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党在民主建设和干部队伍创新活力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我校党内民主建设和干部队伍创新活力研究中期报告12党在民主建设和干部队伍创新活力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2.1党在民主建设方面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后不久即已开始探索和实践党内民主,我党建党八十多年的历史,也是不断探索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党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较好发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走弯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注:李源潮,人民日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293页]我们党是按照马列主义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并进行活动的。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党内民主建设经历了初步发展时期、逐步完善时期、危机停滞时期、恢复发展时期。1921年7月党的一大到1922年7月党的二大期间,一大党纲虽然主要强调了党的集中统一,但还是规定了各级领导机构必须由选举产生,写上了具有民主性质的条文。在二大通过的一项决议案即《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中,就首次确认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宣布:中国共产党完全承认第三国际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一192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85.]1927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对党的章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其中第一次规定了“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党章中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原则。到1929年12月古田会议时,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的基本主张,并确立了在民主条件下实现集中和在集中条件下保护民主的五条基本原则,从而极大的推动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历时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我校党内民主建设和干部队伍创新活力研究中期报告221年,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逐步完善时期。遵义会议系统批判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独揽大权、压制民主的作风,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从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193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着重强调指出“必须在党内施行有关民主生活的教育,使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什么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关系,并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样做才能做到:一方面,确实扩大党内的民主生活;又一方面,不至于走到极端民主化,走到破坏纪律的自由放任主义。”[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9]强调了党内民主的主体、民主意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找到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途径和关键点。1942年延安整风为党内民主实践提供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使党内民主实践有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刘少奇在会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党内民主问题作了建党以来最为全面系统地阐述,完整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在精神和原则、民主集中制的政治生活形态、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原则以及民主集中制的目标及其限度。中共七大在党内民主建设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建设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使建党以来一直努力推进的党内民主终于有了完整的实现体系。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还特别规定侵害党员的权利,就是违反党的纪律,应给予纪律处分。在制度设计和民主实践上都将党内民主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56年中共八大之后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危机停滞时期。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9年庐山会议对所谓彭德怀“反党集团”的错误批判及随后在全国开展的“反右倾”斗争,更是严重损害了党内民主生活。1962年9月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使在七千人大会之后刚刚有了起色的民主建设再一次遭到致命打击。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更是使党内民主建设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史上一个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我校党内民主建设和干部队伍创新活力研究中期报告3转折点。自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进入了恢复和发展时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内民主建设继续发展,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考察、分析和研究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党内民主理论和实践经验,其必要性就在于:通过系统地理论思考,把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上升到基本历史经验的高度,求得规律性认识,用以指导新形势下的党内民主建设。2.2党在民主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纵观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发展党内民主所经历的曲折前进的历程,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为发展党内民主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无论正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为发展党内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宝贵的经验。(1)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和强大执政能力的制度保证。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按照法定程序将党内多数人的意见不断集中并付诸行动的过程,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集中,才是坚强可靠和有权威的,以政治民主实现党在组织上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这是民主集中制的实质。(2)发展党内民主,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保证健全党的民主制度是党的建设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历史证明,党内生活的种种关系,一旦形成制度,就带有稳定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成为维护党内民主正常运行的有力工具。而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完善,则直接决定着党内民主的实现程度。要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增强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性。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内真正实行民主选举,才有可能建立起在党员和群众中有威信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同时,还要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党员权利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党内民主建设最根本的是民主制度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我校党内民主建设和干部队伍创新活力研究中期报告4(3)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全面提高党员素质,维护党员民主权利和主体地位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发展党内民主是全体党员切身利益的需要,又要依靠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党员队伍的平均素质必然决定党内民主的实现程度,党的民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也只有在党员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予期的效果。坚持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在党内生活中的集中体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本文标题:2党在民主建设和干部队伍创新活力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47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