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2016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知识点整理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一、会计的概念和目标1.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基本特征:(1)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企业语言)。——会计的目标(3)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的特征(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会计的方法3.发展历程:古代(单式记账,实物与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近代(复式记账法,《薄记论》问世,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现代(传统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4.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活动或资金运动。EX: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资金投入(所有者权益,负债)——资金运用(又称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资金退出(偿债、缴纳税、分配利润)5.会计目标:又称会计目的,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二、会计的职能和方法1.职能: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反映职能):首要职能,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基本内容: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b.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c.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d.资本、基金的增减e.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f.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g.需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会计监督(控制职能):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注:a.会计监督通过价值指标进行。b.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c.这里的会计监督仅限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为监督主体,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内部监督拓展职能: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评价业绩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会计核算是基础,是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2.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指会计对象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各种方法、手段,这些方法、手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3)复式记账是会计算方法体系的核心。(4)登记会计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算。(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3.会计循环:(1)工作流程:确认、计量、报告(记录)(2)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三、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1.会计基本假设:(四个基本假设相互依存,相互补充)(1)会计主体: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部门,企业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注:a.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b.会计师某个主体的会计,会计提供的信息是某个特定主体的信息,即会计活动的范围仅限于它所存在的特定单位中,从而在空间上对会计信息进行控制(2)持续经营: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3)会计分期: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为年度(1.1~12.31)、中期(月度、季度、半年度)(4)货币计量:我国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企可用外币表示进行会计核算,但其对外提供报表事,应换算为人民币)2.会计基础:(1)权责发生制(应计制、应收应付制):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标准。凡是当期的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事业单位〉(2)收付实现制(现金制):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四、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企业管理者(内部)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相关部门、社会公众(外部)2.质量要求:a.可靠性(真实完整)b.相关性(与管理、决策相关)c.可理解性(便于理解、使用)d.可比性(同企业不同时,不同企业同时)e.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非法律实质)f.重要性(重要交易)g.谨慎性(不高低估)h.及时性(及时确认、计量、报告)五、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解释公告)《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1.含义: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2.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财务状况、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资产负债表构成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经营成果、资金运动的变动状态(利润表构成要素)二、会计要素的确认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有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特征:(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未来……,不形成资产)(2)资产应是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资源。(拥有——所有权;控制——控制权,如融资租赁)(3)资产与其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确认条件: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分类:按流动性不同:流动资产: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者耗用的资产。EX:货币资金、存货、短期投资、债权(应收款、预付款)……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EX:固定资产(厂房、设备)、无形资产……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特征:(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正在筹划的未来……,不属于负债)(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非潜在义务)(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注:无论何种方式清偿负债,都有经济利益的流出,除非债权人放弃债权。——确认条件:符合负债的定义且满足以下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分类:按流动性不同:流动负债=短期负债:预计在一年或者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EX: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非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EX: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特征:(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否则企业无需偿还所有者权益。(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偿还所有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能返还给所有者。(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确认条件:(1)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2)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净资产。——分类:按来源不同:所有者投入资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金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日常活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所有权)(2)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确认条件:符合收入定义且满足以下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分类:按性质不同: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按重要性: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特征:(1)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非日常活动——损失,如地震,罚款支出)(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即分配利润不属于费用)——确认条件:符合费用定义且满足以下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是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分类:生产费用(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经济用途〉注:生产费用应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受益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注: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6.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特征: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也是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确认条件: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损失)日常活动非日常活动——分类: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三、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要素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历史成本:一般都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变现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EX: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可变现净值:存活的期末几家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现值:EX:(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为现值。(2)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时,以现值确认收入。(3)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时,其现值为可回收金额的确认基础。(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的计量基础。公允价值:EX: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基础……四、会计等式: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注:资产=权益、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复式记账、设置帐户、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是企业在一个时点上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式(动态会计等式):利润=收入—费用——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拓展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划分。*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资产——资产类负债——负债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对象——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利润——会计科目利润损益类(一)(二)收入、费用(三)收入成本类费用共同类(资产与负债性质共同)1.会计科目的分类(按反映的经济内容)(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包括二级科目、三级科目)2.会计科目设置原则:(1)合法性原则:EX:总分类科目——财政部统一制定(一般根据国家所制定的有关会计制度设置)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外,可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的经济业务具体内容自行设置。(2)相关性原则:满足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要求(3)实用性原则二、账户:账户时很具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用于分类
本文标题:2016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0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