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5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必修3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教师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是什么(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从发展的历程,时间看)1、发展历程:古代—近代—现代殷商时期: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春秋战国: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明清: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易错点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就已达到鼎盛时期。误区指正: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到了隋唐,中华文明才进入全盛时期。1:从殷周时期到明清时期,我国各个历史阶段都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各历史时期中,形成古代中华文化的雏形的时期是()A.秦朝B.明清时期C.隋唐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①作用:第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第二、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意义和地位:第一: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第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识)。(2)史书典籍。①地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2013·九江模拟)“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王蒙曾经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汉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横向,内涵丰富的角度)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⑴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①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②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⑵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①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②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易错点2: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误区指正: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3:11世纪中叶,中国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人类的文化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传播文化信息的新技术在15世纪传入欧洲,使欧洲进入了一个文明发展的新时期。这主要体现了()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②科学技术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③东方的文明决定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④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①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典型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易错点3: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4: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5、(2013·安徽卷)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12·安徽卷)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2008·江苏)“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8、(2009·安徽文综)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9、(第四届)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于9月30日至10月2日在南京举行。其中,台湾创意文化产品展是一大亮点,也是在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和直航的前提下文交会上首次设立的台湾展区。中华文化使两岸人民融为一体,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健康有益的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④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表达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也同时传达了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其创意来源于千年前五位仙人分别骑着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的传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大作用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二、中华文化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要求: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汉字的记载、史学典籍的传存、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注意:(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善结合、融入、借鉴等。易错点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他民族文化误区指正: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应该是外来文化的精华。11、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①薪火相传、博大精深②尊重差异、兼收并蓄③博采众长、海纳百川④沿袭传统、洋为中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三、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各民方族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③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2、民族文化的地位: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多民族文化的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鲜明民族性)注意:区分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几个易错点:(1)认为“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整合而成”是错误的。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融合”说法错误。(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易错点5: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的关系13: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14、(2009·天津文综)《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朦胧、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50年,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西藏传统文化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这是因为①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16、下图《人长寿》是艺术大师齐白石的篆刻作品。齐白石出身贫寒,学过木匠,推崇“独造”,将砍柴的刀法用于篆刻,其篆刻作品取汉隶碑篆法,成为“单刀法”篆刻的确立者和典型代表。艺术大师的成就表明17、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这些各具特色的戏曲()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的②具有强大生命力,包含着永不过时的教育价值③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风歌》传唱了两千年,传颂出古老中国雄浑博大的情怀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汉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汉代的文化、科技、天文、历算、发明创造等均创造了历史的高度。在制度、文化、治国理念,乃至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对今天都有着深远的、重大的影响。沛县作为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但沛县仍没有结合时代好好挖掘汉文化,未能让汉文化进一步传播。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14分)A.A.辩证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B.B.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培植着开拓进取的中化民族精神C.C.汉字作为中国文明的标志记载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D.D.在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才能使传统艺术历久弥新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DDDAADDCBAADADADD18、(1)上述材料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征。(2)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风歌》传唱了两千年,制度、文化、治国理念,乃至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对今天都有着深远、重大的影响,说明了这一点。也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
本文标题:2015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必修3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5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