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db21t1978-2012刺参海上网箱生态育苗技术规程
ICS65.150B51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XXXX—XXXX刺参海上网箱生态育苗技术规程(报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11年12月)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XXXX—XXXX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制定。本标准由长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北方海洋生态苗业有限公司、长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真卿、李春茂、马强、沈红兵、张翼。本标准于**年**月**日首次发布。DB21/TXXXX—XXXX1刺参海上网箱生态育苗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生态育苗的海区环境条件、育苗设施、亲参选择暂养、采卵与孵化、幼体培育、稚参培育、幼参培育等。本标准适用于刺参海上网箱生态育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SC/T2003.2刺参增养殖技术规范苗种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3.1刺参海上网箱生态育苗利用网箱在自然海域中完成刺参育苗过程。3.2吊以直径为34cm的聚乙烯圆盘网笼个体或数个网袋(片)用3mm~6mm聚乙烯绳连接成串的组合体,作为一吊。4海区环境条件4.1海区选择4.1.1近岸内湾,涨落潮水流变化相对稳定,流速缓慢,风浪较小。4.1.2海区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要求。DB21/TXXXX—XXXX24.1.3亲参资源丰富,适宜幼参栖息生长,幼体的集中区稳定,移动范围较小。4.1.4水源符合GB11607要求,生态育苗海域水质应符合NY5052要求。4.2水深低潮时水深均在7m以上。5育苗设施5.1方法在确定的海区内,采用打桩或其它等方式固定好网箱和浮筏。5.2设施由大绠、橛子、橛缆、浮漂、网箱、浮筏、网衣、网笼、附着基质等组合而成。5.2.1大绠直径22mm~26mm聚乙烯或聚丙烯绳。5.2.2橛子直径15㎝,长度1.5m,木质材料。5.2.3橛缆材料规格与大绠相同,长度随水深而异,一般是水深的2倍左右。5.2.4浮漂泡沫浮漂直径45cm,长度80cm;塑料浮漂直径28cm~32cm。5.2.5亲参暂养网笼直径34cm聚乙烯圆盘(18层盘层,间距15厘米)和网目边长2cm左右的聚乙烯网衣编制而成。5.2.6育苗网箱网箱制做的规格不同,一般为5m×5m×5m或4m×4m×5m等,框架由泡沫浮漂和圆木(直径大于15cm,长度为5m)用聚乙烯缆绳捆扎而成。选择制做网箱所用尼龙筛绢型号NX79,规格200目,孔径0.075mm。5.2.7浮筏浮筏主要由橛子、大绠、橛缆、浮漂组成,小区设置以80台为宜,区间距不少于100米,筏身长度60m~70m,筏间距10m~15m。5.2.8附着基质规格为40cm×25cm,40目聚乙烯网袋,每吊40~60个。5.2.9幼参暂养网袋DB21/TXXXX—XXXX3规格为40cm×25cm,筛网型号40目,孔径0.425mm聚乙烯网袋。6亲参选择与暂养6.1亲参选择6.1.1来源采捕自然海域成熟的刺参。6.1.2规格体长大于20㎝,体重大于250g。6.1.3质量形态符合刺参特征的描述,体型完整,活力和伸缩力强,刺挺拔,无伤残,无病害,无排脏,生殖腺成熟度好。6.1.4采捕时间亲参采捕应在其产卵盛期前的7月初~8月中旬,自然海水水温17℃左右时采捕。具体采捕时间要依据不同区域水温的变化情况而定。6.2亲参暂养6.2.1方法亲参采捕后,将亲参投放在亲参暂养网笼中,挂吊在自然海域育苗网箱内暂养育肥。6.2.2暂养密度每层盘投放2头,每个网箱10吊。6.2.3暂养水层挂放有效水层1m~5m。6.2.4水温适宜18℃~24℃。6.2.5盐度适宜29~32。6.2.6日常管理定期检测育苗海域水温、盐度;检测亲参性腺发育情况,预报产卵时间。7采卵与孵化7.1亲参用量DB21/TXXXX—XXXX4每个育苗网箱亲参用量100头~150头。投放方法同亲参暂养。7.2产卵亲参在网箱中自然产卵,产卵后及时将亲参移出。7.3受精将精卵搅动均匀,自然受精。7.4孵化自然海水中孵化,密度控制在20粒~30粒/ml。8幼体培育8.1遮光网箱上面遮盖黑色制塑网,防止强光照射,幼体下沉。8.2附着基投放樽形幼体占幼体总数的15%~20﹪即可投放附着基。8.2.1投放方法将连接成串的附着基(40~60袋/吊)吊挂在育苗网箱内。8.2.2投放数量每立方水体投放数量为50袋,即每个育苗网箱挂100吊8.3稚参培育自然海域网箱中培育,密度一般控制在3头~4头/ml。9幼参培育9.1参苗剥离参苗长到0.5cm~1.0cm时,从附着基剥离,投放到幼参暂养网袋中,吊养在网箱(吊养幼参的网箱均无网底)中培育,密度100头/袋,50袋/吊,吊长6m-7m,下端坠石袋(石袋重约1.5kg),每个网箱60吊。9.2参苗越冬在其自然海域环境条件下越冬。9.3日常管理9.3.1加强设施安全检查,做好防灾减灾。9.3.2合理的暂养水层1m~5m。DB21/TXXXX—XXXX59.3.3检查参苗生长、成活等情况。9.4分苗竖年3月下旬起,对吊养在网箱内的幼参进行分苗,将一定数量的参苗投放在暂养网袋中,吊挂在网箱或浮筏上暂养。密度10头/袋,60袋/吊,吊长6m-7m,每吊间隔1m,每吊下端坠石袋(石袋重约1.5kg)。9.5育苗过程中敌害的预防定期检查参苗成长情况,及时清理养殖筏架、网箱、浮漂及育苗网袋等水下养殖设施上的附着生物。9.6苗种规格10月育成刺参苗种,一类苗种规格体长达到3cm以上,每500g幼苗数量为150头~200头;二类苗种规格体长达到2cm以上,每500g幼苗数量在400头以内。均可底播增殖放流。9.7苗种质量参苗大小均匀,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力强,无畸形,无伤残,无疾病。9.8参苗检验规则现场随机取样品检疫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21t1978-2012刺参海上网箱生态育苗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8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