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2015陕西工作报告
【2015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最新解读】●基本遵循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既是新常态的发展必然,也是今后工作的基本遵循。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运用系统化思维全面开创“三个陕西”建设新局面。要不断深化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优势骨干产业与培育新支柱产业并举,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扩大开放,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创新驱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内生增长动力;严守生态红线,实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兜住底线、完善制度、推进普惠,使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幸福安康。●形势分析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挑战与机遇同在。我们必须承受实际增长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经济增速连续波动下滑的压力,资源依赖和投资拉动式粗放发展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全省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与许多东部已解决问题集中显现的压力。但机遇更加难得,我们有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信心来自,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和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们将获得更多支持;信心来自,中央赋予陕西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等重大使命,陕西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信心来自,我们及早按“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原则调整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带动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必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信心来自,在各省区共同遭遇“三期叠加”阵痛背景下,陕西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特别是全国居中的区位优势极大拓展了经济版图,完全有条件实现后来居上。●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左右,CPI控制在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0.5%、1.5%、1.5%和6%。●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加快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稳定优势骨干行业产销与培育新支柱产业同步发力,加快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进一步落实煤炭和兰炭出省销售、重大装备首台风险补偿、建材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对接、企业用电用气直供等产销衔接政策。在稳步增加一次能源产能的同时,支持煤制芳烃、甲醇制烯烃和煤制油项目。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和汉中智慧城,打造具有一流水准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尽快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支柱为目标,继续抓好30个重大文化项目。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现代服务业增长9%左右,其中文化产业增长25%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万亿元以我为主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广PPP模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万亿元,增长20%左右。确保西合复线、沣河综合治理、铜黄高速二通道、西咸北环线等项目建成投用,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力促关中城际铁路、四医大综合园区等一批项目按期开工。进一步加快西包客专、西安地铁、引汉济渭、电力外送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前期进度。●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抓好粮食主产县、旱作高产县和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整县果业转型升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600万亩,总产1150万吨。推广精确施肥、节水灌溉、绿色环保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新增基本农田50万亩、节水灌溉80万亩、陕北治沟造地8万亩。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增加群众收入,培育消费新业态坚决落实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联动机制,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今年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增长13%左右,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依靠市场力量创新消费业态,促进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大发展。支持民俗体验、观光农业等特色休闲消费加快发展。实行公租房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与限价商品房并轨。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发展多种形式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建设20个中试基地,全力推进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技改力度,深入实施“千亿百项”技改和军民结合“双百”工程,提升有色、食品、纺织、钢铁、水泥等行业水平。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争取设立关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各市创办国家级高新区和科技园,更加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激情。●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负面清单”方式明确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范围,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金融、石油、公用事业等领域。实施国有企业经营体制和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文化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土地、电力、天然气、水等要素市场建设,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组建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争取民营银行试点取得突破,加快省内银行“走出去”步伐。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保留审批和收费目录清单管理。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建立谁许可、谁监管责任清单。加大对计划单列市的支持力度,完善省直管县管理体制,加快实施镇村综合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镇级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抓好不动产登记工作。●搞好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行网格化城市管理,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社区工作标准体系和评价制度,做好第九次村委会换届工作。完善隐患排查防控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将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综合治理。●“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放宽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搞好陕韩产业合作园区、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中国-中亚经济合作园区建设。加强与中亚国家和澳大利亚等国在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鼓励装备制造、航空等领域骨干企业与外商共建产业园区。支持杨凌建立“一带一路”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引导部分企业到中亚国家释放产能。围绕陕粤港澳等重大招商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引进内资5400亿元,进出口突破300亿美元,其中出口150亿美元。●积极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新模式扎实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筹建申报工作。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航空城和铁路物流集散中心,组建中亚五国能源交易平台。增开国际航线和货运班机,提升“长安号”营运能力,促进陆空运输一体化和交通、物流、信息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争取国家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支持西安申报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国际交流呈现全方位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议机制,开展西安·泉州“一带一路”起点对话。支持西安交大、西北大学等校与中亚国家国立大学联合办学或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加快建设中亚教育培训基地。深化国际文化旅游合作,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进一步提升陕西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逐步建立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的住房保障体系,审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常住人口中的农民工将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教育发展规划,未能进入公办学校的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保障。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设立农民工培训基地。逐步完善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规范发展城投基金。●全面提升城镇发展质量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和开发强度,全面启动建制镇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大省市共建大西安力度,全力支持西咸新区大胆探索,加快项目建设。支持宝鸡、榆林、汉中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继续抓好43个重点县城、35个重点示范镇和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入住率为重点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项目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分配,全年新建保障性住房16.3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87万户,棚户区年内改造26.77万套。统筹建设其他市政设施。积极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使用等制度,解决好居民关切的交通拥堵、市容不整、公共空间少、服务盲点多等突出问题。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大力倡导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民就近享受城镇生活努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美丽乡村、移民搬迁、精准扶贫、小村并大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就近享受城镇生活。全年完成避灾扶贫移民搬迁11万户、40万人,实现100万人脱贫。进一步推进42个县和21个镇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新改造农村公路6000公里,解决2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大力推广煤炭清洁利用,全面推行超净排放、热电联产、脱硝除尘技术,实施“两个一百亿”天然气利用工程,以西安周边100公里无煤化为目标,有序拆改城区燃煤锅炉。年内全部淘汰关中地区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全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0万辆,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强化对工地、道路扬尘的日常监管,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建立省级及关中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体系,提早应对极端不利天气下的雾霾污染。●深入推进大生态建设把整治乱批乱建、违法采石开矿工作向秦岭深处延伸,建设好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启动新一轮渭河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系统规划关中水系,统筹实施堤防、蓄滞洪区、湿地等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汉江、丹江综合整治,建立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体系。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小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搞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建设“百万亩森林”和“百万亩湿地”。加强煤炭采空区、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尾矿库综合整治,实施土壤治理修复示范工程,积极防治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严格落实环境准入、资源环境总量控制、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等制度,全面推进节地节水节能。加快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从数量质量两方面守住耕地红线。坚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和地下水水位“双控制”。坚决淘汰未达标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企业和10万千瓦以下燃煤小火电,全年淘汰落后产能64万吨,节约标准煤18.9万吨。支持商洛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建立全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机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就业政策更加积极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大学生见习制度,积极增加公益性岗位,向困难群众提供免费职业教育。新增城镇就业36万
本文标题:2015陕西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7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