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3-6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3-6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限时·规范·特训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2015·益阳模拟]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①居住和租地②领事裁判权③关税自主权④最惠国待遇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解析:由“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可知是居住和租地权,由“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知是领事裁判权。故选D。答案:D2.[2015·宿迁质检]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解析:鸦片战争爆发时期,正处于西方经过工业革命,实力增强的时期,战争体现了工业文明对外扩张的本质。答案:B3.[2014·北京东城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A.领事裁判权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进口中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而向中国出口商品却收极少关税甚至免税。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之“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洋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答案:D4.[2015·长沙模拟]2015年1月,钓鱼岛网站建立,加强了中国对这一地区主权的行使。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根源于()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解析:《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根据《马关条约》的内容推断B项正确。答案:B5.[2015·曲靖模拟]甲午战争使日本以强兵走向富国,2014年又是甲午年,日本右翼期盼“甲午神奇”能出现。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解答时应抓住“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对《马关条约》的不同议论,判断正确答案。《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因此①正确。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获得了免税权,故②错误。《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到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法国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该项权利,因此③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可以将使馆设在北京,故④错误。答案:B6.[2015·湖北联考]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愿意也不屑于看西洋”可知义和团运动对西洋外来事物持排斥态度,盲目排外反映出义和团运动没有认清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故A项是正确理解。B、C、D三项是对材料观点的错误理解。答案:A二、提能题组(本题组分为两部分,7~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3、14题为材料分析题,每题26分;总合计76分)7.[2014·浙江调研]1837年,两广水师副将韩肇庆结交外商,以巡船援助鸦片走私,并将受赠鸦片作为走私没收品报告朝廷。结果,韩因缉私有功,得赏顶戴花翎。这种现象可以说明()A.通商口岸的单一B.海禁政策的松弛C.当时吏治的腐败D.贸易体制的落后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辨析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出,韩肇庆勾结外商,进行鸦片走私,韩还得到朝廷顶戴花翎的奖赏,说明当时清政府吏治的腐败。答案:C8.[2015·华中师大模拟]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②“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指葡萄牙人首次来到中国③“界碑”是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近代最初一步”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题干提供的信息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最初一步应该是政治领域而非经济领域。故选A。答案:A9.[2014·石家庄二中模拟]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A.作者经历圆明园遭劫,是第一手史料B.夷人毁坏圆明园过程中也有国人参与C.圆明园最终毁于某些中国人趁火打劫D.清政府尚未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有效信息是“奸民乘之”,故选B。答案:B10.[2015·江西吉安段考]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材料反映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是《马关条约》之后中国的现实,故应该选C。答案:C11.[2015·河南开封模拟]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解析: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和“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中的“弱者”是中国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即“弱者”成为“木偶”。故选B项。答案:B12.[2015·益阳模拟]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A.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B.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政权,这使推翻此政权成为历史的要求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故选D。答案:D13.(26分)[2014·山东威海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2010年7月25~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8分)(2)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10分)(3)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材料三中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8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观点”抓住材料信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进行概括。“评价”,首先表明态度,然后运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的知识进行说明论证。第(2)问,“战争”注意时间限定“19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三次列强侵略战争。“理由”首先根据材料信息“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概括观点,然后表明态度,再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第(3)问,注意设问角度限制“历史”,然后结合教材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分析其原因。答案:(1)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评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2)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表述:不完全正确。理由: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3)历史上,黄海海域发生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清政府战败后,被迫割地、赔款、开埠,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中国安全。14.(26分)[2014·杭州七校联考]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中国与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趋频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英国派遣使臣到中国,提出通商、租地等要求——引者注。)乾隆皇帝在给英国使臣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且天朝亦无此体制,此事尤不便准行。”——摘自《粤海关志》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颁布议和诏书上谕,竟然提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材料三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和中国现代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提出要求的本质意图及原因。并谈一谈你对乾隆皇帝“敕谕”的看法。(10分)(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两幅图表明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明显的不同?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希望以世界为舞台扩大市场。因此英国提出要求的本质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回答第一小问。从清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性和闭关锁国落伍于世界等知识回答“看法”。第(2)问,“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反映了中国清政府主动谄媚于外,说明清政府放弃了对外抵抗的意志。第(3)问,从对外开放的地域和目的等方面回答第一小问。联系两次开放的背景回答“原因”。近代对外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的结果,中国逐渐失去独立主权;现代中国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答案:(1)意图: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原因:英国工业革命要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看法:清政府一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另一方面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2)原因:屡经列强的侵略打击,清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外抵抗的信心和意志。(3)不同:近代对外开放只是在沿海和沿江的主要城市,而当代的对外开放则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原因: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失去独立自主,被迫对外开放;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改革开放,对外开放积极主动。
本文标题:3-6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7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