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32,33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概述周围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元传递至中枢相应部位,最后至大脑皮质高级中枢,产生感知和意识.另一方面,大脑皮质将这些感知信息分析和整合后,发出指令,沿传出纤维,经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到达躯体和内脏效应器,引起效应。大脑皮质与周围感受器或效应器之间的联系通路,称传导通路(conductivepathway)。根据传导方向的不同分:感觉传导通路(sensorypathway)和运动传导通路(motorpathway)。在临床上依据各种传导通路的特点,结合病友的特殊体征,对神经系统有关疾病做出定位性诊断。概念指大脑皮质与感受器或者与效应器之间联系的路径。1.感受器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的传导通路即感觉(上行)传导通路。。2.大脑皮质与效应器之间联系的传导通路即运动(下行)传导通路。一、感觉(上行)传导通路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2.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3.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4.视觉传导通路5.瞳孔对光反射通路6.听觉传导通路感觉(上行)传导通路的特点三级神经元参与传导左右交叉(注意交叉部位)上下倒置(但头面部本身是正立的)损伤后引起相应的感觉障碍1.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Consciousproprioceptiveandfinetouchpathwayoftrunkandlimbs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对侧内侧丘系延髓、脑桥、中脑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①③②肌、腱关节、皮肤楔束内侧丘系薄束核楔束核薄束丘脑腹后外侧核损伤及其表现: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2、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内囊损伤:对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3、大脑皮质损伤:对侧相应支配区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1、延髓后索损伤:2.躯干四肢痛温粗触压觉传导路Pain,temperatureandsimpletouchpathwayoftrunkandlimbs皮肤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背外侧束上升1-2节脊髓Ⅰ、Ⅳ~Ⅶ层对侧脊髓丘脑束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延髓、脑桥、中脑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③①②脊髓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后角固有核损伤及表现:1、脊髓外侧索损伤:对侧损伤平面以下(下1~2节段)的痛温觉障碍2、脑干损伤累及脊髓丘脑束、腹后外侧核损伤: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痛温觉障碍。3、内囊损伤: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4、大脑皮质损伤:对侧相应支配区的感觉障碍中央后回下部3.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皮肤粘膜周围突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中枢突长降支短升支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①②③三叉丘系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脊束核脊髓断面延髓断面脑桥断面中脑断面三叉神经脑桥核丘脑腹后内侧核损伤及表现:①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损伤:同侧相应支配区的痛、温觉障碍②三叉丘系、腹后内侧核、丘脑上辐射、内囊、中央后回下部损伤:对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碍Visualpathway4.视觉传导路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神经元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囊后肢距状沟两侧③•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②①损伤示意图Pupillaryreflexes5.瞳孔对光反射途径•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睫状神经节→动眼神经→→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2.瞳孔对光反射:一侧视网膜视神经、视束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短神经双侧瞳孔括约肌损伤及表现:①视神经损伤: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存在②动眼神经损伤: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光脑桥断面外侧丘系螺旋器蜗神经蜗神经核中脑断面内侧膝状体下丘蜗神经节6、听觉传导路感受器螺旋器蜗螺旋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蜗神经蜗神经核第2级神经元斜方体、外侧丘系交叉与不交叉下丘第3级神经元下丘臂内侧膝状体第4级神经元听辐射经内囊后肢颞横回二、运动传导通路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锥体系运动传导路锥体外系(一)锥体系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脑干躯体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锥体细胞皮质核束锥体束脑神经运动核躯干肌、四肢肌1、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内囊后肢脑干各部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神经①②2、皮质核束皮质核束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部疑核副神经核眼外肌咀嚼肌面肌(额肌、眼轮匝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内囊膝①锥体细胞(中央前回下部)26皮质核束传导路径注:面神经核下半部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支配。面神经核核上瘫面神经核核下瘫舌下神经核核上瘫锥体束损伤症状口角歪向患侧舌尖歪向健侧锥体系锥体束上神经元下神经元效应器损伤症状鉴别瘫痪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浅反射肌萎缩痉挛性瘫痪(硬瘫)迟缓性瘫痪(软瘫)亢进阳性(+)或消失无(短期内不出现)消失阴性(–)消失出现反射弧中断锥体束对下神经元的抑制性影响消失(锥体束损伤的确凿证据婴幼儿除外)(下神经元不断发放冲动保证肌肉的营养代谢)1.皮质核束:①起于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②下行经内囊膝部、大脑脚底中3/5内侧部④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半部、疑核、副神经核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纤维。③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支配对侧的面下部肌、舌肌)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面神经核上瘫•面神经核下瘫返回•舌下神经核上瘫•舌下神经核下瘫2.皮质脊髓束:①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②下行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外侧部、脑桥基底部、延髓的锥体。③在锥体交叉处约75~90%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行于脊髓外侧索终止于脊髓前角,支配四肢肌。④未交叉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为皮质脊髓前束,一部分终止于对侧前角,支配四肢肌、躯干肌。另一部分不交止于同侧前角,支配四肢肌、躯干肌。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表现上运动神经元瘫下运动神经元核损害部位皮质运动区、锥体束脊髓前角C、脑干躯体运动核及两者轴突瘫痪范围较广泛,全肌群性瘫较局限、单一或几块肌瘫肌萎缩无或废用性肌萎缩明显、早期即可出现肌张力增高降低瘫痪特点硬瘫软瘫病理反射(+)(-)肌纤维颤动无有(二)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的下行(运动)传导通路,统称锥体外系。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和进行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该环路对发出锥体束的皮质运动区的活动有重要的反馈调节作用。(1)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额、顶叶新纹状体苍白球内囊背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4、6区大脑皮质皮质纹状体纤维纹状体苍白球纤维苍白球丘脑纤维2、皮质一脑桥一小脑一皮质环路皮质脑桥纤维脑桥小脑束额、顶、枕、颞叶脑桥核小脑皮质脑桥臂交叉躯体运动区背侧丘脑结合臂交叉齿状核红核脊髓前角细胞交叉大脑皮质4、6区(腹前核、腹外侧核)红核脊髓束3.新纹状体一黑质回路自新纹状体发出纤维,止于黑质,再由黑质发出纤维返回新纹状体。黑质神经细胞能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当黑质变性后,则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亦降低,与Parkinson病(震颤麻痹)的发生有关
本文标题:32,33传导通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8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