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7历史-盐城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历史
1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2015.1.3)命题人张京晋审题人杨翥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说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2、《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①规定察举对象年龄必须在四十以上②通过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③结合科举考试制度多途径选拔人才④尽量避免察举过程中的舞弊现象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④3、“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出现D.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精湛技艺4、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A.办事效率高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C.应予以撤销D.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5、右图是光绪二十七年的一份吏部档案,但是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下表是某一阶段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该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2A.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B.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严重阻碍民族资本发展C.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较快D.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7、《蒋总统集》中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国民党党员组成的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A.1925年B.1931年C.1939年D.1945年8、近代《申报》曾评述道:“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我们的抗战是全面的持久的抗战。……不过,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文中“第一次胜利”指台儿庄战役②文中“初步进展”指平型关大捷③报道实际上肯定了中共发动民众的策略④报道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政府的抗战路线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④9、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经全面完成10、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新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文中“最大胆行动”是指A.开发开放浦东新区B.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D.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1、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地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海峡两岸A.由对峙走向全面合作B.民间交流得以加强C.都认同“一国两制”D.统一成为历史潮流12、《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规定“法勿因私而立”,第三款规定“授权之狱官或仲裁者,经查决狱讼而取赂者,当诛”;第八表第十二款规定:“适逢夜盗,杀之无罪。”上述规定①体现了公正的法律观念②反映了平民斗争成果③强调了司法程序的严格④保护有产者的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15世纪末,右图中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位航海家是A.达·伽玛B.迪亚士C.麦哲伦D.哥伦布14、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3开创的先例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15、“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由此可知材料作者的意图是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B.用这资本输出替商品输出C.用垄断组织代替自由竞争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16、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④“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A.②④③①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17、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新政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②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②③④18、“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此时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A.马歇尔计划实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C.“新经济”的出现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国际经济贸易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建立②成员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③成员国社会制度不尽相同④美国都是重要成员国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0、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2分。共60分。21、(12分)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和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4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代的)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执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材料三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丁建宏《德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2分)分析其作用。(2分)(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美德两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22、(10分)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钢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15吨30000吨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增长率9.4%7%9%40%——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材料二产品名称单位按人口平均产量各国为我国倍数中国苏联美国英国苏联美国英国电力度7.9219.51144.6514.927.8144.865.25原煤公斤83.0761.03498.04938.09.242.159.5生铁公斤1.7*84.4244.5165.949.6143.897.6钢公斤0.995.3376.3255.2105.8418.1283.6棉布公斤7.34*20.2861.4270.382.88.49.6——《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4分)(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1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1分)23、(14分)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
本文标题:7历史-盐城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6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