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A4(全)七年级历史(下)1—24课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第1页共6页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四百年,是大统一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期。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3、隋朝经济的繁荣:(1)原因:隋统一后,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开皇年间,隋帝围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二、贯通南北的动脉1、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隋朝3、在位皇帝:隋炀帝4、中心:洛阳,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朝的灭亡:(1)灭亡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酷虐残暴,引发农民起义。(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2、唐朝建立:(1)建立者:李渊父子,李渊就是唐高祖。(2)建立时间:618年(3)定都:长安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继位,他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2、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选贤用能,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完善科举和三省六部制,修订法令等。3、重用魏征:魏征前后进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4、贞观新政:(1)采用新政的原因: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2)新政主要内容:赋役制度方面,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行政制度方面,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律法方面,多次修订法令,制定的《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3)新政作用:使唐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出现“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5、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三、评价唐太宗1、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2、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3、文化上,发展科举,大大扩充国学规模,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拨;4、民族关系上,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打败东突厥,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被尊称为“天可汗”。5对外关系上,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使唐朝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国力逐步加强。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呈现出和睦、开明、开放的景象。是我国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唐太宗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使唐朝步人鼎盛的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以及唐玄宗。一、女皇武则天初一历史第2页共6页1、武则天称帝:她兼通文史,多谋善断,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武则天的治国措施:(1)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控制政局。(2)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3)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开创了殿试和武举。(4)实行唐太宗实行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3、武则天统治的影响: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同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二、开元盛世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史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2、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三、社会经济繁荣1、农业方面:曲辕犁(翻土工具)和筒车(灌溉工具)的发明、使用,个体小农获得更大的自主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2、手工业方面: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越了前代。(1)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2)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3、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的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4、人口: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5、疆域: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1、科举制度创立:(1)背景:唐朝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当官。(2)创立过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史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3)创立朝代:隋朝2、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人们普遍推重进上科,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3、实行科举制的作用: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4、科举制度的完善:唐朝时得到完善。(1)唐太宗扩充了国学;(2)武则天开始了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二、衣食住行时尚体现:1、唐代物质牛活丰富多彩,不同民族、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服饰时尚自然地融入中原文化,体现出帝国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2、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3、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盛唐时期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天可汗”唐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曾经修筑过一条“参天可汗道”,直达长安,就是方便向大唐皇帝回报本地情况,当时是向唐太宗申请修建的。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东突厥势力最强大。唐太宗(李世民)扫平东突厥。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初一历史第3页共6页贡献: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业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拉萨大昭寺前屹立的一块石碑为什么叫“甥舅会盟”碑,成为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三、点苍山会盟:唐朝与南诏友好,“请全部部落归附汉朝”中的“汉朝”是指“唐朝”第6课开放与交流一、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吸收唐朝文化。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二、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古印度),学习佛法,途径新疆及中亚各国。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国并翻译,还写成《大唐西域记》。该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给中国的人。三、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才成功,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作用:密切了唐朝和日本、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表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明、开放政策。四、国际性大都会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雕版印刷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等地部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二、火药1、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2、运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丁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三、赵州桥1、建立:由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他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2、地位: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它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3、意义: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它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一、千古吟咏的唐诗1、综述: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1)李白:生活的时代:盛唐;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作品的主要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后人对他的评价:人们称他为“诗仙”。(2)杜甫:生活的时代:唐朝由盛转衰;代表作:“三吏”“三别”,其中“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作品的主要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对他的评价: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二、“观者如山”的乐舞: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就很有名。二、敦煌莫高窟位于今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敦煌奠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初一历史第4页共6页宝。大部分洞窟为隋唐时期开凿,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吸收了佛教艺术的特点。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960——1368年,中国先后经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和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阶段。第10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国号民族时间建立者国都契丹国(辽)契丹族10世纪初阿保机上京宋(北宋)汉族960年赵匡胤东京大夏(西夏)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金女真族12世纪初期阿骨打会宁宋(南宋)汉族1127年赵构临安一、靖康之变1、金政权的建立:女真族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过着以渔猎骑射为主的生活。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女真族中的完颜部逐渐强大起来,并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阿骨打就是金太祖。1125年,辽朝灭亡。金灭辽以后,又派兵南下,发动对北宋的掠夺战争。宋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
本文标题:A4(全)七年级历史(下)1—24课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5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