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a地基处理方案处理区域均匀沉降。对Ⅰ区原始地貌区域,考虑到主要目的为提高地基承载力。Ⅱ区为砂坑分布区,需要进行素土回填,其达到的技术指标同杂填土区。4.强夯方案设计强夯法处理地基效果主要取决于方案的设计,强夯方案设计的合理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不仅事倍功半,而且,有可能破坏地基,强夯方案设计主要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的提高承载力和改善均匀性的预期效果,合理的选择夯击能夯锤面积,恰当地确定夯与及夯击数及施工条件。强夯法加固非饱和土基于动力压密的概念。目前设计上基本是半经验的,还没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因此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应在填埋区及原状土区分别选择试验区。b路基的施工方法1、开挖地段路基计划以机械施工为主,辅以人工进行少量部位的削坡。对于高出路面设计高程地段路基的土石方,视其土质的坚硬程度,分别采取1M3挖掘机或74KW的推土机进行开挖施工。具体的工序及质量控制办法是:(1)先对路基础线进行放样,划出路基开挖边界;(2)对土质硬度达到Ⅳ级或Ⅳ级以上的石方,用1M3挖掘机进行开挖施工。在机机械开挖施工中一定要保护好轴线,做好标志,严格控制开挖的尺寸,(3)对土质硬度在Ⅳ级以下的土方,用74KW的推土机进行路基的平整施工。(4)用人工为主配合机械路基边坡、基面进行清理平整,做到外观平整划一。一、沟、渠的施工方法(一)沟、渠土石方开挖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宽度在1.5米以内的沟、渠渠槽的土石方开挖以人工施工为主,个别坚硬地段辅以1m3挖潜机或松动爆破;对宽宽度在1.5米以上的沟通渠渠槽的土石方开挖施工则以1m3挖潜机开挖为主,并辅以人工进行修坡。各项工序的工作内容及质量控制作法如下:1、先初步放样,确定沟、渠开挖边线,划出边墙边界,用人工为主配合机械进行开挖,人工清理四周及基底。在基坑土石方的开挖施工中一定要保护好轴线,做好标志,严格控制开挖的尺寸。机械挖掘时应严格控制超出设计断面尺寸的开挖,以确保渠槽的开挖质量。2、渠槽底部尺寸比设计尺寸扩大0.5~1.0米,深度比设计底标高低0.1米,在渠槽中间低一低凹排水沟,并沿沟渠根据地下水量来水情况每200米布置1~2台8B-13A离心水泵以抽除基坑积水。开挖守成后对基底进行夯实,然后按设计图要求铺设垫层。(二)沟、渠边墙浆砌石及护底的施工1、浆砌片石边墙的施工对浆砌块石边墙浆浆砌片石的施工,计划先用斗车在附近砂、石料堆场搬运片石到工区,局部地方配合人工进行二次转运。砌筑砂浆采用机械集中搅拌,以胶轮车运至施工现场。具体施工流程内容如下:测量放样→人工基底清理→斗车搬运块石→清洗带泥土的块石→砌筑砂浆的机械集中搅拌及运输→浆砌砌筑→搭设必要的脚手架→沟缝→养生→拆除脚手及场地清理。各工序及质量控制内容如下:(1)对运到现场的片、块石,先对其上含泥土较多的片、块石用潜水泵抽水冲洗,决不允许含泥土的片石上墙。(2)砌体采用坐浆砌筑,砂浆稠度为30~50mm。当气温变化时,可适当调整。其尺寸位置允许偏差必须符合砌体施工规范GB50203~98之规定。(3)块石砌筑时,先铺一层浆使之与土体结合,且块石大面向下。(4)块石砌体应分层卧砌,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不得用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5)块石砌体的灰缝砂浆应饱满,较大的空隙应用碎块石头,与砂浆拌成砼填实,不得先摆石块后填砂浆,且石块间不应互相接触。(6)砌体第一层,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边应选较大平石砌筑。(7)砌体的勾缝和抹面施工在外观上应平顺光洁,勾缝和抹面的最小厚度不少于2cm。(8)砌体养护。在砌筑后12~18h之间应及时养护,保持湿润,养护时间28天。必要时采取膜盖防冻措施。2、沟、渠护底砼及垫层的施工(1)碎石垫层的施工碎石垫层铺筑采用人工施工,作业面统一铺料统一压实压,在压实时,每层碾压次数不少于三遍,相邻两工作段碾压碾迹的搭接长度在平行沟、渠纵线方向的不小于50CM。垫层的铺筑与压实应连续进行,保证路面的压实指标。不允许间隔时间过长。垫层厚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4~6CM。(2)砼护底的施工施工时采用一台250L砼拌和机拌和,平板振动泵振捣密实。严格控制砼的配合比,并确保拌和均匀、充分,保证其标号达到C15级。抢晴天进行施工,并设专人对砼进行养护,雨天用彩条布盖好砼,保证其尺寸合格,外形美观,无蜂窝、缺角现象,抗压强度达到质量标准。护底砼采用5米分一伸缩缝,来保证在温度,沉降等外界因素影响下不受变形影响而破坏。(三)沟、渠边墙土方回填1、沟、渠边墙回填土方可就地取用渠槽开挖挖出的土方,因回填部位尺寸较小,故以人工进行回填碾压施工,以减少对沟渠边墙的损坏。运土车辆采用手推车运土,尽量避免重车挤压浆砌块石边墙。2、填土时应确保填筑土料水平分层进料填筑,全线(每工作段长度不小于20米)均衡上升当土面起伏不平时(陡于1:5),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确保不顺坡铺填。3、严格控制填土厚度不大于0.20米;对已铺土料的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洒水湿润后再以人工木石夯进行夯实,每层填土的夯实不少于3遍,以确保碾压的干容重达到设计要求(不小于1.5g/cm3)。4、每层碾压的土料达标验收合格后,方进行下层土料的施工,确保一切工序均满足设计要求和《沟渠防渗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1、道路、给排水、场平工程、强弱电安装工程施工设计文件和施工设计图以及有关设计文件。2、现场实际踏勘所了解的情况。3、交通、市政、建筑安装有关道路、给排水、场平工程、强弱电安装等的施工规范,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和质量验收评定标准。4、本企业管理水平,机械设备能力,类似工程施工经验。5、本设计中采用规范(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9)《公路设计手册》(路基)(10)《公路设计手册》(路面)(11)《城市道路设计手册》(上、下册)(12)《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G85768-86(1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CJTJ101(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15)《公路砖石及砼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16)《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17)《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1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0)《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J3-90)(21)《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2-90)(2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2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2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2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三路基土方施工1、测量放线1.1根据护桩设置图,恢复线路中心控制点。1.2测设中心桩:按设计图纸《路线逐桩坐标表》整桩号和曲线等控制路基中心的各点测设中心桩,桩面用红漆写明里程桩号。木桩的习惯用法通常是:方桩用于控制中心准确位置而且还要架设仪器对中,可以在木桩顶面钉钉,钉顶的标高与路面设计标高齐平,顶面抹红漆以辨认,在中心线垂直方向一米外钉一标志桩,并写上里程,桩背与地面约成45°,写有里程一面朝上,面向中心方木桩,字号露出地面。其它中心里程桩用扁形木桩、垂直打入桩位处,上露一多半,写有里程编号的一面要面向线路的起始方向。1.3根据近似计算结果,测设路基边坡线,测量出各桩位左、中、右三点的高程,做好记录,计算出各桩号左右两侧的路基填筑宽度。1.4按路堤设计顶面宽度加余宽50cm(以保证边坡压实密度和压路机械的安全面增加的宽度),放边线点,再用白灰沿边线底撒形成两条白色的边线作为填土范围的明显标记。2、路基土方开挖2.1挖土前先作好地面临时排水设施,使路堑不积水,在整个施工期间,保证施工路段的排水畅通。2.2开挖时按设计断面有次序地分段分层自上而下地进行。2.3开挖后的土石方尽量应用于路基填筑,不适用于回填的土方运至弃土场。2.4开挖中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报请项目监理进行施工方案及边坡方案的修改。2.5土方地段的挖方路基施工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路面底以下30cm的压实度,要达到93%,并作相应的路基土工试验。3、路基填筑施工3.1该路段路基填方数量不大,路基填方施工在方案的制定上,要紧紧抓住“选料,晾晒,整平,压实,检验”等关键环节施工,确保路基填筑质量。路堤的施工进度。组织各项作业均衡进行,做到路基施工的正规化、标推化。3.2借土施工前,首先对拟定的土场进行土质试验,并确定填土场的贮量,并考虑就近的原则。填方区开挖的表层腐植土、淤泥等,先就近集中堆放,而后统一运至借土场或弃土场。路基填土前要先取土样做出试验,确定压实参数取50米作为试验路段,通过试验路段的施工,修正优化压实参数。当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送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以后压实的标准。然后采用“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法”施工。填土时由路中间向两边按30-50cm一层分层填方,人机配合摊铺均匀。碾压时先碾压中间后碾压两边,使得该层整个深度内压实度处处均匀,同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3.3路堤的填筑按四区段八流程水平分层填筑施工。四区段是:填料、整平、碾压、检测区段。即:填、平、压、检。八流程是: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面整形、边坡整形。各区段流程单独作业,不许交叉施工。3.4路基填筑时遵守下列规定:3.4.1按施工方案,确定堆土位置、运土路线、机械运转路线。3.4.2填土方A、填方路作业的技术要求:a.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植上、生活垃圾上、淤泥,不得含草及树根等杂物,超过10cm粒径的土块应打碎使用。b.土的适宜含水量:砂性土7%~12%粉性土7%~18%亚粘土9%~16%粉性土9%~16%B.布土。合理的土方调配和运土路线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把布土的位置和稀疏密度掌握好了,就可提高摊铺速度。C.按规定厚度进行摊铺。测量人员跟随压路机及时检测,根据各桩号底层标高,控制好表层的顶面标高,使填土达到控制的厚度,这时应注意虚铺厚度。D.平地机整平。当一段落(50m以上)由推土机摊平并经复测符合要求时,就可上平地机进行工作。平地机整平方法是由路中开始向道路两侧推进,如此往返三次,一般就可以达到平整度的要求。再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就可进行下步碾压工作。E.路基碾压。其方法是:第一遍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静压或轻振进行稳压,而后再强振压实。3.5碾压后,由技术人员带领有关人员进行自检,检查内容有:3.5.1宏观要求:表面平顺光洁,无明显的轮迹,无松软起皮起皱现象,表面给人以平顺坚实的感觉。3.5.2实测、实量检验:试验员按规定进行压实度和含水量的测试。对细粒土用环刀法或核子密度仪进行试验;对粗粒集料,如天然级配砂砾石,用灌砂法进行测试;含水量用酒精燃烧法测试。由测量员负责测设中心桩、测高程、丈量路基两侧压实宽度、测量路基表面平整度和横向坡度等。3.5.3在自检全部合格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填好一式三份“路基检验报告表”。试验员填写路基填方含水量和压实度检验记录表,上报监理工程师,复验认可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中还要注意路拱的形成,一般要求路拱横向坡度为2%,以利雨季排水。3.5.4槽底的检验与评定。当路基填方高程已达到路槽底部
本文标题:a地基处理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2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