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9-12课时安全教育
学科中职生安全教育课型新授课课时4课时课题《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班级教材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特点和种类,掌握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2)了解传染病及其特点、认识病原体。(3)以某种传染病为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2)通过让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重点掌握食物中毒的原因和预防方法。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教学难点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的预防。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2010年我部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20起,中毒7383人,死亡18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7起。学生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学校食堂、学校周边的餐馆饭店和食品摊贩等场所,发生原因以食物污染或变质以及菜豆加热温度不够为主。读了以上的小资料,你有什么感想?教师出示食物中毒资料学生思考回答通过资料引入亮本节课第一个教学任务。一、预防食物中毒(1)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吃入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有单发的也有群体的,轻者影响身体健康,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新授内容群体食物中毒的表现是什么?(2)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对腐烂变质严重的一切荤腥食品和蔬菜水果,未作消毒处理2.忽视了包装,一些熟食和食物成品用旧书报纸、聚氯乙烯塑料袋等包装,结果污染了食物,而危害人体健康。3.生、熟食品混放,使食品上的细菌、残留的农药、毒物污染了熟食4.洗涤不干净。5.喜欢烟、熏、炸、烤的食品,含有有毒物质,会诱发癌症6.食品添加剂在许多饮料、食品中使用7.忽视钱币、饭菜票等的污染。8.忽视了病从口入,没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小结:以上这些都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轻则引起消化道不适,重则可引起急性肠胃炎,诱发癌症甚至殃及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讲究食品卫生。(3)食物中毒如何自救一旦吃过东西后胃里有不舒服的感觉,马上用手指或筷子等帮助催吐,并及时向急救中心“120”呼救,去医院进行洗胃、导泻、灌肠。越早去医院越有利于抢救,如果超过两个小时,毒物被吸收到血液里就比较危险了。要注意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提供给医院检疫,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以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二、预防传染病(1)什么叫传染病传染病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一是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例如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例如原虫、蠕虫等);二是有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宿主排出体外,经教师边提问边讲解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并回答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带着问题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三是有感染后免疫,大多患者在疾病痊愈后,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四是有流行性病学特征,传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爆发;五是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人的抵抗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2)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①非典型肺炎②霍乱③菌痢④肝炎⑤艾滋病⑥破伤风⑦癣(3)讲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措施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是由于不讲卫生而感染的。在日常生活中,至少应当做到“四勤”、“四自”、“四不”。“四勤”就是要勤洗头、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四自”就是自己应该固定有一套毛巾、牙刷、手绢和茶杯;“四不”就是不随地吐痰、不对人咳嗽、不抠鼻揉眼、不乱扔垃圾。①一口痰到底有多脏②洗手为什么重要③室内空气要常换教师举例讲解学生理解适时示范精神举例有助于学生理解,示范加深学生学习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流行性感冒传播的途径是:()A.水传播B.饮食传播C.空气传播D.接触传播2.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课堂练习A.控制传染源B.控制传播媒介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者3.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A.病原体B.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D.传播疾病的生物或生物媒介4.不要随地吐痰是为了预防()A.呼吸道传染病B.血液传染病C.体表传染病D.消化道传染病5.一切人员入境时,都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A.控制传染源B.计划免疫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者6.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A.近视B.心脏病C.沙眼D.龋齿7.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特点的是:()A.在人与人之间传播B.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C.由病原体引起D.由营养不良引起8.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者D.积极治疗患者9.下列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疾病是:()A.沙眼B.肺结核C.疟疾D.伤寒10.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A.飞沫或空气,流感患者,抵抗力弱的人B.飞沫或空气,流感患者,所有的人C.流感患者,飞沫或空气,抵抗力弱的人D.流感病毒,飞沫或空气,抵抗力弱的人11.传染病与非传染病不同的是,传染病具有()①传染性②广泛性③流行性④暴发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2.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是()A.传染源B.传播途径C.病原体D.易感人群13.某健康人感染了某种病以后,该病人可称为()A.传染源B.易感人群C.身体瘦弱,体质较差的人D.不具免疫力的人14.1988年上海市流行甲型肝炎,后查明是食用不清洁的毛蚶所引起的,这种不洁净的毛蚶成了甲型肝炎流行的()A.传染源B.病原体C.易感人群D.病原微生物15.要终止传染病的流行至少应做到()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予以解答巩固所学知识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A.①和②B.①和③C.①②③D.以上任何一个16.下列关于预防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B.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物C.对居室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D.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及时进行处理17.下列关于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B.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C.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抵抗能力D.对传染病人,早诊断、早治疗18.某地曾一度流行丙型肝炎,经查实,是由于输了不洁净的血液所致,这种不洁净的血液属于()A.传染源B.传播途径C.寄生物D.病原体19.下列环境中,传染病传染和流行机会多、危险性最大的是()A.病原体繁殖的季节里B.昆虫滋生的场所C.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D.暂时缺乏药物的地区知识归纳(1)让学生小结本课知识。(2)对学生本堂课表现做点评。作业1、什么是食物中毒?2、如何预防传染病?板书设计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一、预防食物中毒二、预防传染病(1)什么是食物中毒(1)什么叫传染病(2)怎样预防食物中毒(2)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3)食物中毒如何自救(3)讲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措施
本文标题:9-12课时安全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3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