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基于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主持人:鲁保富主持单位:宁波大学通讯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邮政编码:315211联系电话:0574-87600273;13989384444传真:电子邮箱:lubaofu@nbu.edu.cn合作单位: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浙江省教育厅二○○四年二月制1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基于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项目类别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是否招标项目否起止年月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项目主持人姓名鲁保富性别男出生年月1961/07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副研究员/科长最终学位/授予国家-/-所在学校学校名称宁波大学邮政编码315211电话13989384444通讯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1990-1996政治经济学大一学生52石河子大学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04年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浙江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6/12)2003年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宁波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5/9)2005-2006年宁波大学教学质量责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宁波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5/10)2006年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z06009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主持)2006年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项目编号JYGHnb200601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主持)2001年宁波大学实践性环节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YXM01002宁波大学教研重点课题(主持)2002年通过学科竞赛促进学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YXM02069宁波大学教研重点课题(主持)2005年高教园区共享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b05033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参与2/6)2006年基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本科实验教学及其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项目编号yb06022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参与2/7)2002年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系统研究,项目编号ZGJXH2002031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参与2/7)2007年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网站建设及共享,项目编号JYGHnb200714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参与2/4)2项目主持单位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83410031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马敬峰男1962.2副教授宁波大学详见实施方案韦玮女1978.1助理研究员宁波大学李世晨男1975.10助理研究员宁波大学严建雯女1964.5副教授宁波大学周青男1979.4讲师宁波大学汪盛科男1975.9助理研究员宁波大学李纲男1971.4副教授宁波大学蒋世婕女1976.11实习研究员宁波大学项目合作单位主要成员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3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一)项目的意义周济部长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必须坚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弱项,也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模式等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克服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种障碍,改革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模式和方法,努力营造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其核心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这是高等教育的客观性对社会经济的充分反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性与内部规律性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性要求,其实现形式是高等教育同科技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结合,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先进文化不断前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人才“商品生产”的出口或最后一道“工序”,其创新创业能力是“市场品质、品牌”的核心元素,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高校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的热点与难点。本课题就是根据创新型高校建设的目标,按照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热情,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进行研究、设计与实践。并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并纳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的各类活动成果成为学生毕业学分认定的一部分,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相互联动,建立由学校、学院、学生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推进我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二)现状分析众所周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新趋势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延伸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国际首次提出创业教育新概念,是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所享有的同等地位。“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的概念,后4被译成“创业教育”。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创新教育首先是人生教育,是人的使命教育,也是人的动力教育,是对社会最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综合性、全面性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它以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深厚人文素养为基础,以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创造激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就世界范畴、国家或地区性教育的具体化目标和建设内容体系及措施来看,都是以其时代特性为核心,即根据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性与内部规律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要求--人才培养。简言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性与建设内容是根据社会时代特性,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为核心。而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人才质量与标准,它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性所决定,呈时代性特征。“当代社会的发展是在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进行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财富创造加速进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更加充分。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尖锐,特别是发展所受到的人口、环境、资源的约束越来越趋向刚性。要实现未来复杂环境中的发展,创新是制胜的唯一出路”。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追逐”的目标。而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中最根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国家构建创新体系对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个目标系列,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与特点,是一个有机构成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途径或者模式呈多样化。就大学来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它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突出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因此,如何根据地方综合性大学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基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机制,是综合性大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5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一)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改革内容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构建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内容包括:(1)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讲座(2)构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以学分的形式将其纳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计划应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五方面内容(五个子计划)每个子计划包含若干项目类,每个项目类由若干具体活动项目组成。①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包括学生申请科研课题、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等)、技术发明、创新型实验、开放实验等活动。②创业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③科技竞赛计划主要是组织参加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和其它专业(技能)比赛。④人文素质提高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社四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三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两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五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五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创业训练人文素质提高职业技能培训6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群众性(非专业)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⑤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各类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活动。●将上述五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学分。(3)建立实施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运行管理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按“总体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实行项目负责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该计划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以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形式每学期滚动开设,做到四年不断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和特长选择相关项目及其修读时间。●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机构。学校、学院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具体实施各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使该计划的实施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学院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各项校级活动,根据学校委托承担面向全校的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全面规划和组织开展院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具体活动项目和时间,从而形成了学校、学院、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各分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和细则●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2、
本文标题: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课题--3.基于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1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