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5年高考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提纲1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17课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标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考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知识梳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时间1918-19211921-1927背景①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②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①战争破坏的经济②农民不满,政治危机严重③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内容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不劳动不得食”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按劳分配;影响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消极:引起农民的不满,导致了经济困难政治危机;它不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①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②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点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均实行非常措施。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军事、行政命令的办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发展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重点突破】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时,俄国面临怎样的形势?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度过难关?(1)国内外面临严峻形势:进入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1),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2)措施:组建红军,抵抗进攻;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结果: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3)存在的问题:①理论上的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模式,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客观条件;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甚至强制手段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②实践上的后果: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提纲2余粮收集制:侵犯了富农、损害了广大中农和贫农的利益,动摇了工农联盟,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全国性的饥荒和政治危机。全盘国有化:超出了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限制,造成政府控制过严,卡得过死,使资产阶级完全站在反革命一边。取消商品贸易:取消市场,否认货币和价值规律,影响正常供应,经济上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造成工业生产的严重衰退,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总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取得成功,而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是一种失败。2.1921年苏俄遇到的新问题是什么?俄共(布)十大做出了怎样的决议和转变?为苏俄(联)的发展指出了什么方向?(1)新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1921年喀琅施塔得发生反政府兵变,反映出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决议和转变: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3)指出方向:它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二、斯大林经济体制1.确立: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了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内容:①实行单一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影响:(1)对苏联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国内和国外、长期和短期三方面分析)①积极方面:短期内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使国家能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美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国民文化素质提高。②消极方面:超越了生产力水平,体制逐渐僵化。(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造成农业的长期停滞不前,也使经济失去活力,并且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2)对世界的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照搬斯大林模式;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4.评价: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不利。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提纲3【重点突破】1.联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的启示:①经济建设必须按规律办事;②调整经济政策,必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的发展水平;③农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切实地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④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国情出发;⑤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协调发展)⑥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比较: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内容①农业: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卖给集体农庄②工业:企业管理权下放;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①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②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①经济领域: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②加速发展战略重点:重点放在重工业上③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①积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工业)。②局限性:没有突破斯大林的模式,进行工业利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提高,国民收入有增加。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改革①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改革效果不佳。②改革的重点转向政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提纲4评价局部改革;(2)目标超越实际;③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也影响改革;失败。①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②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治体制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重点突破】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无必要性?三次改革和苏联解体之间的联系如何?改革的根本不同是什么?(1)必要性:斯大林模式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斯大林模式下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美苏争霸。(2)联系: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导致这一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成为束缚苏联的历史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3)改革的根本不同:①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整体上都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戈尔巴乔夫则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②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在政治上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最终放弃党的领导,使苏联回到资本主义道路,并导致苏联解体。【真题演练】1.(2014•安徽文综)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2.(2014·四川文综)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表2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提纲5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3.(2014·广东文综)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4.(2014·江苏单科)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6.(2014·全国大纲卷)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7.(2014·福建文综)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模拟练习】1.(2014•广东汕头二模)“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A.农奴制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2.(2014•云南昆明高三质检)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提纲6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②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③斯大林模式,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④赫鲁晓夫改革,毁誉参半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A.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B.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C.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D.推进福利国家形成3.(2014•北京朝阳区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5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