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A19实验学校(小学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实施方案
实验学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学习形式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民办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突出培养学生对现代化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人格健全、学业优良,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二、实施目标(一)总体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二)具体目标1、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3、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三)分类目标A、研究性学习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3.初步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4.初步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1.拓展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2.融入生活,学会交往与合作。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4.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5.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C、劳动与技术教育1.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感情。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探究的基本能力。5.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D、信息技术教育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三、教学内容教育活动领域实施途径具体内容具体时间常规性领域与学科结合活动与语文、数学、科学、社会与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结合每学期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开展两个主题活动地方教材《亲近余姚》每月一课时校本教材《智慧乐园》每月一课时校本教材《责任如天》每月一课时校本教材《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集》每月一课时文体、科技活动体育大课间操每天第一节课后课间游戏每周一次趣味运动会每学期一次田径运动会每学年一次文艺级段展示活动每学年一次“理想在这里放飞”文艺演出三年一次科技科普周活动每学年一次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主题活动每周三班队活动大队活动红领巾跳蚤市场每学期一次超市小小服务员活动每学期一次雏鹰争章活动每月一次书香校园活动每月一次兴趣活动声乐、舞蹈、民乐、铜管乐、生活百科、排球、羽毛球、计算机程序设计、活动作文、三模制作、围棋、剪纸折纸、绘画、阅读欣赏、手工编织、书法(软笔、硬笔)、英语口语等每周二第四节课国防教育学生军训每学年新生三天非常规性领域内务整理活动折被、洗衣服、扫地、擦玻璃等每周一课时,食堂公益活动包馄饨、做面包、摘芹菜、杀鲫鱼等每学期一次生态实验园活动除草、种菜、种花、种苍耳、养鱼等每月一次理想气象园活动观察云、风、温度、湿度、气压等每月一次四、活动方式1、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2、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五、工作措施1、制订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国家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为每周3课时。根据现阶段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课表内“综合”课时为每周1课时,其余2课时与课表中“班队”、“信息”及其他学科等课时相结合。2、建立规章制度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3、加强师资建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充分条件。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支庞大的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1)加强与各级教研机构合作,全面参加业务培训,促使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培训要求:①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固定;②培训时间要保证,有教师系统学习;③培训的内容系统全面,专题设计合理;④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自主实践。4、积极开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系统资源支持,需要系列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的支持,以便获得关于方法和技能的系统知识。国家只指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而,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1)利用校本教材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2)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如江南社区实践基地、富达公司实践基地等;(3)落实常规性领域的课程内容,如体育节、艺术节、书香校园活动、科技周、大课间操、红领巾跳蚤市场、学生军训等。(4)继续开发非常规性课程内容,如内务整理活动、生态实验园、理想气象园活动等。六、评价方式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2.建议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学习成果袋。3.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4.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综合性评价。5.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6.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七、组织机构(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人员组长:余如玉副组长:应军良组员:孙健全鲁建国朱潮海各班班主任为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分管部主任、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任课教师代表等组成,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教育部课程计划、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指示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制定全校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以学年或学期为周期,按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流程,统一布置各阶段的教学工作。从学校实际出发,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教研组日常教研活动中,组织本学科教师研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组织开展有关教学研究活动。
本文标题:A19实验学校(小学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9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