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5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单元集体备课
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014-2015学年砖墙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稿主备人:李冬梅教学内容单元第二单元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其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二、交流共享1.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3.制作折线统计图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四”第1题。四、小结提升课后反思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014-2015学年砖墙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稿主备人:李冬梅教学内容单元第二单元课时第二课时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图的结构。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二、交流共享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1.(出示教材第23页例2)谈话:(出示统计表)认真观察统计表,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学生讨论交流。小结:谈话: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2.谈话:这幅图中画了两条折线,每条折线表示哪种保温杯的数据,右上角的图例交代得很清楚,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一个很显著的不同点就是要在图形的右上角增加图例,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叫复式折线统计图。观察统计图,你能很快回答书中的问题。学生针对上面的问题在小组里展开讨论。指名在班级内交流。教师小结: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指名在班内交流。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四”第2题。四、小结提升课后反思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014-2015学年砖墙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稿主备人:李冬梅教学内容单元第二单元课时第三课时课题练习四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学会对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2.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分析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在绘制统计图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知识再现(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四”第3题。指名学生板演。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四”第4题。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四”第5题。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四”第6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四、小结提升1.今天这节练习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最近一周每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是怎样变化的?收集数据在教材119页的方格纸上制成统计图表,与同学交流。五、课堂作业《补》课后反思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014-2015学年砖墙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稿主备人:李冬梅教学内容单元第二单元课时第四课时课题蒜叶的生长教学目标1.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课前根据活动要求准确测量、收集数据。教学难点根据课前收集的数据,制成相应的统计图。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多媒体出示蒜叶生长的图片。二、交流共享1.记录根须的生长。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谈话: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完成问题:(1)种在水中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在小组里说说根须的生长变化情况。(2)其他小组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了解各小组第3天和第6天的根须长度,分别计算平均数。2.记录蒜叶的生长。谈话: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完成问题:(1)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2)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说说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3)从实验的数据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三、小结提升课后反思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014-2015学年砖墙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稿主备人:李冬梅教学内容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能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3.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1)动手操作。(2)提问:板书:12×1=126×2=124×3=12(3)谈话:(4)练习。2.教学例2。(1)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找一个数的因数。(2)比较“有序”和“无序”两种情况。(3)比较“乘法找”和“除法找”的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4)回顾刚才的交流。完成教材第31页第一个“试一试”。3.教学例3。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2题。3.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3题。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014-2015学年砖墙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稿主备人:李冬梅教学内容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二课时课题5和2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5和2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或者2的倍数。2.结合2的倍数特征认识偶数和奇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5和2倍数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5和2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二、交流共享教学例4。1、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探索2的倍数特征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5的倍数的特征)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请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1)出示百数表。(2)奇数、偶数的认识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说明:其实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偶数和奇数.3、小结揭题:质疑:同学们对于前面所学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那老师来考考大家。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3.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五”第5题。4.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五”第6题。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014-2015学年砖墙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稿主备人:李冬梅教学内容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三课时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1、大家觉得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大胆猜猜看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二、交流共享:1、那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2、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了吗?也就是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2题。四、小结提升1.谈话:数学史很有趣的,数与数之间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课本第34页“你知道吗”,再与同桌交流你的感受。学生自主阅读后交流。2.小结:如果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课后反思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014-2015学年砖墙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稿主备人:李冬梅教学内容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四课时课题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发现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质数。3.进一步体会探究数的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谈话:自然数如果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两类?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谈话:(板书课题)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二、交流共享1.教学教材第37页例6。2.完成教材第37页“试一试”。教师小结:10以内的质数有2、3、5、7,大家要熟记。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2题。四、小结提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数、合数和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知道了自然数还可以分成质数、合数和1。课后反思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014-2015学年砖墙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稿主备人:李冬梅教学内容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五课时课题分解质因数教学目标1.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2.培养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与他人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合数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7。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7。讨论:在算式5=1×5、28=4×7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在这些数中,哪几个数是质数?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小结:2.教学例8。谈话:小结:指名学生口答思考过程。教师小结:提问:为什么15还要继续分解?(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提问:什么是分解质因数?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38页“练一练”。介绍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38页“你知道吗”。3.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6题。4.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六”第7题。四、小结提升教师编小结边板书:30/\(2)×(15)/\(3)×(5)用算式表示为:30=2×3×5。课后反思砖墙中心小学数学第十集体备课2014-2015学年砖墙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稿主备人:李冬梅教学内容单元第三单元课时第六课时课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因
本文标题:2015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单元集体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6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