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2015年重庆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1.如何理解“德-得”相通的本质?P7答:“德-得”相通,讲述的是一种由功利到“义利”兼顾的道德,包含两层意思:一、《论语集注》中说:“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德”之通“得”在于“得道”,我们应将做人所应该遵循的各种原则和规范内化于心并且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人之“德性”通过得“道”而逐渐培养和形成。得“道”多而好之人“德性”好,反之“德性”差。作为教师应有教师的“德性”,关键也在于多得“道”,得好“道”,此处之“道”是“为师之道”。一个教师不能得“为师之道”,无法成就“为师之德”。二、许慎讲:“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凡是道德的行为,一定有益于他人,使他人有所“得”,这种“得”是一种利益之得。同时,道德行为主体会在这种道德追求中获得极大精神满足,使自己有所“得”,这种“得”,是一种心灵之得,精神之得。从而“德-得”相同。以上从两种不同角度来诠释了“德-得”相通的内涵,第一层含义从“德性”形成的角度来解释了“德-得”相通;第二层含义从“德行”角度来解释了“德-得”相通。两层含义的统一,是一个人“德性”与“德行”的统一,内在“德性”决定外在“德行”,外在“德行”表现内在“德性”。“德-得”相通启发我们高校教师,“做人为师”当以得“道”为先,只有“得道”方能“化德”,拥有“做人为师之德”,才能成为一个好人和良师。首先,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领悟“做人为师之道”,只有悟“道”,才能能知“道”,只有知“道”,才能得“道”,只有得“道”,才能成“德”;其次,我们要善于化“德性”为“德行”,在生活工作中勤勉行“道”,让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中有所“得”——学到真知,受用终生;让自己在努力中有所“得”——行道乐道,幸福一生。“让他人得,让自己乐”是为师者至高境界。第一章2.如何把握“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P9“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己之所独得也”。即对“道德”的把握可分别从“道”与“德”两个维度界定:从“道”的角度界定,道德讲的是“做人”应当遵循的规矩;从“德”的角度界定,道德就是“做人”锁应具有的内在品性。同样,“教师职业道德“也应从这两个不同维度来把握。如果把“教师职业道德”理解为“做老师”应当遵循的规矩和道理的话,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如果把“教师职业道德”理解为作为教师应当具有的内在品行,那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做教师”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体人格品质,然后通过自己教书育人的德性表现达到既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又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个体人格品质和提升人生境界的精神需要的主体性追求的行为。第二章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41.道德人格的高尚性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对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成长都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伴随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面临多方选择,而教师是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导者,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关乎我国教育成败,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国家和社会对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人格,具备高尚道德素质,才能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2.道德目的的明确性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播相关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知晓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要做到用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去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的人才。3.道德行为的示范性大学生很大程度上脱离父母生活,高校教师就是他们的榜样和楷模,高校教师的道德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榜样性。4.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教育发展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职业活动方方面面,包括职业态度、职业情操、职业信念、职业规范和职业作风等各个方面。5.道德影响的广泛性高校教师职业相比其他职业道德影响更为广泛、深远。广泛性表现在高校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影响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深远性表现在高校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心灵的塑造,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学生今后的道路,以至一生做人的品质,进而影响学生的后代,以至整个社会的未来。第三章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P391.完善个体人格,培养职业品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一种外在的规范和准则,首先能鼓励和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高校教师处理矛盾,协调关系;其次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旦被教师掌握,便成为一种内在驱动力和命令,不再需要外在约束力来约束高校教师行为。2.发挥评价功能,形成积极导向。当教师的职业行为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时,就必然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拥护、群众的尊重,这种成就感、荣誉感、信任感反过来又会更加激发教师对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活动,更加坚定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信念,不断完善个体的道德品质。反之亦然。可见,教师职业道德的这种评价功能对于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3.树立人格榜样,增强育人效果在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中,教师职业道德对道德主题有升华人格的促进作用,对教育对象——学生有榜样示范作用。4.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教师职业道德通过对教师职业活动的道德调控,促进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合格人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第三章1.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概述高校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人格,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职业品质在一般生理条件合格的情况下,主要经过后天学习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很多,从他们所承担的职责和职业特点来看,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一)专业文化素质1、比较系统的哲学修养2、深厚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二)实践能力素质1、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2、创新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自我调控能力6、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敬业精神P56对本职工作的专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是一种出自从业者内心的,从情感上对本职工作深深的爱恋;从行为上愿为本职工作倾尽全力,尽职尽责;在效果上始终追求一种自己力所能及的至善至美的境界的内在品质。它是一个人在从业过程中所追求的在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和职业结果三方面的完美统一。意义:①敬业精神对于我们满足自我生存的物质需要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②敬业精神会丰富我们的人格内容,充实我们的现实人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感知幸福与快乐的源泉;③高度的敬业精神还是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有效的途径。敬业精神在教书育人活动中的意义P581.敬业精神对于满足自我生存的物质需要具有直接现实意义。我们只有通过敬业,好好干好本职工作,做出业绩,才能让自己的物质利益需要得到最好的满足。敬业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衣食之源负责。2.敬业精神会丰富我们的人生内容,充实我们的现实人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感知幸福与快乐的源泉。职业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物质的满足,在我们的精神层面同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3.高度的敬业精神是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有效途径。我们需要成就事业,成就人生。高度的敬业精神是我们人生发展的精神动力。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全力投入的事业,敬业是教师进步的基础。只有敬业,教师才会热心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敬业,教师才能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实效性;只有敬业,才能在实践中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增强自身素质。第四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教育公平原则高校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和追求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2.教育诚信原则只有讲诚信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高校教师要对学生诚信,在进行科研工作时诚信。3.集体主义原则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集体利益,以逐步满足个人正当利益。4.人道主义原则高校教师贯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道德原则,要尊重学生与关心学生,在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知识精英:利益的获得与声望的下降》一文留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P81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体现基本的道德原则才能直接或间接地教育学生,影响同事,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创造一个和谐而又不失活泼的校园氛围。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地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指导自己行为举止的行动指南,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优秀的高校教师。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要求,每一个高校教师都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是言传身教,追求公平;二是讲求诚信,严谨治学;三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服务社会的诚信度大幅下降,一些高校盲目追逐经济效益。高校教师必须抛弃繁华、抛弃浮躁,正确把握学术与利益的关系,不能靠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把自己变成生意人,否则会玷污学术的神圣,损害知识分子的尊严。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更需要高校教师坚定的意志,经受住诱惑,达到超越功利的境界。第五章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P98(1)辅导员的道德风貌影响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近朱者赤)(2)辅导员的性格气质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开朗、胸怀宽广、豁达洒脱与消极沉闷)(3)辅导员的兴趣和专长影响学生学习倾向(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4)辅导员的仪表风度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言传身教)(5)辅导员人格魅力的艺术性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格魅力指自身品德、气质和风度等外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所产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第六章第一题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1)有教无类、亲徒爱生有教无类:一种普及教育主张,对任何学生都给予同样的教育权利,一视同仁,不加区分,不认厚薄,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真心实意地关爱全体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权益。(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3)、因材施教、务实求效(4)、为人师表、以身作则(5)、热爱真理、勇于探索(6)、知困自强、学而不厌(7)、行正度大、心虚气静(8)、衣冠端正、仪容严肃(9)、教学相长、出蓝胜蓝(10)、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第六章第2题当前教师人格异化有哪些典型的表现?这些异化现象给了我们教师怎么样的警示?P128表现:一、道德败坏,不顾廉耻,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人伦底线;二、利欲熏心,金钱至上,滋生了严重的金钱拜物教思想;三、利用学生,追名逐利,全然不顾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四、心浮气躁,方法粗暴,丢失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具有的仁爱之心。警示:(1)教师个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职业道德操守,关系到教师的人格尊严和自身形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只有主动并自觉地去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才能使教师的人格尊严得以维护,并最终赢得学生的敬重。(2)社会和相关机构严格要求,净化队伍,清除品行不端者提高教师待遇,减轻金钱诱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完善法律,保护学生。社会风气和家庭教育的进步为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七章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应该遵守哪些职业道德规范?P137一、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具体要求有:1.严谨治学,探索创新;2.不怕艰苦,奋勇直前;3.甘于寂寞,淡泊名利;4.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具体要求有:1.尊重科学事实;2.不弄虚作假;3.客观、公正地进行学术评价三、学术自由、民主平等。具体要求有:1.自主地选择研究方法,自由的表达学术观点;2.平等地参与学术活动,享受学术资源;3.开展合理的学术批评,允许为自己申辩。四、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具体要求有:1.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2.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促进交流与合作;3.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搞内耗,克服
本文标题:2015年重庆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复习资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4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