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AI人工智能 > 基于人工智能的PID算法的研究64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人工智能的PID算法的研究姓名:顾志强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计算机技术指导教师:张天平20091101基于人工智能的PID算法的研究作者:顾志强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唐大鹏.韩吉爱.陶之未新一代DCS——智能过程控制系统iPCS在循环流化床(CFB)垃圾焚烧炉中的应用2002本文初步分析了循环流化床型垃圾焚烧炉的控制特点,指出采用经典的PID控制技术难以理想地控制这类垃圾焚烧炉;建议采用人工智能控制技术来灵活、方便、可靠地控制循环流化床型垃圾焚烧炉.2.期刊论文黄珊琳.谭思云.HuangShanlin.TanSiyun电加热器的人工智能控制-化肥设计2001,39(5)电加热器是氮肥工业中的重要设备,其温度控制的品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针对当前电加热器的控制方式及控制弱点,说明了智能控制的必要性,并介绍儿种智能控制器的设计思路,指出电加热器的控制由智能控制代替传统控制是必然的.3.学位论文姜斌模糊控制在悬浮系统中的应用2008磁悬浮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不稳定系统,由于系统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和外部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难获得系统的精确模型。模糊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具有人工智能的控制系统,对于复杂的、不确定的非线性系统有着很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能够取得满意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非线性系统基于平衡点线性化模型设计方法在系统远离平衡点时控制效果不佳、容易失稳;而反馈线性化方法需要系统的精确模型、对参数精确估计要求过高及运算复杂。本文将模糊控制应用于悬浮控制系统中,克服上述的两种设计方法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内容为:首先对系统进行建模,并对常规的控制算法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模糊控制算法;然后采用常规的模糊控制方法设计悬浮控制器,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相应的改进,获得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最后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结合起来,既保留了模糊控制智能化的优点,又具有PID控制连续平滑的特点,大大改进了系统的控制性能。从模糊控制系统理论设计到软件仿真分析,再到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为:采用模糊控制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性,而将连续控制如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结合起来,可以克服常规模糊控制精度不高的缺点,从而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4.期刊论文侯国莲.殷冲.张建华.HouGuolian.YinChong.ZhangJianhua联合循环电厂控制策略综述-现代电力2007,24(1)本文综述了各种控制策略在联合循环电厂这一复杂热工系统中的应用现状,首先对传统PID控制在速度、温度、加速度和入口导叶等回路的控制,给出了全面的阐述.然后,进一步指出了包括预测控制和人工智能控制在内的先进控制算法在联合循环中的应用,最后对我国在联合循环电厂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5.学位论文孙久军多分部传动的控制策略研究2007多分部传动在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造纸、车辆、冶金等行业中均存在多分部传动。在多分部传动中,既需要对各个部分进行单独控制,又需要协调各个分部之间的运动。多分部传动向着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等方向发展,中间受如张力控制等多种约束条件。我国的尖端机器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多分部传动的控制技术在机器装备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技术水平严重制约我国机器装备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因此积极研究多分部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多分部传动控制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理论和控制器件的制造及使用两个方面,而将有关多分部传动的控制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控的学术论文则鲜有报道。理论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专家系统、随机控制等几个方面。工业现场实现方式主要有使用变频器、PLC、DCS等,还有一些企业自己开发的多分部传动控制系统。至今为止,把多分部传动的控制作为整体研究的报道为数不多。本文以造纸机为研究对象研究多分部传动的控制策略。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造纸机整机的结构及运行特性,介绍了造纸机成形部和压榨部的结构、运行原理与特性并且简要介绍了造纸机的关键部件。简要介绍了多分部传动所涉及到的控制理论,详细论述了基于参考模型的自适应控制理论的原理与数学模型。基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和波波夫超稳定理论两种理论,设计参考模型自适应(MRAC)系统。本文论述了基于模糊参数自适应PID的纸张张力控制、自适应张力控制等几种有影响的多分部传动的张力控制方式。基于现场数据建立了造纸机速度控制时的数学模型,采用PID控制和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两种控制策略,并用计算机仿真程序Matlab仿真检验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通过对比发现,与传统PID相比,MRAC对被控对象参数发生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本文亦研究了多分部传动的张力控制及多分部传动控制两大类电气实现方式。本文为我国机器装备工业的进步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制约机器装备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良好的解决方法。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相信肯定能为装备工业的进步作出突出的贡献。6.期刊论文梁勇.李惠珠联合站油水分离过程的模糊--PID控制-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12(6)联合站油水分离过程是将高含水原油处理成为合格产品的重要生产过程,从控制理论角度看,此过程具有多变量、干扰因素复杂、非线性、大滞后、压力与界面强耦合的特点,为了实现此过程的自动控制,本文针对典型的两段式脱水工艺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人工智能控制经验的总结,确定了模糊-PID控制策略.7.期刊论文梁勇.李惠珠.LiangYong.LiHuizhu油田联合站油水分离的模糊-PID控制-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30(5)联合站油水分离过程是将高含水原油处理成为合格产品的重要生产过程,从控制理论角度看,此过程具有多变量、干扰因素复杂、非线性、大滞后、压力与界面强耦合的特点,为了实现此过程的自动控制,本文针对典型的两段式脱水工艺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人工智能控制经验的总结,确定了模糊-PID控制策略.8.学位论文唐盛煤粉制备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2005本文针对山东某铁矿集团的大型新建项目——煤粉制备生产线,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原煤提升、喂料、粉磨、选粉、收尘、入仓储存、计量输送等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由于煤粉制备中的风管压力控制系统是一个时变、非线性、强耦合的系统,采用经典控制理论和方法难以实施,所以须选择一种不依赖于对象数学模型的控制策略,设计一种新的控制器,能在线跟踪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及时修正控制参数,实现人工智能控制.本文采用模糊自整定算法,先找出PID算法的三个参数与误差E和误差变化率E,C之间的模糊关系,并在运行中不断检测E和E,C,再根据模糊控制原理对三个参数进行在线修改,以满足不同E和E,C时控制器参数的不同要求.从仿真结果来看,模糊PID自整定算法极大的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性能,使被控对象有更好的动、静态性能.煤粉制备分布式控制系统已投入使用,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对其他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9.期刊论文任宏程.丁钟.张勇.向凤红.RENHONG-CHENG.DINGZHONG.ZHANGYONG.XIANGFENG-HONG智能控制在烘丝机中的应用-烟草科技2007(12)由于烘丝机传统PID控制方法不能解决快速性与准确性的矛盾,且不能适应系统参数的变化等,设计了融合模糊控制、仿人工智能控制、Smith控制和前馈-反馈控制的智能控制策略应用于烘丝机系统.通过证明烘丝机在额定工作状态附近运行时可近似为线性系统,引入了前馈控制;通过建立烘丝过程数学模型,确定了烘丝机的传递函数,并引入了Smith控制方法;根据数学模型分析了PID控制方式应用于烘丝机的不足之处,并使用Matlab仿真对智能控制策略和PID控制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智能控制策略对被控对象参数变化适应能力强,控制效果好,对扰动、滞后有较好的补偿作用,稳态精度高等.10.学位论文梁宏柱三峡水轮发电机组智能控制策略的研究2003第一部分首先提出了全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接着逼过介绍三峡电站的工程概况,简述了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后简要介绍了水轮机调速器的发展历史,讨论了调速系统控制策略的发展,其中着重讨论传统PID控制和现代人工智能控制.第二部分首先建立了三峡机组计算机模型,为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实验平台.接着利用模型对三峡机组调速器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三峡机组多工况的特点,选择适应性变参数PID控制策略,对机组各个工况(包括空载、负载、甩全负荷)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研究和参数寻优,找到了一套适合三峡机组的调速器控制参数.第三部分首先介绍了智能模糊控制的原理及模糊控制器的一般结构,指出模糊控制具有反应快、超调小、鲁棒性强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像水电机组这样的非线性度很大的系统中.然后提出利用模糊控制优化适应性变参数PID控制策略.结果证明,用模糊控制理论优化传统PID控制,可以大大优化调速系统的控制品质.第四部分总结了前面的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做出了大胆的设想,提出了可以在线模型辨识+在线参数整定的水电机组控制系统初步模型.本文链接::南昌大学图书馆(wfncdxtsg),授权号:1522df35-b9ee-43e6-8107-9eca01127cea下载时间:2011年4月19日
本文标题:基于人工智能的PID算法的研究6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