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3《大唐西域记》“愿”字祈使句的分布及语体的相关性考查
2013届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大唐西域记》“愿”字祈使句的分布及语体的相关性考查学院:文学院专业班级:2013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方向:汉语史学生姓名:王海英指导教师:宋晓蓉《大唐西域记》“愿”字祈使句的分布及语体的相关性考查王海英汉语言文字学107622013210211摘要:使用动词是肯定式祈使句常见的构成方式之一,助动词“愿”字在《大唐西域记》表请求的祈使句中使用数量较多,是《大唐西域记》祈使句的一大特点。在对《大唐西域记》中的“愿”字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从结构形式、语气词、副词、助动词的使用上等方面着手分析“愿”字祈使句的特点;“愿”字祈使句在说明语篇和叙事语篇中呈现出明显的分布差异;语体与语法紧密相关,不同语体对“愿”字祈使句的使用具有选择性。关键词:《大唐西域记》;动词“愿”;祈使句;语体《大唐西域记》全书十二卷,正文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的情况,运用了总分结合的篇章结构方式,其中的国家总述和印度总述统称为总述,国家总述中涉及与佛教有关的遗址、寺庙、故事、传说等内容的统称为分述。我们将书中对各国的地理形势、宫室、农业、物产、礼仪、风俗、语言等内容的描述部分称为非故事语篇,把书中涉及到的有关佛教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的部分称为故事、传说语篇,非故事语篇使用的是说明语体,故事、传说语篇使用的是叙事语体。祈使句经常借助能愿动词来表达全句的祈使语气,在《大唐西域记》所有表请求的祈使句中,由助动词“愿”字构成的祈使句数量最多。“愿”字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说明语体和叙事语体中都有分布,但分布数量不同,用法也有差异。“愿”字祈使句主要表示说话人希望听话人实施某种动作行为,语气委婉,表示请求。本文以董志翘的《大唐西域记》译注本为底本,对其中的“愿”字进行穷尽性统计,分析“愿”字在不同语篇中的分布状况和在祈使句中的使用情况,在语体上对“愿”字祈使句在说明语篇和叙述语篇中的分布差异作出说明。一、“愿”字在《大唐西域记》不同语篇中的分布“愿”字在不同语篇中的分布语篇说明语篇叙事语篇总述分述分述祈使句非祈使句用例数196166总计(137)10127占总计比例0.7%6.6%44.5%48.2%根据表中的统计数据可知,《大唐西域记》中的动词“愿”共137见,总述部分1见,其他都在分述中出现。全部说明语篇中共10见,占全部用例的7.3%;叙事语篇中共127见,占全部用例的92.7%。用于表请求的祈使句中的助动词“愿”字共61见,其中说明语篇中0见,叙事语篇中61见。可见,“愿”字祈使句在说明语篇和叙事语篇中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大唐西域记》“愿”字祈使句“愿”字祈使句的判定:主要依据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情况区分,若根据语境可以断定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是受话人,这个句子就是祈使句;若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是说话人自己,只是表达说话人的愿望,而不是要求受话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的句子就不是祈使句。按照上述“愿”字祈使句的判定标准,作为助动词出现在祈使句中的“愿”字共61见,助动词“愿”字一般用在肯定式祈使句中,表请求。当说话人与听话人相比,听话人具有绝对权威时,说话人常用尊敬、客气的请求语气来传达指令行为。《大唐西域记》中“愿”字祈使句,往往是说话人针对某件事向听话人提出请求,听话人身份地位或是威望高。“愿”字祈使句的结构形式根据助动词“愿”字后所跟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大唐西域记》中的“愿”字祈使句分为以下三类:1.助动词“愿”字+谓语此类结构形式的“愿”字祈使句数量最多,共56见,占全部“愿”字祈使句用例的92%。《大唐西域记》中的“愿”字后大多数都是带动词性成分,只有2例是带形容词性成分(如例11、12),大部分后面不出现听话人。(1)王之还也,果有构祸者曰:“王令监国,淫乱中宫。”王闻震怒,欲置严刑。弟曰:“不敢逃责,愿开金函!”(卷一·阿奢理二伽蓝及其传说)(2)福力所感,龙遂改形,既得人身,深自庆悦,乃谢释种曰:“我积殃运,流转恶趣,幸蒙垂顾,福力所加,旷劫弊身,一旦改变。欲报此德,糜躯未谢。心愿陪游,事拘物议。愿白父母,然后备礼。”(卷三·蓝勃卢山龙池及乌仗那国王统传说)(3)嗟乎,饥寒良苦!昔为王子,今作乞人,愿得闻知,重申先责!”于是谋计入王内厩,于夜后分,泣对清风,长啸悲吟,箜篌鼓和。(卷三·南山窣堵波及拘浪拏太子故事)(4)王子曰:“国嗣之重,今古为难。君人之位,兴立宜审。我诚寡德,父兄遐弃,推袭大位,其能济乎?物议为宜,敢忘虚薄!今者殑伽河岸有观自在菩萨像,既多灵鉴,愿往请辞!”即至菩萨像前断食祈请。(卷五·戒日王世系及即位治绩)(6)王受其请,遂入龙宫。坐久之,龙进曰:“我惟恶业,受此龙身,供养舍利,冀消罪咎。愿王躬往,观而礼敬。无忧王见已······”(卷六·佛舍利窣堵波)(7)隐士曰:“我求烈士,弥历岁时,幸而会遇,奇貌应图。非有他故,愿一夕不声耳。”烈士曰:“死尚不辞,岂徒屏息?”(卷七·烈士池及传说)(8)(外道)曰:“我南印度之人也,承王国内有大论师,我虽不敏,愿与详议!”王曰:“有之,诚如议也。”(卷八·戒贤伽蓝及伏外道事)(9)曰:“我初受教,未达深义。”舍利子曰:“愿说所闻。”马胜乃随宜演说,舍利子闻已,即证初果,遂与其徒二百五十人往诣佛所。(卷九·迦罗臂拿迦邑及舍利子故里)(10)大臣越席跪而对曰:“久已虚薄,谬当重任。常思报国,未遇其时。今而预选,敢塞深责。苟利万姓,何恡一臣?臣者国之佐,人者国之本,愿大王不再思也!幸为修福,建僧伽蓝!”王允所求,功成不日。(卷十二·龙鼓传说)(11)菩萨方起,室中龙曰:“斯室清胜,可以证圣,唯愿慈悲,勿有遗弃。”菩萨既知非取证所,为遂龙意,留影而去。(卷八·前正觉山及佛成道故事)(12)比丘曰:“我守净戒,遵圣教也。匿迹山谷,远喧杂也。忽此见讥,其咎安在?”对曰:“尊者诵咒声发,火从外入,烧我居室,苦我枝属。唯愿悲愍,勿复诵咒!”(卷九·卑钵罗石室及比丘习定故事)2.助动词“愿”+名词共3见,占全部“愿”字祈使句用例的5%。(1)沙弥如常为师涤器,器有余粒,骇其香味,即起恶愿,恨师忿龙:“愿诸福力,于今悉现,断此龙命,我自为王。”沙弥发是愿时,龙王已觉头痛矣。(卷一·大雪山龙池及其传说)(2)王乃归命三宝,请求加护,曰:“宿殖多福,得为人王,威慑强敌,统赡部洲,今为龙畜所屈,诚乃我之薄福也。愿诸福力,于今现前!”即于两肩起大烟焰,龙退风静,雾卷云开。(卷一·大雪山龙池及其传说)(3)乃焚香礼请而自誓曰:“幸以宿善,王诸印度,愿我福力,禳灭火灾!若无所感,从此丧命。”寻即奋身跳履门阃,若有扑灭,火尽烟消。(卷五·曲女城法会)3.助动词“愿”+介词结构(于/以)+谓语共2见,占全部“愿”字祈使句用例的3%。(1)说法既已,总收众泪,置之金盘,而自誓曰:“凡吾所说,诸佛至理,理若不真,说有纰缪,斯则已矣;如其不尔,愿以众泪洗彼盲眼,眼得复明,明视如昔!”发是语讫,持泪洗眼,眼遂复明。(卷三·南山窣堵波及拘浪拏太子故事)(2)龙见深信,请资所欲。阿罗汉曰:“愿于池内惠以容膝!”龙王于是缩水奉施。罗汉神通广身,龙王纵力缩水,池空水尽,龙飜请地。(卷三·开国传说)(二)“愿”字祈使句中的特征标记词在《大唐西域记》表肯定祈使的“愿”字句中,有时会在“愿”前面加上语气词“唯”,谦敬副词“幸”、“诚”、“敢”、“垂”,能愿动词“欲”等特征标记词,与“愿”字合用,使语气显得更为客气。1.语气词“唯”语气词“唯”常用于句首,主要表示一种比较委婉的祈使语气,共6见,占全部用例的10%。(1)马鸣心知鬼魅,情甚自负,辞毕而退,谓诸人曰:“吾已知矣,摧彼必矣。”寻往白王“唯愿垂许,与彼居士较论剧谈。”(卷八·马鸣遗迹)(2)德慧曰:“苟以愚昧,体道居贞,存止足,论济物。将弘汲引,先摧傲慢,方便摄化,今其时矣。唯愿大王以摩沓婆邑户子孙千代常充僧伽蓝人,则垂诫来叶,流美无穷。唯彼净信见匡护者,福延于世,食用同僧,以劝清信,以褒厚德。”(卷八·德慧伽蓝及遗事)(3)王既珍敬德慧,躬往请曰:“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唯愿大师摧诸异道。”德慧曰:“宜集论者。”(卷八·德慧伽蓝及遗事)(4)乃命使臣请护法曰:“南印度有外道,不远千里,来求较论。唯愿降迹,赴集论场。”护法闻已,摄衣将往。(卷八·戒贤伽蓝及伏外道事)(5)菩萨方起,室中龙曰:“斯室清胜,可以证圣,唯愿慈悲,勿有遗弃。”菩萨既知非取证所,为遂龙意,留影而去。(卷八·前正觉山及佛成道故事)(6)比丘曰:“我守净戒,遵圣教也。匿迹山谷,远喧杂也。忽此见讥,其咎安在?”对曰:“尊者诵咒声发,火从外入,烧我居室,苦我枝属。唯愿悲愍,勿复诵咒!”(卷九·卑钵罗石室及比丘习定故事)2.表敬副词“幸”表敬副词“幸”表示一种带有敬意的祈使,共2见,占全部用例的3%。(1)(马鸣)遂即其庐而谓之曰:“仰钦盛德,为日已久。幸愿褰帷,敢申宿志。”而婆罗门居然简傲,垂帷以对,终不面谈。(卷八·马鸣遗迹)(2)尝未逾时,遇诸商侣,悲喜俱至,涕泪交流,各掩泣而言曰:“我惟感遇,幸会良人,室家有庆,恩爱已久。而今远弃,妻子孤遗,悠悠此心,谁其能忍?幸愿留顾,相与还城。”商人之心未肯回虑。(卷十一·僧伽罗传说)3.表敬副词“诚”句首有表敬副词“诚”,态度显得诚恳,共1见,占全部用例的2%。(1)王曰:“若是者何谓也?”(沙门)曰:“诚愿大王福田为意,于诸印度建立伽蓝,既旌圣迹,又擅高名,福资先王,恩及后嗣。”(卷八·北门外摩诃菩提僧伽蓝)4.表谦副词“敢”“敢”作表谦敬的副词,有“冒昧地”之意,动1见,占全部用例的2%。(1)(曷逻怙罗)旦入朝进请曰:“不量庸昧,敢有愿求!”······王曰:“然”(卷一·曷逻怙罗僧伽蓝)5.表敬副词“垂”表敬副词“垂”用在表对方行为的动词前,表示自己地位在下,愿意接受对方的行为,以示谦虚。共9见,占全部用例的15%。(1)王遂发而视之,乃断势也,曰:“斯何异物,欲何发明?”对曰:“王昔游方,命知留事,惧有谗祸,割势自明。今果有征,愿垂照览!”王深惊异,情爱弥隆,出入后庭,无所禁碍。(卷第一·阿奢理二伽蓝及其传说)(2)王曰:“夫何所欲?”对曰:“今有先献者,愿垂恩赐!”王曰:“然。”(卷一·曷逻怙罗僧伽蓝)(3)提婆菩萨夙擅高名,波吒厘城外道闻之也,即相召集,驰白王曰:“大王昔纡听览,制诸沙门不击揵椎,愿垂告命,令诸门候,邻境异僧勿使入城,恐相党援,轻改先制。”王允其言,严加伺候。(卷八·建揵椎声窣堵波及提婆故事)(4)马鸣心知鬼魅,情甚自负,辞毕而退,谓诸人曰:“吾已知矣,摧彼必矣。”寻往白王“唯愿垂许,与彼居士较论剧谈。”(卷八·马鸣遗迹)(5)于是遂行,至王宫,谓门者曰:“今有沙门,自远而至,愿王垂许,与摩沓婆论。”王闻惊曰:“此妄人耳!”(卷八·德慧伽蓝及遗事)(6)即命使臣往摩沓婆所,宣王旨曰:“有异沙门来求谈论,今已莹洒论场,宣告远近。伫望来仪,愿垂降趾。”摩沓婆问王使曰:“岂非南印度德慧论师乎?”曰:“然。”摩沓婆闻,心甚不悦,事难辞免,遂至论场。国王、大臣、士庶、豪族,咸皆集会,欲听高谈。(卷八·德慧伽蓝及遗事)(7)王曰:“何言之密,彼便默然?”德慧曰:“惜哉,摩沓婆死矣!其妻欲来与我论耳。”王曰:“何以知之?愿垂指告。”德慧曰:“其妻之来也,面有死丧之色,言含哀怨之声,以故知之,摩沓婆死矣。(卷八·德慧伽蓝及遗事)(8)王曰:“法王晦迹,智舟沦湑,不有旌别,无励后学。为弘正法,愿垂哀纳。”论师辞不获已,受此邑焉。便建伽蓝,穷诸规矩,舍其邑户,式修供养。(卷八·戒贤伽蓝及伏外道事)(9)见而敬悦,稽首谢曰:“曩无明导,伫足邪途,浇弊虽久,沿革在兹。愿能垂顾,降临居室!”沙门受请,随至中宫。(卷十二·昏驮多城伽蓝)6.能愿动词“欲”能愿动词“欲”产生于上古时期,祈使性较弱,共2见,占全部用例的3%。(1)闻佛寂灭,至双树间,问阿难曰:“佛世尊将寂灭,我怀疑滞,愿欲请问。”阿难曰:“佛将涅槃,幸无扰也。”(卷六·善贤证果处)(2)时此国王畋游原泽,菩萨鹿王
本文标题:3《大唐西域记》“愿”字祈使句的分布及语体的相关性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0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