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PLC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PLC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摘要PLC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相比,具有控制速度快、可靠性高、灵活性强、功能完善等优点。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求。本文设计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电路,主要研究了异步电动机的ㄚ-Δ减压起动、正反转以及反接制动的继电器控制,画出及其相应的输入输出接线图,根据继电器控制电路图作出PLC控制梯形图,最后给出控制指令。关键词:PLC;三相异步电动机;前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应用几乎涵盖了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常常运行在恶劣的环境下,导致产生过流、短路、断相、绝缘老化等事故。对于应用于大型工业设备重要场合高压电动机、大功率电动机来说,一旦发生故障所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在生产过程,科学研究和其他产业领域中,电气控制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在机械设备的控制中,电气控制也比其他的控制方法使用的更为普遍。本系列的控制是采用PLC的编程语言——梯形语言,梯形语言是在可编程控制器中的应用最广的语言,因为它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进了许多功能、使用灵活的指令,使逻辑关系清晰直观,编程容易,可读性强,所实现的功能也大大超过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是专为在恶劣工作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等操作的指令,并采用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的机械或生产过程。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计数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PLC的发展,使的PLC的功能日益增强。PLC是一种固态电子装置,它利用已存入的程序来控制机器的运行或工艺的工序。PLC通过输入/输出(I/O)装置发出控制信号和接受输入信号。由于PLC综合了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所以它发展日新月异,大大超出其出现时的技术水平。它不但可以很容易地完成逻辑、顺序、定时、计数、数字运算、数据处理等功能,而且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建立与各类生产机械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联系,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扩大了PLC的功能,使其具有很强的的联网通讯能力,从而更广泛地应用于众多行业。PLC的定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的工作原理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一)输入采样阶段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二)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立即I/O指令则可以直接存取I/O点。即使用I/O指令的话,输入过程影像寄存器的值不会被更新,程序直接从I/O模块取值,输出过程影像寄存器会被立即更新,这跟立即输入有些区别。(三)输出刷新阶段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PLC控制因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是由旋转磁场的方向决定的,而旋转磁场的转向取决于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的相序。因此,要改变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方向非常容易,只要将电动机三相供电电源中的任意两相对调,这时接到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电流相序被改变,旋转磁场的方向也被改变,电动机就实现了反转。1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继电器控制在没有按下停止按钮SB3且热继电器FR没有动作的情况下,X000和X003触点均为闭合状态。此时按下正向起动按钮SB1,输入继电器X001动合触点闭合,输出继电器Y000线圈得电并自锁,接触器KM1得电吸合,电动机正转;与此同时,Y000的动断触点断开Y001线圈的驱动回路,KM2不能吸合,实现了电气互锁。按下反向起动按钮SB2时,X002动合触点闭合,Y001线圈得电并自锁,接触器KM2得电吸合,电动机反转;与此同时,Y001的动断触点断开Y000线圈的驱动回路,KM1不能吸合,实现电气互锁。停机时按下按钮SB3,X000动断触点断开;过载时热继电器FR动作,X003触点断开,这两种情况都使得Y000、Y001线圈失电,进而使KM1、KM2失电释放,电动机停转。图3.1电动机正反转继电器控制图2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PLC控制输入输出SB1:X1KM1:Y0SB2:X2KM2:Y1SB3:X0FR:X3SB1为正SB2为反KM1为正转接触线圈KM2为反转接触线圈02图3.2输入输出接线图图3.3梯形图将PLC连上编程器并接通电源后,PLC电源指示灯亮,将编程器开关打到“PROGRAM”位置,这时PLC处于编程状态。编程器显示PASSWORD!这时依次按Cltr键和Montr键,直至屏幕显示地址号0000,这时即可输入程序。在输入程序前,需清除存储器中内容,按照以上控制的梯形图或程序指令将控制程序写入PLC,当程序输入到PLC指令如下表对应的指令如下表:表3.1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指令语句表步序指令数据步序指令数据0LDX0017ORY0021ORY0018ANIX0002ANIX0009ANIX0033ANIX00310ANIY0014ANIY00211OUTY0025OUTY00112END6LDX002结论本文设计和制作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主要以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研究,从而分析使用PLC对他们进行自动控制。在减压起动中,只介绍了异步电动机的ㄚ-Δ的起动方式,一般容量小于10KV的电动机常用直接起动。有时为了减小起动是对机械设备的冲击,对允许直接起动的电动机也采用减压起动,其方法还有定子绕组串电阻、延边三角形和自耦变压器起动等。但以上几种减压起动方式一般只用于空载或轻载起动。在大型设备中,多台电动机拖动的设备上,常需要电动机按先后顺序工作,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PLC控制学习后,对研究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控制有了一定的经验。通过概述使大家充分了解了该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功能。介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的设计原理,从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现象中发现了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系统的检测来判断程序的是否可用,并且从数学角度分析了PLC与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的关系。通过本次电路的设计,我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系统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分析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本人对PLC的分析和运用能力,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其中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方法有待深入的学习研究和提高。致谢此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多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入学以来,各位老师一直以来的辛勤工作和教诲使我能顺利地度过这难忘的三年,使我在综合素质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工作能力等各方面受益匪浅。参考文献[1]黄净.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2]李增国.电子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2[3]杨荣昌.电工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5[4]俞果亮.PLC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5]张凤珊.电器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6]王兆义.可编程控制器使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陈在平.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王红.可编程控制器使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9]宋德玉主编.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本文标题:PLC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87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