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必修二第二章教学设计
一、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德育目标(1)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2)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重点: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引入新课】:化学反应发生时同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例如煤、石油、天然气这三种我们非常熟悉的燃料,它们在燃烧时便能释放出热能。在初中化学里我们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等相关知识。在本节的学习中,我们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即从本质上去分析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主要是热能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一、设疑自探(学生设疑,教师梳理、归纳并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自探提纲:(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要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应遵循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自探要求:研读课本,完成自探提纲,时间5分钟。二、解疑合探(坚持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总结、归纳、板书)(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相结合的,而化学键是和能量结合在一起的。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1molH2中含有1molH-H键,1molCl2中含有1molCl-Cl键,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要吸收242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kJ的能量。由以上可知,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正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的物质不仅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既有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又有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化学能也随之而改变。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的实质和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2)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2.能力目标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3.德育目标(1)通过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间的相互转变。(2)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关注环保能等社会热点。重点: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难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基本概念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引入新课】: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E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放热或者吸热一、设疑自探(学生设疑,教师梳理、归纳并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自探提纲:(1)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2)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有哪些?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要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应遵循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自探要求:研读课本,完成自探提纲,时间5分钟。二、解疑合探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实验2---2实验2---2仪器药品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现象玻璃棒的作用吸热还是放热反应2、(1)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大多数的化合反应;(CO2+C高温2CO为吸热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反应置换出氢气⑤缓慢的氧化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②以下几个反应是吸热反应:Ba(OH)2·8H2O+2NH4Cl=2NH3↑+BaCl2+10H2O;CO2+C高温2CO;C+H2O高温CO+H2⑶常见的吸热反应其它为放热反应注意: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某些常见的热效应:(a)放热:①浓硫酸溶于水②NaOH溶于水③CaO溶于水,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吸热:铵盐溶于水。(b)反应条件与热量变化没有必然的关系,既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三、质疑再探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同学们认为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四、运用拓展1、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给大家出一道作业题。2、教师在学生展示后,有选择地给学生留一些作业。3、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根据板书所形成的体系回顾)?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我们可以利用化学能与热能及其它能量的相互转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服务。化学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能源危机中必将起带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平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关心、了解这方面的进展,从而深切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课后反思:课题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2.能力目标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3.德育目标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实验探究引入课题】: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一、设疑自探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分析】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时,由于锌比铜活泼,容易失去电子,锌被氧化成Zn2+而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这一变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铜片:2H++2e-=H2↑(还原反应)总反应:Zn+2H+=Zn2++H2↑二、解疑合探(坚持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总结、归纳、板书)(1)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2)原电池的电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流向正极)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来自负极)的一极。根据铜锌原电池,填写下表:电极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反应类型得失电子的粒子电子流动方向负极正极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4)原电池的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三、质疑再探课本P.37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可知:利用水果如苹果、柑橘、柠檬或番茄等能不能制作原电池?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同学们认为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四、运用拓展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根据板书所形成的体系回顾)?课后反思:课题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知道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国防中的实际应用。2.能力目标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3.德育目标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重点: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难点: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一、设疑自探①目前化学电池主要分为哪几个大类?在性能等方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产生电能的基本原理是什么?②化学电池与其他能源相比有哪些优点?③判断电池的优劣标准主要是什么?二、解疑合探(坚持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总结、归纳、板书)化学电池1)概念:2)分类:3)优点:4)电池优劣的判断标准:5)各类电池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普通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银锌电池锂电池铅蓄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燃料电池介质电池反应:2H2+O2=2H2O酸性负极正极中性负极正极碱性负极正极三、质疑再探将铂丝插入KOH溶液作电极,然后向两个电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可以形成原电池,由于发生的反应类似于甲烷的燃烧,所以称作燃料电池,根据两极上反应的实质判断,通入甲烷的一极为____,这一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通入氧气的一极为_______,电极反应为_,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四、运用拓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根据板书所形成的体系回顾)?书写电极反应式应注意以下几点:1.电极反应是一种离子反应,遵循书写离子反应的所有规则(如“拆”、“平”);2.将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数配平后,相加得到总反应,总反应减去一极反应即得到另一极反应;3.负极失电子所得氧化产物和正极得电子所得还原产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如+4价的C在酸性溶液中以CO2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CO32-形式存在);课后反思:课题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分析影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德育目标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一、设疑自探【思考交流】课本P47二、解疑合探(坚持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总结、归纳、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或(均取正值)来表示。(2)计算公式:。【思考】①反应速率是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3)单位:(4)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例1]在一密闭容器里装有氮气和氢气。反应开始时,氮气的浓度为2mol/L,氢气的浓度为5mol/L,反应开始2min时,测得容器中氮气的浓度为1.8mol/L。2min后氢气的浓度为多少mol/L?这2min内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氢气和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各是多少?2min内氮气、氢气和氨气的速率之比为多少?【思考交流】②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相同吗?意义相同吗?③同一化学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与什么有关?三、质疑再探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现象结论热水中常温冷水中现象结论加MnO2加FeCl3不加其他试剂:【思考交流】结合探究实验及课本P49哪些因素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是怎样影
本文标题:2015必修二第二章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5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