?(7)二次设计是在原来设计上修改,还是重新设计画图?再次搭建萝卜塔是在原来基础上还是重新搭建?(8)汇报交流过程中,如何保证学生认真倾听与互动,而不是自个儿还在玩弄自己的萝卜塔。对于这些问题,在任老师的引领下,我们都一一给予了分析与解决,如时间问题上,我们通过调整三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解决;在设计图上我们重新进行了改进,在评价上我们进行了标准的优化等等。下午时间不够,我们晚上继续。对每个环节的改变我们进行重新梳理与阐述,做到目标明确,心里有数。那晚,又是11点……3.团队研讨,再次实践继上次教学研讨的调整与优化后,我们于4月13日再次相约钟公庙小学。这次合作教学,我们在学生设计与搭建环节,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团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建塔活动,并通过三个指标评比哪个小组的塔更高、更稳!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自然而然地合作在一起,玩得开心,学得开心。同样,课后我们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了再次研讨与优化,我们的教学与设计渐趋完善。我的课堂指导关注了科学原理、技术启示、工程设计等因素,从“九层人塔”的震撼视频中让学生谈想法、说启发,从“底盘设计”为起点了解塔的主体结构,从“颗粒大小、轻重”等加工技术认识高塔“高、稳”的特点……就这样,我们相互听课,一起准备、互相点评;我们相互帮助,做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在此,我不禁想用一句非洲谚语来表达: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正是名师网络工作室团队成员的抱团合作、名师引领,才有了我对课堂教学的深层认识,我相信接下来的现场展示一定能取得成功。4.抱团展示,享受成长4月15日至17日,2016之春第99届浙派名师暨省小学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在杭师大举行,我们工作室的展示活动被安排在最后一个下午。为了能充分展示工作室团队的智慧成果,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教师提前两天就到了会场,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再次熟悉与梳理,任老师再次听取我们每一个人的试讲,对个别的细节进行最后的指导与微调,还对设计以外的问题进行了建议与提醒,如一二节课后对学生的组织活动的安排,对胡萝卜等材料的处理时间点的科学估计等,可谓细致入微,我们都深受感动。17日下午,我们三位教师代表任洪工作室展示“设计与技术”模块。虽然最后一个下午,听课教师有所减少,但是我们整个团队成员一个都没少。活动非常成功,我们的设计通过学生的活动得以体现,我们的理念得到了再次证实与诠释,整整一个下午三节课,学生们学得开心,乐此不疲!我们的精彩展示得到了与会专家与教师的一致好评。我的课还被评为观众“最喜爱的课”。这是部分老师对我的课的现场短信评价:134****0369王老师整堂课的步调好清晰,每一句话都能问到点子上159****0430利用一个半天的时间进行长时研讨,应该是今后的方向。本次展示很有价值。137****2443王老师用一个震撼人心的九层人塔的搭建视频,充分打开了学生建高塔的思维,让学生在震撼中冷静的体会高塔的秘密,震撼!震撼!震撼!137****7750王老师引人入胜的视频加行云流水的引导深深吸引了全场老师和学生,学生那回答如流的反馈是对你最好的肯定!152****8332在第一节课自主设计建塔的基础上,王老师用一个人塔搭建的视频迅速让学生找到自己第一次搭建塔的问题所在,发现好高塔的特点,进行第二次学生设计,顺利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且采用每人画一张设计图,再小组讨论决定终稿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余地,并能吸收其他同学的优点,学生也能互相欣赏帮助!138****2907王老师的课在第一节翁老师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在学生初步学会搭高塔后,让学生们学会从四个方面考虑塔的搭建,层层深入。两位老师都应用思维导图促进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挑战不可能的视频很好承接了两节课,同时给了学生一个直观刺激,相信王老师花了很多心思!137****1849王老师教学语言简洁,而富有魅力,学生都专注于设计交流。138****7549第二节王世力老师上得很好,开头的视频很吸引人,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并将高塔与人塔作对比,得出建高塔的秘诀,将视频知识应用于课堂,非常巧妙。153****2303王世力老师在翁老师的基础上再建高塔,让学生重新经历一次,深刻体现科学技术工程与人类的关系。这些老师的评价对我教学的肯定,令我开心。但我更清楚地知道,他们的评价是对我们工作室团队的肯定!没有师傅的精心指导与团队成员的互助合作,就不可能有我精彩的展示和专业的成长。事情已过去半年,回想这期间的种种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每每于此,心中无限感动与感恩。感谢工作室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感谢师傅的精心指导,感谢工作室兄弟姐妹的相互帮助与搀扶。是你们,让我走出了专业成长的困境,享受到了专业成长的快乐!四、成果在任洪名师工作室的学习让我收获良多,不仅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能力的提升,更汲取了做人从教的大智慧。每次活动,都能使我们在交流中敞开心扉,享受成长的快乐,留下一个个难忘的故事。1.人生态度的转变首先是认真。在每次的指导与交流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任老师做事的认真、细致,他对细节的关注与剖析,他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指导,都渗透着“认真”二字。我自认为自己也很认真,但对比师傅,每每惭愧。我知道这生可能都无法达到,但我心向往之,定会不断努力。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会努力用智慧去教学,用智慧去研究,用智慧去演绎平凡而充实的人生轨迹。其次是合作。团队合作的效率永远没有一个人高,但它的效果却远大于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最大值。更多时候,我属于“单兵作战”的类型,但在工作室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深深感受到团队成员合作的重要性,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能够优势互补,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价值,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帮助每一个团队成员专业成长。2.育人理念的形成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涌动的舞台,是教师体现教育智慧、实现教育理想的地方。我深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其课堂是艺术的,高效的,洋溢着真情的。通过工作室的学习,特别是“建高塔”一课的打磨过程,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是学生具有一定自主空间与自主时间的活动,是学生思维积极参与的活动。它是由几个连续活动侧面组成的活动。观察是一个活动侧面,实验是一个活动侧面,交流是活动的一个侧面,研讨是活动的一个侧面……所以,它是一个可以不断深入、不断延续、不断进行下去的活动。它是由一个起始目标引导,由新的发现、新的问题支持而持续发展的活动。它是有可能向不同方向发展,也有可能向同一方向发展的活动。3.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诸要素的桥梁和纽带,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工作室的学习,我的教学方法开始多样化,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调整,能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利用多边互动、信息交汇和“情感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4.专业知识的更新自加入任洪名师工作室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学科类书籍的阅读,增强学科专业知识。先后阅读了《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小学科学案例研究》、《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的历程》、《科学课程论》、《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科学启蒙》、《教作为探究的科学》等十多本专业书籍。其中《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由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亲赠签名,凝聚了我国三位著名的科学教师毕生教学经验的结晶,汇集了八位优秀教师倾情打造的示范课,由章鼎儿、路培琦、李子平三位特级教师进行精彩的点评,由专家讲座和教学案例与评析两大篇章组成。对一线科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是科学教师的良师益友。5.社交网络的扩大自加入名师工作室后,与其他成员的交流逐渐增多,网络交流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原来不认
本文标题:任洪浙江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成长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81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