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P3教育学P3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是: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反复议论、评论并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的【】A.教育现象B.教育问题C.教育规律D.教育事实P6情境教育学由三个维度组成,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其维度的是【】A.情境线索B.从实践到理论的线索C.理论线索D.技术操作线索★★★P15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桥梁的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C.教育影响(一切“中介”的总和)D.教育者和受教育者P21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其特征是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等级性。×P21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教育的特征的是【】A.民主性B.平等性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D.商品性★★P22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A.生产性B.科学性C.民主性D.商品性★★P24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A.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教育目的★B.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的教育目的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目的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P25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包括【】A.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B.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C.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D.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E.把个性发展放在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P26教育目的: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P28德育P33-结合实际,试述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P35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P3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体现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个体主观能动性P38教育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P39教育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的要求,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P40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P47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是【】A.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B.文化的发展C.人口的增长D.科学技术的发展P49联系实际,试述教育和社会政治的关系。P49政治要决定教育的【】A.领导权B.教育目标C.教育内容D.国家教育制度E.学校教育制度(管理)P50结合实际,试述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关系。★★★P81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P82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A.教育预见能力B.教育学生的能力C.自我教育的能力D.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E.教育传导能力★P57应试教育的负效应P86举例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扮演了哪些角色。★★P86教师最突出的角色是【】A.教员B.领导者C.人类灵魂工程师D.心理医疗者P95“既要考虑给予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也要重视给予学生一个美好的心灵”,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师角色是【】A.“榜样”角色B.“心理医生”角色C.“管理者”角色D.“父母”角色P103在新时期,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是【】A.心理治疗者B.被攻击的对象C.研究者D.学校管理者P103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是【】A.教学实践B.班主任工作C.班会活动D.教育研究P109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P109“师者,人之模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示范性)。×P110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P111“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体现的教师的劳动特点是【】A.复杂性B.长期性C.间接性D.创造性★★P126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到四小标)★P127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是【】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个体主观能动性P128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P134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A.控制教学过程B.控制学生C.塑造学生D.发挥学生的主动性P135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P139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A.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B.具体思维不起作用C.没有抽象思维D.已完成向理论型抽象思维的转化★★P140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是【】A.10~12岁B.12~15岁C.15~17岁D.13~16岁P143根据学生的气质差异,做好教育工作P147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包括【】A.自我探索的迷惑B.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C.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D.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E.身心发展的平衡(失衡)P151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A.工作关系B.人际关系C.组织关系D.心理关系E.非正式关系★★P156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A.情感B.心态C.认知D.道德P160师生之间除了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这种关系【】A.工作关系B.组织关系C.正式关系D.非正式关系P162师生之间相互疏远、紧张,教师对学生简单、粗暴,这种师生关系属于【】A.依赖型师生关系B.自由放任型师生关系C.民主型师生关系D.对立型师生关系P163结合我国目前中小学师生关系实际,谈谈如何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P176运用现代实验手段,比较系统地研究教室内沟通分布的是【】A.克伯屈B.亚当斯C.斯金纳D.班杜拉P177构成课堂中的气氛的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与【】A.心理环境B.情感环境C.认知环境D.物质环境P178学校微观环境对于学生个体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微观环境包括教学成效、同伴影响、花盆效应和期待效应。×★P179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首席教师”地位的教育影响是【】A.学校教育的影响B.家庭教育的影响C.社会教育的影响D.自我教育的影响★P182简述家庭教育的功能。★★P184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P185俗话说“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中【】A.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B.家庭教育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C.家庭群体在交往接触的密切性D.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P191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A.父母的权威B.父母的表率作用C.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D.父母的文化修养E.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P187家庭中哪些因素对教育产生影响?★P194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校外之校”影响作用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P196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功能?★★P199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A.相互替代B.相互协调、补充C.相互矛盾D.相互分离★P203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具有联系面大、快捷、省时、比较容易保持等特点的联系方式是【】A.家长会B.家长学校C.家长委员会D.通讯联系P204学生家长以某种组织的形式直接参加学校教育工作,这种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是【】A.召开家长会B.举办家长学校C.组建家长委员会D.通讯联系★P205下列选项中属于学校与社会机构联系的形式的有【】A.学校建立与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联系B.学校与宣传部门联系C.学校与公共文化机构联系D.学校与专门性社会教育机构联系E.学校与企业、工厂、村镇、部队等的联系P206联系实际,试述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P214课程★★P217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有【】A.认知经验要素B.道德经验要素C.审美经验要素D.健身经验要素E.娱乐经验要素★★P218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工具类学科是指【】A.语文、政治、数学B.语文、数学、物理C.数学、物理、化学D.语文、外语、数学P219从结构上,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四个板块”是【】A.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活动B.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类和艺术类D.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P220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所以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P221学科课程P221在我国,最早实施分科教学的著名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P221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智者P223核心课程是【】A.以教师为核心B.以学生为核心C.以书本为核心D.以问题为核心P223活动课程★P225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是【】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P229学校中的班级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等属于【】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P227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包括【】A.潜在性B.非预期性C.有害性D.多样性E.逆反性P227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P235“学科结构论”的提出者是【】A.布卢姆B.布鲁纳C.杜威D.拉伊★★P235简述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P237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A.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C.课本或教材D.课堂教学E.教案P240教学计划P240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A.课程目标B.学科设置C.学科顺序D.课时分配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P240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教学计划结构的是【】A.说明部分(属于教学大纲的组成部分)B.学科设置C.学科顺序D.课程目标P242教学大纲★★P242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应包括【】A.说明部分B.本文部分C.课程目标D.课时分配E.其他★P243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A.教育目的B.教学大纲C.教材D.教学计划P246关于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三个隐喻的是【】A.泰勒B.塞勒C.杜威D.布鲁纳P250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是分析学生(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P251教学设计包括【】要素A.教学目标B.教学策略C.教学媒体D.教学实施E.教学评价P251教学目标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是一个【】A.明确的教学目标B.含糊的教学目标C.难以实现的教学目标D.教育目标P258课堂教学P264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包括【】A.传授知识B.形成技能C.培养智能D.发展个性E.塑造德行P268试述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P268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P269“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A.苏霍姆林斯基B.凯洛夫C.巴班斯基D.维果茨基★★P274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P275“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P27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P278在我国文献中,最早提出“启发诱导”原则的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孟子》P278《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P285在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是【】A.讲授法B.演示法C.练习法D.情境教学法P286按练习目的,练习可分为预备性练习、训练性练习和【】A.心理技能练习B.动作技能练习C.创造性练习D.文明行为习惯练习P288发现法P288情境教学法★P295源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是【】A.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B.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C.自我管理的教学策略D.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P295“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是【】A.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B.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C.自我管理的教学策略D.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P298简述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P300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P308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是【】A.道尔顿制B.特朗普制C.活动课时制D.导生制P310班级授课制P310
本文标题:A类教育学真题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9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