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CO2气保焊工试题库
1CO2气保焊工试题库一、填空题基础知识与工艺1、按照常见的焊接分类方法,焊接可分为熔化焊、压力焊、钎焊三类。2、焊接接头包括焊缝区、熔合区、热影响区三部分。3、焊接残余变形的矫正法有机械矫正法和火焰加热矫正法两大类。4、影响焊接温度场的因素主要包括:焊接热源的性质、焊接线能量、焊件的物理性质、焊件板厚及形状。5、弧焊过程中,熔滴的过渡形式主要有:短路过渡、颗粒状过渡、附壁过渡三种。6、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对接接头、搭接接头、丁字接头、角接接头。7、按我国的国家标准,焊缝代号由焊接方法代号、基本符号、辅助符号、引出线、焊缝尺寸符号五部分组成。8、按照温度范围划分,常见的焊接裂纹可分为:冷裂纹、热裂纹、再热裂纹。9、焊条药皮的作用主要有:机械保护作用、冶金作用和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等。10、不锈钢是指添加合金元素Cr使钢处于钝化状态而防蚀。11、电弧焊中,电弧一般由阴极区、阳极区、弧柱区三部分组成,其中温度最高的是弧柱区。12、影响焊接温度场的因素一般包括:热源的性质、焊接线能量、焊件的物理性质、焊件的板厚及形状。13、焊缝中,气孔的生成一般可分为成核、长大、上浮三个阶段。14、根据结晶理论,晶体成核一般有两种方式:自发成核、非自发成核。15、焊缝夹渣物的种类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和氮化物。16、导致焊接金属产生热裂纹的地熔点共晶体是:FeS-FeO。17、焊接裂纹判断的基本方法有宏观分析判断、微观分析判断和断口分析判断。18、牌号J422表示:酸性结构钢焊条,焊缝金属抗拉强度不低于430MPa。牌号H08Mn2SiE表示:高级实心焊丝。19、按我国的国家标准,焊缝代号由焊接方法代号、基本符号、辅助符号、引出线、焊缝尺寸符号五部分组成。20、白口铸铁中,碳以渗碳体形式存在;灰铸铁中,碳以石墨形式存在。21、焊前对焊接母材的清理包括机械清理、化学清理、化学-机械清理三种方式。22、焊条药皮的作用主要有:机械保护作用、冶金作用和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等。23、按其药皮的酸碱性可把焊条分为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两种。24、焊条的作用主要有导电和进行化学冶金两个。25、焊接的脱氧一般可分为先期脱氧、沉淀脱氧、扩散脱氧三种26、对于异种金属,特别是焊接性能较差的金属连接,铆接是一种有效的连接手段。27、手工电弧焊的引弧方法有接触短路引弧和高频高压引弧两种。28、在熔焊条件下,由热源向焊件传热,主要以辐射和对流为主。29、根据温度场内各点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焊接温度场一般分为稳定温度场和非稳定温度场两种。30、焊缝结晶过程中主要的偏析现象有:显微偏析、区域偏析、层状偏析三种。31、常见的焊接缺陷有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熔合和未焊透。32、气焊与气割过程中常用的气体有:氧-乙炔、氢-氧、氧-液化石油气等。33、电弧焊用来加热和熔化焊材和母材的热源一般有电阻热、电弧热、化学反应热,其2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电阻热和电弧热。34、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化学冶金分为三个反应区:药皮反应区、熔滴反应区、熔池反应区,其中熔滴反应区反应最为剧烈。35、一般熔焊时,焊缝金属是由填充金属和局部熔化的母材构成。36、熔合比是反映局部熔化的母材在焊缝金属中所占的比例。37、N是促使焊缝金属时效脆化的元素。38、分子理论认为,熔渣中的氧化物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类: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中性氧化物。39、焊接过程中,合金过渡的方式主要有:应用合金焊丝或带极、利用药心焊丝或药心焊条、利用合金药皮或粘接焊剂、应用合金粉末等。40、按焊条药皮的类型,焊条可分为:氧化钛型焊条、钛钙型焊条、钛铁矿型焊条、氧化铁型焊条、纤维素型焊条和低氢型焊条。其中J507属于低氢型焊条。41、焊条是涂有药皮的熔化电极,它由药皮和焊芯两部分组成。42、按照焊丝的形状结构,焊丝可分为:实心焊丝、药心焊丝、活性焊丝。43、焊接热影响区根据组织上的特征可分为四个区:熔合区、过热区、相变重结晶区、不完全重结晶区。44、常用钢材中的五大元素,影响焊接性能的主要元素是碳、硫、磷。45、焊接接头中以对接接头的疲劳强度最高。46、消除或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有整体高温回火、局部高温回火、机械拉伸法、温差拉伸法、机械震动法。47、焊接残余变形可分为角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纵向缩短、横向缩短。48、防止或减少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有选择合理的装配顺序、选择合理的焊接方法和规范、反变形法、刚性固定法、散热法。49、有限空间场所焊接作业的主要危险是缺氧窒息、有毒有害气体、易爆易燃、易于触电。50、焊条受潮后为焊接工艺性能变差,而且水分中的氢容易产生气孔、裂纹等缺陷。1、二氧化碳气体预热器所使用的电压不得高于(36)V,外壳接地可靠。工作结束时,立即切断电源和气源。2、良好的绝缘是保证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3、二级保养是设备定期检查的重要内容,以(维修工)为主,操作工为辅。4、设备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5、企业设备管理,应当(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以预防为主。这是我国设备管理的三条方针。6、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是生产上适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7、国家鼓励进口境外先进的(节能设备),禁止进口境外落后的耗能设备。8、滑块的安全技术要求,封闭高度的调节机构应有可靠的(锁紧装置),以防冲压时封闭高度的改变。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10、发生设备事故,应当认真分析原因,确定事故性质与类别,确定责任者,并做出妥善处理和完善(防范措施)。11、除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必须进行监理的项目外,国家倡导大型、成套设备的制造、安装实行(监理制度)。自制设备应实行严格的验收制度,并将价值达到规定限额标准的自制设备纳入固定资产管理。12、设备操作者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313、设备运行2500小时左右进行一次(二级保养)。14、(设备)产生的噪声,在单位界域边缘应低于国家有在标准。超过排放标准的设备应及时治理或改造。1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16、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17、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与技术标准。18、设备使用单位应重视设备(现场管理),做好清洁、润滑、保养、检查和调整工作。19、设备使用单位应重视设备(经济管理),加强设备资产投资规划与分析和核算工作,合理制定维修费用指标,保证设备资产的投资效益。20、设备使用单位应加强(设备技术管理),重视增加设备的技术含量,采用用的检测、修理、改造技术,适时进行设备更新,不断提高设备性能。安全1、安全检查的(依据)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2、安全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不安全因素存在的状况,不安全的(作业环境)条件,职工(不安全的作业)行为,以便采取防范措施,防止或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3、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形象)的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是一种国际通用的信息。4、全身性电击伤:是电流流经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5、我国标准规定安全电压的限值为(50)V(交流)、直流电压的限值为(120)V。6、液化气瓶:液化石油气瓶,公称压力(1.6)Mpa;二氧化碳气瓶,最大压力为(15—20)Mpa;6、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时,飞溅较多,尤其是粗丝焊接(直径大于1.6mm)更产生大颗粒飞溅,焊工应有完善的防护用具,防止人体灼伤;7、二氧化碳气体预热器所使用的电压不得高于(36)V,外壳(接地)可靠。工作结束时,立即切断电源和气源。8、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使用的焊丝直径一般在(0.8-2.5)mm范围;9、气瓶放置时要配戴好(瓶帽),以免碰坏(气门)和防止(油质尘埃)侵入气门口内;1、良好的绝缘是保证(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12、(二)级保养是设备定期检查的重要内容,以(维修工)为主,(操作工)为辅。设备运行(2000)小时左右进行一次(二)级保养。13、安全第一:是指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当(安全工作)和(生产工作)发生矛盾时,首先必须解决安全问题,保证在安全的条件下组织生产。14、预防为主:是指安全教育、检查、整改工作,要做到群众化,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伤亡事故)和(消除职业危害)。15、送丝系统通常是(由送丝机)、(送丝软管)、(焊丝盘)等组成。16、专用的焊接工作台架应与(接地装置)联接。17、燃烧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18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419、从业人员要求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20、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21、设备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2、企业设备管理,应当(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以预防为主)。这是我国设备管理的三条方针。23、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是(生产上适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24、焊接与切割中使用的氧气胶管为(黑色),乙炔胶管为(红色)25、焊接与切割人员应经过安全教育,并接受(专业)安全理论和实际训练,经(考试合格)持有证书并体格健康的人。2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27、做作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28、我国消防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2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30、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31、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质量1、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的协调活动。2、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3、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4、关键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5、按所检验产品在实现过程中的阶段,可将产品质量检验分为(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6、常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可归纳为“5M1E”即(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测试手段及环境条件。7、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8、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9、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10、质量控制是消除(偶发性)问题,使产品质量保持规定的水平;而质量改进是消除(系统性)问题。11、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12、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13、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14、按检验阶段分类可分为(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15、应用控制图可以对工序(过程)状态进行分析、预测、判断、监控和改进,实现(预防5为主)的质量管理。16、常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可
本文标题:CO2气保焊工试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6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