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3高原丘陵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高原丘陵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城关镇林业工作站011600)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其地貌类型复杂,地表形成千沟万壑,纵横交错,整个地形是山、川、沟相间,山峦起伏,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90%以上。清水河县地处中温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属半干旱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境内地区气候变化差异明显。主要特点为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温暖干燥、风沙较大,夏季炎热而雨量适中,秋季凉爽明快,气温由东向西随海拔降低而递增,温差受地形影响,随季节变化,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常以暴雨、山洪形式出现,年平均降雨量413.8mm,最高年份为1967年620.8mm,最低年份为1962年184mm。年蒸发量2577.2mm,为降水量的6.3倍,干旱年份可达14倍;大风天气多集中在春季,主要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6米/秒。一般阳坡、梁脊、卯顶等土层瘠薄的地块,由于植被稀少、蓄水能力差,地表覆盖不好、水分蒸发较快,遇旱则干,要想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效,必须把抗旱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抗旱造林技术措施(一)适地适树。应以耐干旱、耐瘠薄的油松等针叶树种为主,其次可栽植沙棘和柠条,形成乔灌相结合的种植类型,不仅在干旱季节保证了种植的保存率,同时在成林后形成的林分格局层次分明,树种丰富,避免了树种的单一性。(二)整地技术。一般水平阶整地比鱼鳞坑和小穴整地好。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地表径流的临界作用是:水平沟为75%以上,鱼鳞坑为30%以上,小丘为15%以上。在整地时间上一般以雨季最为理想,春季次之,秋季最差。(三)集水技术。干旱地区影响树木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水”,通过修筑水窑,把自然降雨的水集中起来,为主旱期苗木的生长提供水源。(四)栽植技术。选用苗木必须选用没有病虫害,符合规格的一级壮苗,标准是指根径粗、须根多、发育健全、顶芽饱满、色泽正常的苗木。春季栽植,一般在土壤解冻20~25厘米时,就要抓紧栽植。可采用先植阳坡,后植阴坡,先栽小苗,后栽大苗,在土壤水分大量蒸发之前,苗木已长出新根;雨季栽植,一般应在透雨后的连阴天或降雨之前,也可冒着小雨栽植。要善于观察天气和注意天气预报,掌握好栽植的有利时机,这是保证雨季栽植成功的关键;秋季栽植,在落叶之后,土冻之前最为适宜,这时气温下降,蒸发量减少,有利于苗木或种子吸水扎根,翌年早春还能直接吸收解冻水,生根快萌芽早,待春旱到来,已恢复正常生长,增强了抗性,使栽植成活和生长有了保障。苗木管理方面,抓好起苗关,做到不伤根,不失水。抓好苗木分级关,分级期间苗不离水,严格按照等级标准进行分级。抓好运输关,随起随运随栽,不能及时栽的要搞好苗木假植,运输的时间最好是早上或晚上。对萌发力强的阔叶树种,实行截杆栽根的措施,减少茎干水分消耗。截杆苗体小量轻,上山造林运送方便,又利于遮盖保护,防止风吹曝晒,提高造林成活率。二、抗旱配套技术措施(一)容器苗造林技术。容器苗造林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使苗木充分利用容器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不用缓苗,直接生长。采用容器苗造林将有效地提高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根据实际调查,用两年生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平均88.9%,而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仅25.18%,并使造林时间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可造林。(二)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是山区抗旱造林的有效技术,能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覆盖前,根据林种、密度和苗木规格等将地膜裁定成大小合适的小块。栽植后浇水,等水渗下后,将一米见方的地膜以中心破洞,从苗木顶端套下,展平后,将苗木根基部及四周薄膜盖严,随树盘做成漏斗状,以利吸收自然降水。还要将边缘压实,最好在地膜上敷一层薄土,以防大风将地膜刮走。据调查,覆膜一是增湿效果明显,在早春3~4月地表增温2.5℃~3.8℃,对比提高13%~21.8%;15~25厘米土层温度增温2.5℃~3.5℃,对照比提高10%~28.2%。二是覆膜后土壤含水量在17.37%~20.36%之间,明显高于对照15.35%~16.46%,高出率6.8%~29.14%,保墒能力极强。这是最适于根系生长的水分条件,从而保证新栽幼树安全度过春旱期。
本文标题:3高原丘陵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2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