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part3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
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能力要求能设计社区营养干预方案能设计普通人群科学运动方案相关知识社区营养干预内容和方案;干预方案设计原则和类型;成人运动指导方式和相关知识。营养干预以提高社区人群的营养、改善膳食结构、预防和控制营养不良、增进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同时为国家或当地政府制定食物营养政策、经济政策及卫生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营养干预常针对特殊营养问题的不同危险因素而选择不同的干预活动。在进行社区营养干预前,首先要进行现状调查,以发现社区的主要营养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即干预方案的设计应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社区食物营养干预方案设计社区营养工作涉及各类人群,其中婴幼儿、儿童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等易感人群是主要的工作对象。社区食物营养干预是主要的社区干预措施之一。社区食物营养干预通过分析人群中存在的营养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特定的食物营养干预措施以改善这些问题。食物营养干预包括膳食结构改善、食品强化、营养素补充等多种手段。(一)社区常见营养问题及其预防营养不良•是我国婴幼儿、儿童少年常见的营养问题之一,特别是断奶期(6~24月龄)的婴幼儿;•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儿童少年营养不良率逐渐下降;•重度营养不良基本消灭,但轻度蛋白质-能量缺乏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常发生在城市收入较低的家庭、农村儿童以及贫困地区的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包括食物供应不足、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合理、感染性和消化道疾病等多方面。•控制和预防营养不良也包括营养教育、食物的生产和分配调控、早期诊断、采取社会政策措施等多个方面。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贫血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影响儿童和妇女的健康。•缺铁性贫血也是我国婴幼儿、儿童少年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之一,其患病高峰年龄主要在6月至两岁的婴幼儿。•孕妇乳母及老年人也是患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是铁摄入量不足、膳食铁生物利用率低、对铁的需要量明显增加等。•缺铁性贫血的预防,首先应纠正各种造成缺铁的原因并进行综合防治,可采取的防治措施包括:通过营养教育,掌握均衡膳食的原则;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瘦肉和新鲜水果蔬菜;对食品进行铁强化如铁强化酱油、面包;加强妇幼保健、预防早产、做好喂养指导、纠正偏食等综合防治措施。钙与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也是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日光照射不足(缺少户外活动)以及膳食中缺少维生素D和钙等。•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选择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是预防佝偻病最简单有效的措施。•建立和健全社区卫生保健组织,并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是预防易感人群中佝偻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应从新生儿时期就开始定期家访和体检,并普及防治佝偻病的知识。锌缺乏•锌缺乏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常见的营养问题之一。•引起锌缺乏的主要因素包括:膳食摄入不平衡,动物性食物摄入偏少,有挑食偏食习惯;婴幼儿对锌需要量高;腹泻、急性感染使锌的分解和排出增加等。•预防锌缺乏的措施主要是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特别是红肉、动物内脏、贝类食物等。•如条件有限,则需要对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如补充锌制剂或锌强化食品。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是我国居民常见的营养问题之一,包括儿童少年和成年人。•目前,严重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已较少见,但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仍然很高。•在广大的边远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维生素A缺乏常构成中度甚至重度公共卫生问题。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维生素A摄入不足。进行干预的重点应该是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从全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童肥胖率均普遍上升。•过去十年中我国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全人群超重率比1992年上升了38.6%,肥胖率上升了80.6%。大城市儿童少年肥胖问题尤为严重,男女儿童少年超重率分别为16.7%和9.6%,肥胖率分别为9.6%和6.5%,已接近多数西欧国家和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美国90年代初期白人儿童的水平。•大量研究表明,许多成人肥胖始于童年。•肥胖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高能量密度膳食,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近年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在肥胖干预措施的选择上要注意营养和生活方式的结合,特别是对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更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身体活动习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正日益成为给老年人带来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的重大疾病,是一个应予以重视的公共健康问题。•在社区营养干预上,除进行营养宣传外,也要鼓励老年人多参加户外活动,从事一些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或锻炼。其它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疾病•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多与不恰当的营养素摄入和不良的饮食行为有关。•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与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高血压等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的健康。•但近年来已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即患病年龄不断降低,年轻人患慢性病的比例不断提高,儿童少年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的情况并不少见。•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和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在营养方面,主要表现在肉类和油脂消费增加而导致膳食脂肪供能比快速上升,以及谷类食物消费明显下降,食盐摄入居高不下等。•在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时要重点围绕这些因素。(二)社区营养问题的防治措施制定相关的营养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普及营养知识,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结合当地实际,针对不同的营养问题,开展适宜的干预措施;及时就医。二、营养干预主要设计类型和策略随机对照试验把干预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施加干预措施,另一组施加对照措施,然后追踪观察两组人群的结局。此种试验如严格遵循盲法、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可得到较真实可信的结果,但设计和操作比较复杂,花费较多。(一)营养干预试验设计的类型类实验:如果不能开展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或者在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未设同期对照,则把此类实验设计称为类实验。当研究结束后,可将干预后的研究结果与干预前的结果或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此种实验设计简单,但有时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性较差。(二)干预对象的选择选择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选取高危人群;选择能从干预试验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人群;应排除对干预措施有较大风险的人群;选择稳定的人群。(三)营养干预策略政策环境改变:制定有利于营养干预的政策、规定等;营养教育干预:通过公共信息、小传媒、人际交流等进行传播,提高人群的营养知识,促进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行为干预:通过提供信息、示范、咨询等,帮助人们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改变行为的必要技能,促进不良饮食行为的改变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个人行为和技能;食物营养干预:通过改变人们的膳食结构来达到减少营养缺乏病、慢性病的目的,如庭院种植计划、食物供应计划、食品强化、营养素补充剂等。(四)社区营养干预的步骤与方法社区营养干预是指在社区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创造一个有利的健康环境,使社区居民认识自己的不合理饮食习惯,并予以纠正,以达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干预步骤—社区诊断社区诊断是通过社区咨询、收集现有资料、专题小组讨论和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以及问卷调查等收集社区资料并进行分析,了解需要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健康问题、资源问题等,了解干预的可行性和障碍、主要策略以及如何开始等。总目标:即总的长期目标。分目标:通过一定时间干预能达到的可测的目标。目标应包括5个W(when,where,who,what,howmuch),即何时、何地、对谁、达到什么变化、变化多少?干预步骤—制定目标一级目标人群:指建议健康行为改变的实施对象,即受影响最大或处于该营养问题的高危人群。二级目标人群:指对一级目标人群有重要影响(如能激发、教育、支持和加强一级目标人群的信念和行为)的人,如卫生保健人员、家庭成员等。三级目标人群:包括决策者、领导、提供资助者等。分类列出目标人群:包括年龄分类(婴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职业分类(工人、农民…)、经济水平(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民族、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居住情况(移居、定居)等。干预步骤—确定目标人群干预步骤—营养干预计划和选择选择社区营养干预措施的基本原则:•考虑营养问题的重要程度;•考虑对解决营养问题的作用大小;•考虑实施干预的难易程度、参与性和成本效益、对干预措施评估的难易程度、可持续发展等。营养干预措施选择和排序:对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高、中、低排序后择优选择。选择和排序主要决于以下因素:•目标人群存在的该营养问题的程度、性质和原因;•干预项目涉及的范围,可利用的资源,社区参与等因素;•干预措施的意义、干预的有效性、实施的可行性、成本效益、易于评价,干预的可持续性等。确定干预手段对社区营养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最有意义的干预手段,如营养教育、推广家庭菜园、食物强化等。确定营养干预方案或措施已初选的干预方法在纳入项目前,应按照标准要求仔细分析其可行性,参考有关文献,并向有关专家和社区人群代表咨询,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营养干预方案或措施。(五)营养干预试验注意事项干预的目标要明确,设计方案中的每一步都要具体;干预措施要具体,可操作性强,干预措施的实施要有针对性,而且保证对人安全、无害;人群的选择要与干预措施对应,还应考虑人群对干预措施的可接受性;随访的期限,应该以出现某种可测量的结果为期限;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应客观、特异、易观察且最好能定量观察;应根据资料的性质选择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符合伦理,现场干预试验的对象是人群,所以必须考虑伦理问题,整个实验要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问题;经济。应本着有效、经济的原则,尽可能用较少的费用获得较大的利益。三、普通人群运动方案设计和运动能量消耗指导合理营养和有规律的适量运动不仅能够促进身心健康,而且能够预防和控制某些慢性病,如肥胖、心脏病、高血压、血脂紊乱、中风、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针对普通成人的运动指南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和耐力运动为主,如走路、骑车、慢跑、做操、游泳、跳舞、爬山等、乒乓球、羽毛球、水上运动、滑雪、滑冰等。运动强度:中等强度,如快走(5.5~6km/hr);相当于最大心率的60~70%;自觉疲劳程度:有一点累、稍累。运动时间:每天30~60分钟,或每周150分钟以上。每天运动时间可以累积计算,但每次运动时间应在10分钟以上,例如:每天30分钟,可以分3次完成,每次10分钟。运动频率:每周5~7天,最好每天1次。养成每天都有一定身体活动的良好运动习惯,即有规律的运动。安全运动的条件遵守自己的步调;一开始不要做激烈的运动;超过负荷身体会崩溃;炎热或酷寒气候要避免运动;水分的补给要充足;注意体重负荷;营养与睡眠充足;身体不适时要休息;运动时的注意事项有健康隐患的人应预先看医生;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恢复活动;运动开始时立足于个人的运动能力和目前的活动水平;缺乏日常锻炼的人,运动时应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对于患有可能影响运动能力疾病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或通过运动实验对身体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后,确定适宜的身体活动量;注意穿着合适的衣服和鞋袜;预防运动损伤;运动量、强度和类型应尽量满足个人要求;避免过量运动运动调节能量平衡,必须同时对饮食进行调整。停止运动的指征如有以下症状之一者,立即停止运动:不正常的心跳:如不规则心跳和过快的心跳、心悸、扑动、快脉搏突然变慢;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胸部、上臂或咽喉部疼痛或沉重感觉;特别眩晕或轻度头痛,意识紊乱、出冷汗、晕厥;严重气短;身体任何一部分突然疼痛或麻木;上腹部区疼痛或“烧心”;一时失明或失语。
本文标题:part3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85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