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6级语文第一次月考
西街中学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七年语文(时间90分钟总分100)语文知识及运用(14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D)(2分)A嫩芽(nèn)粼粼(líng)侍弄(shì)反悔(huǐ)B羚羊(líng)撒谎(sǎ)祷告(dǎo)倘若(tǎng)C匿笑(nǐ)憔悴(cuì)吞噬(shì)痴.想(chī)D树杈(chà)拆散(chāi)整宿(xiǔ)逮捕(dài)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A、和二为一形影不离再接再励沐浴B、翻来复去喜出望外自做主张狡猾C、情不自禁各得其所惊魂未定憔悴D、天真玩皮异想天开脸颊发热诀别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2分)A、我的回答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了(喜出望外:高兴地望向外面。)B、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平生:一生,有生以来。)C、我妈妈是一个婆婆嘴。(婆婆嘴:爱说别人闲话)D、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识。(狡猾:诡诈刁钻)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2分)A、《羚羊木雕》一文通过对人物恰当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各具特征的人物,如不怒不威的爸爸,急躁严厉的妈妈。B、《秋天的怀念》一文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对少不更事的追悔。C、《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都是《世说新语》中的文章,该书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D、《金色花》、《荷叶母亲》都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5、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A)(2分)A、通过这次社区劳动,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了。B、暑假期间,我读了许多巍巍的作品。C、经过一个月的初中生活,我们的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D、她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6、仿照下面例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我说:,.“星星把黑夜的门打开了”“勤奋把知识的门打开了”“智慧把财富的门打开了”“执著把事业的门打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打开了”“宽容把友谊的门打开了”7、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分)两个卖瓜人分别在各自的西瓜摊前竖了一块牌子,夸耀自己的瓜好。甲在牌子上写道:“甜得舍不得卖。”乙在牌子上写道:“甜的舍不得卖。”仅仅一字之差,结果却是甲的生意非常好,而乙的西瓜却少有人问津。请问,就只有一字之差,为什么甲的生意那么好,而乙的西瓜却没什么人买呢?原因是:。原因是:甲写的“甜得舍不得卖”意思是他卖的瓜都很甜,都想留下来自己吃了。乙写的“甜的舍不得卖”意思是甜的不卖,只卖不甜的。当然甲的生意兴隆,乙的瓜少人问津了。二、诗文积累及阅读(8+18=26分)(一)诗文积累(8分)(每空1分,错或漏1字,本空视为不得分。)8、,壮心不已。(《龟虽寿》)9、《过故人庄》中描写出农村美丽风光的诗句:,。10、曲径通幽处,。(《题破山寺后禅院》)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朋友思念之情的:,。12、,思而不学则殆。(《论语》)1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二)古文阅读(18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②相委而去(丢下,舍弃)③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④下车引之(拉)15.翻译句子。(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16、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4分)。17、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3分)对:①②错:18、说说“君”、“尊君”、“家君”这三个称谓有什么不同。(3分)。参考答案。16.(3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17.(3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18、“君”与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0分)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9、文中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20、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插叙的内容,并说出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3分)。21、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包含的情感。(2分)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22、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文中描写的内容加以说明。(2分)。参考答案:19、“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三点,一点1分)20、插叙内容画线: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作用,突出母亲只为女儿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21、“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的痛苦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思想感情。22、从结尾的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说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决定要好好地活着。(二)阅读下面美文,完成19—23题。(20分)(1)我的父亲有二十四五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很粗。在这二十四五年间,我总是想念我的父亲,好像,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2)能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读小学。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把这几块钱到乡村信用社全都换成一叠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枕头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再一人一张、几张地发给他的儿女和在春节期间来走亲戚的孩娃们。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又问我偷没有,我仍然说没有,父亲就在我脸上打了一耳光。再问我偷没有,仍说没有时,父亲便更为狠力地朝我脸掴起耳光来。记不得父亲统共打了我多少耳光,只记得父亲直打到我说是我偷了他才歇下手。记得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的确是我偷了,说我偷了全都买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我不知道他扭到一边干啥,不看我,也不看我哥和姐姐们,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们都看见他眼里含了泪。(3)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会打我的,至少不会那样痛打我。主要是因为我们偷了黄瓜,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菜园中那一季卖黄瓜的钱。人家挨个儿地找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家里去,说吃了的黄瓜就算了,可那一季瓜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哩,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去。父亲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了的,毕竟我有前科,待人家走了后,父亲把大门闩上了,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铺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因为我真的没有偷,就说真的没有偷,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气喘吁吁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上床了也就睡着了。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脸扭到一边去,过一会儿,就出去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4)第三次,父亲是最应该把我打得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是我没有让父亲痛打我。那时我已经十几岁,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拿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5)父亲那时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那个刮脸刀,父亲就用下来了。直到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十多年,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6)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一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7)把脸扭到一边去,我竟那么巧地看见我家老界墙上糊的旧《河南日报》上,刊载着郑州市1981年第2期《百花园》杂志的目录。那期目录上有我的一篇小说,然后,我就告诉父亲说,我的小说发表了,头题呢,家里界墙糊的报纸上,正有目录和我的名字呢。父亲便把刮了一半的脸扭过来,望着我的手在报纸上指的那一点。(8)两年多后,我的父亲病故了。回家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窗台斜对面的界墙上,那登了《百花园》目录的我的名字下面,却被许多的手指指指点点,按出了很大一团黑色的污渍儿,差不多连阎连科三个字都不太明显了。(9)算到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四分之一世纪了。在这二十四五年里,我不停地想念我父亲。而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选自《我与父辈》,作者阎连科,有改动)2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4.围绕“打”,作者回忆了三次经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次“打”。(6分)25.试具体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结构方面的作用。(4分)26.第(7)、(8)自然段与全篇的内容关系不大,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4分)27.请你给文章拟写一个合适的题目。(不超过5个字)(2分)18.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照应文题,点明中心(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4分)。19.围绕“打”,作者回忆了三次经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次“打”。(6分)第一次我偷走父亲席子下准备过春节时发给晚辈的毛票,所以父亲打我(2分);第二次父亲误以为是我偷走人家的黄瓜和一季卖黄瓜的钱,所以打了我(2分);第三次我偷走国家干部的铝盒刮脸刀给父亲并说是捡的,没有被父亲发现,所以没有挨打(2分)。20.试具体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结构方面的作用。(4分)结构:承上启下(过渡)(2分),承接
本文标题:2016级语文第一次月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2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