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Bojumfi高一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1、世界各国人口变动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即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①分布:现存于少数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体②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导致低自然增长率③原因:受灾害、战争、疾病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过渡”模式:①分布:广大的发展中国家②特点:高增长阶段和增长下降阶段③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三低”模式:①分布:多数发达国家②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③原因:主要是推迟结婚、减少生育。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1)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国防兵力不足;3)社会经济负担加重;4)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孤独等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4、大部分发达国家(欧、美)为“三低)模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过渡”模式,中国为“三低”模式,世界为由“过渡”模式转向“三低”模式的过渡阶段。第二节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指_人类改变定居地的行为。2、某一地区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例如: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吸引人口迁入2)、政治因素:①战争:破坏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引发迁移。例如: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②政治迫害;例如: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③国家政策;例如:50年代黑龙江、新疆等地复原军人建设农垦兵团。3)、社会文化因素:例如: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4)、生态环境因素:资源分布和开发产生人口迁移;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使人口迁移。例如: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因连年的水灾使粮食大量减产,引发饥荒,成千上万的农户举家迁往美国。5)、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教育、年龄、性别(男性比女性更易迁移)。4、我国国内人口迁移1)20世纪50~8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内蒙古、西藏等地,支援内地和边疆建设。(政策因素)2)改革开放后: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从内地到沿海,从乡村到城市。(经济因素)5、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1)、对迁出地的影响:高一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第1页共7页有利:(1)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不利:造成人才流失。2)、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1)合理的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2)为迁入地提供了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不利: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出现城市交通问题、住宅问题、社会问题。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概念:1、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3、两者的关系: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二、影响因素资源—(首要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成正相关;科技——与人口合理容量成正相关;地域开放程度——与人口合理容量成正相关;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成负相关。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一、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①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大,人口昼夜差别大。②商业区:位于城区或交通干线旁,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价高。③住宅区: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因经济原因分为高级和低级住宅区。④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地带。功能区分布特点中心商务区(CBD)城市的__中心______部位经济__发达_______;建筑物____稠密交通__便利_____;人口数量__多,流动量大_;地价高_商业区多分布在城市的__城区或交通干道旁交通___便利_______;人口____流动量大_、地价高___;住宅区中高级住宅区:多在城市__文化区____;低级住宅区:____城市的工业区是城市中最__普遍______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__边缘_____趋向于沿__交通线___分布工业企业之间__集中______布置来集聚效益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1、历史原因:早期功能分区的延续。如北京的故宫2、经济原因:经济区位决定土地利用价值;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便捷程度。高一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第2页共7页3、社会原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4、行政原因:政府政策、城市规划等。三、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一般以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规模。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规律: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规律: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服务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大。但这并不等于说,城市的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大小或强弱成正比。因为有一些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某一方面的功能很强。例如:桂林。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城市规模服务范围服务功能数目距离大大多少远小小少多近城市化一、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①发达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远远早于发展中国家。②1950年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快。③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①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放慢,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超过发达国家,城市化仍以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①世界大城市数量增长很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发达国家——趋势更加明显。②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共同特征:(自然条件)位于中纬度、平原地带;(人文条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呈带状延伸,通过交通线、通信网络连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达国家是__二战前最快,发展中国家是二战前_慢___、二战后_加快______大城市化趋势明显__特大____城市和_____超大__城市数量增加,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__增大_____;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__城市群____或_城市带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___逆城市化________、___郊区城市化_________和___产业空心化_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以__农村_____向_城市______迁移为主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城市社会问题。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2、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高一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第3页共7页4、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西方地域文化: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联系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照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等。土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位置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土地本身的肥力不同,其生产力也不同。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地形影响农业布局,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的宜发展牧业或林业。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②交通运输;③政策;此外还有④劳动力、⑤地价、⑥农业技术等。例: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热量)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光照)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地形)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地形)⑤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培育良种)⑥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节水技术)⑦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⑧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⑨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⑩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饲养技术)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的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其中,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原始迁移农业热带雨林地区某些原始部落①人口稀少②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不断迁移;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低下,无固定土地。随人口数量增加,生态破坏愈加严重稻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的热带雨林区①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平坦的土地③劳动力丰富④种植历史悠久①小农经济②单产量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环境污染: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2、生态破坏:森林、草原的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破坏。第二节工业区位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__原材料__、运输条件、__市场需求_、环境条件、劳动力的__数量_和__质量____等。工业类型主导区位因素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工业市场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型工业能源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炼铝、炼铜等有色金属冶炼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成本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知识和技术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高一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第5页共7页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亚热带干旱的山地①气候干旱,降水不稳定—灌溉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②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劳动力丰富。自给自足,精耕细作;采用各种方法恢复土壤肥力,有饲养家畜的传统。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区位优势: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便利的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区位优势:①优良的天然草场②地广人稀,地租低交通运输便捷混合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主要是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特点:以赢利为目的,重视规模与效益,高度机械化。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特点:①种小麦与牧羊互惠互利,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②农民可以
本文标题:Bojumfi高一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3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