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815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码型发生器设计
8.15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码型发生器设计常见的几种基带码1.单极性非归零码(NRZ码)2.双极性非归零码(NRZ码)3.单极性归零码(RZ码)4.双极性归零码(RZ码)5.差分码6.交替极性码(AMI码)7.分相码(曼彻斯特码)8.编码信号反转码(CMI码)单极性非归零码(NRZ码)双极性非归零码(NRZ码)单极性归零码(RZ码)双极性归零码(RZ码)差分码1.单极性非归零码(NRZ码)这种传输码的零电平与正电平(或负电平)分别对应于二进制代码中的“0”码与“1”码。它的特点是:脉冲极性单一,有直流分量;脉冲波的占空比为100%,即一个脉冲持续的时间等于一个码元的宽度,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单极性非归零码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传输时需要信道一端接地,这样不能用两根芯线均不接地的电缆等传输线。2.双极性非归零码(NRZ码)这种传输码的正、负电平分别对应于二进制代码中的“1”码与“0”码。从信号的一般统计规律看,由于“1”码与“0”码出现的概率相等,所以这种传输码的平均电平为零,即无直流分量。这样在接收端恢复信号时,其判决电平可取为零伏,因而可消除因信道对直流电平的衰减而带来判决电平变化的影响。这种传输码还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双极性非归零码的主要缺点是:不能直接从双极性码中提取同步信号;“1”“0”码不等概时,仍有直流成分。3.单极性归零码(RZ码)与单极性非归零码不同,发送“1”时在整个码元期间高电平只持续一段时间,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到零电平,即此方式中,在传送“1”码时发送一个宽度小于码元持续时间的归零脉冲;传送“0”码时不发送脉冲。其特征是所用脉冲宽度比码元宽度窄,即还没到一个码元的终止时刻就回到零值,因此称单极性归零码。脉冲宽度,与码元宽度T之比τ/T叫占空比。单极性归零码与单极性非归零码比较,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提取同步信号。接下页它可作为其它码型提取同步信号时需要采取的一个过渡码型,即其它适合信道传输,但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的码型,可先变换为单极性归零码再提取同步信号。单极性归零码脉冲间隔明显,有利于减小码元间的波形干扰和提取同步时钟信息,但由于脉宽窄,码元能量小,匹配接收时的输出信噪比比NRZ码低。4.双极性归零码(RZ码)这种传输码与RZ码相似,都是脉冲的持续时间小于码元宽度,并且都是在码元时间内回到零值。与RZ码不同的是,“1”码与“0”码分别是用正、负两种电平来表示。由于相邻脉冲之间必有零电平区域存在。因此,在接收端根据接收波形归于零电平便知道1比特的信息已接收完毕,以便准备下一比将信息的接收。接下页正负脉冲的前沿起了起动信号的作用,后沿起了终止信号的作用,有利于接收端提取定时信号。因此可以保持正确的比特同步,即收发之间无需特别定时,且各符号独立地构成起止方式。此方式也叫做自同步方式。5.差分码差分码利用前后码元电平的相对极性变化来传送信息,又称为相对码。这种传输码不是用脉冲本身的电平高低来表示二进制代码的“1”码与“0”码,而是用脉冲波的电平变化来表示码元的取值,即当码元的取值为“1”时,脉冲波的电平变化一次;而当码元的取值为“0”时,脉冲波的电平不变。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即使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的完全相反,也能正确进行判决。采用这种波形传送二进制代码时,可以消除设备初态的影响,尤其对于调相系统来说,可以有效地消除解调时相位模糊的问题。6.交替极性码(AMI码)AMI码名称较多,如双极方式码、平衡对称码、传号交替反转码等。它是CCITT建议作为基带传输系统中的传输码型之一。编码规则是,二进制代码中的“1”码由正、负极性交替的脉冲表示,其脉宽等于码元周期的一半;二进制代码中的“0’码由零电平表示。此方式是单极性方式的变形,即把单极性方式中的“0”码与零电平对应,而“1”码发送极性交替的正、负电平。这种码型实际上把二进制脉冲序列变成为三电平的符号序列(故叫伪三元信号)其优点如下:在“1”、“0”码不等概条件下也无直流成分,且零频附近低频分量小,因此对具有变压器或其它交流耦合的传输信道来说,不易受到隔直特性的影响;若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确判决;只要进行全波整流就可以变为单极性码,如果交替极性码是归零的,变为单极性归零码后就可以提取同步信号。由于这些优点,因此它是最常用的码型之一。但当传输信息中存在长连“0”码的情况时,这种传输码将会由于长时间不出现电平跳变,从而给接收端在提取定时信号时带来困难。AMI码在连0码过多时提取定时信号有困难。这是因为在连0码时AMI输出均为零电平,连0码这段时间内无法提取同步信号,而前面非连0码时提取的位同步信号又不能保持足够的时间。这是这种传输码的不足之处。7.分相码(曼彻斯特码)这种码型的特点是每个码元用两个连续极性相反的脉冲表示。如“1”码用正、负脉冲表示,“0”码用负、正脉冲表示。这种码型不论信号的统计关系如何,均完全消除了直流分量,且有较尖锐的频谱特性。同时这种码在连1和连0的情况下都能显示码元间隔,这有利于接收端提取码同步信号。8.编码信号反转码(CMI码)编码信号反转码(CMI码)是由CCITT建议、适合于光信道传输的码型之一。它的基本设想是将原来二进制代码序列中的一位码变为两位码,以增加信号的富裕度。其具体的编码规则是:二进制代码中的“1”码交替地用“11”和“00”表示;“0”码则固定地用“01”表示。接下页CMI码是一种二元码。CMI码的特点是电平随二进制数码依次跳变,因而便于恢复定时信号,尤其当用负跳变直接提取定时信号时,不会产生相位不确定问题;具有检测错误的能力。因为在这种传输码中,只有00、11、01这三种码组,而没有10这一码组。因此,接收端可根据这一特性对接收码进行检错。基带码发生器方框图及电路符号常用基带码发生器的原理框图说明:双极性的码形需要数字部分+模拟电路来实现,图中没有包含模拟电路部分,输出信号为数字信号。对双极性的信号如双极性归零码(RZ)、交替极性码(AMI)码码形输出时引入正负极性标志位,而对双极性非归零码(NRZ)和差分码码形输出时由低电平表示负极性。基带码发生器外部接口引脚图Dat:二进制数据输入端;Clk:系统时钟输入端;Start:始能信号输入端;AMI(0):交替极性码码形输出端;AMI(1):正负极性标志位输出端;SRZ(0):双极性信号码形输出端;SRZ(1):正负极性标志位输出端;CFM:差分码码形输出端;CMI:编码信号反转码码形输出端;DRZ:单极性归零码码形输出端;FXM:分相码(曼彻斯特码)码形输出端;NRZ:单极性非归零码码形输出端;码形转换原理说明:1.“高位”为正负极性标志位,其中高电平(‘1’)表示负极性,低电平(‘0’)表示正极性;2.“”表示高、低两种电平;基带码发生器VHDL程序与仿真基带码发生器程序--文件名:HS_UJDM--功能:基于VHDL硬件描述语言,产生常用基带码--最后修改日期:2004.3.27libraryIEEE;useIEEE.STD_LOGIC_1164.ALL;useIEEE.STD_LOGIC_ARITH.ALL;use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接下页entityHS_UJDMisPort(clk:instd_logic;--系统时钟Start:instd_logic;--始能信号dat:instd_logic_vector(15downto0);--二进制数据输入端NRZ:outstd_logic;--非归零信号输出端DRZ:outstd_logic;--单极性归零信号输出端SRZ:outstd_logic_vector(1downto0);--双极性归零信号输出端AMI:outstd_logic_vector(1downto0);--交替极性信号输出端CFM:outstd_logic;--差分信号输出端CMI:outstd_logic;--编码信号反转码信号输出端FXM:outstd_logic);--分相码(曼彻斯特码)信号输出端endHS_UJDM;architectureBehavioralofHS_UJDMisbegin接下页process(clk,start)variablelatch_dat:std_logic_vector(15downto0);--十六位二进制信号锁存器variablelatch_sig:std_logic;--高位信号锁存器variablelatch_cfm:std_logic;--差分码信号寄存器variablelatch_cnt:std_logic;--基带码同步信号variablecount_fri:integerrange0to8;--分频计数器(码宽定义)variablecount_mov:integerrange0to16;--移位计数器beginifstart='0'thenlatch_cnt:='0';--异步复位latch_cfm:='0';latch_sig:='0';count_fri:=7;count_mov:=16;--异步置位latch_dat:=0000000000000000;接下页elsifrising_edge(clk)thencount_fri:=count_fri+1;--分频计数器+1ifcount_fri=8thencount_fri:=0;--计数到8ifcount_mov16thencount_mov:=count_mov+1;--移位计数器+1latch_sig:=latch_dat(15);--二进制码高位移入latch_sig中atch_dat:=latch_dat(14downto0)&'0';--二进制数据向高位移动一位,低位补零elselatch_dat:=dat;count_mov:=0;--载入下一轮将发送的数据latch_cfm:='0';latch_sig:='0';latch_cnt:='0';--寄存器复位endif;iflatch_sig='1'thenlatch_cfm:=not(latch_cfm);--差分码信号寄存器中信号取反endif;endif;ifcount_fri4thenlatch_cnt:='1';--基带码同步信号的占空比调节elselatch_cnt:='0';endif;endif;接下页NRZ=latch_sig;--非归零码信号DRZ=latch_sigandlatch_cnt;--单极性归零码信号SRZ(0)=latch_cnt;--双极性归零码信号SRZ(1)=not(latch_sig);--SRZ(1)=‘1’表示负极性AMI(0)=latch_sigandlatch_cnt;--极性交替码信号AMI(1)=not(latch_cfm);--AMI(1)=‘1’表示负极性CFM=latch_cfm;--差分码信号FXM=latch_cntxnorlatch_sig;--分相码信号iflatch_sig='1'thenCMI=latch_cfm;--编码信号反转码elseCMI=not(latch_cnt);endif;endprocess;endBehavioral;(常用基带码时序仿真全图)(常用基带码时序仿真-局部放大图)
本文标题:815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码型发生器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1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