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学法指导]知识归纳:何谓清末“新政”?为了挽救统治危机,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即政治上更定官制,新设立或改名称的机构有外务部、商务部、民政部、资政院等;经济上奖励实业;教育上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军事上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概念辨析]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民主性和局限性(1)革命性与民主性①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②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③在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④在思想文化上,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⑤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⑥在国际上,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2)局限性《临时约法》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也没有具体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带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在某些地方甚至是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倒退。2.对辛亥革命成败的认识对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成功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失败短暂的“春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制度“有名无实”,社会性质未变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1.(立意:从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史观不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不相同。(一)不同的史观有:①文明史观;②革命史观;③现代化(近代化)史观;④社会史观。(二)下面是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甲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乙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丙说:“辛亥革命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丁说:“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组是()A.①——甲B.②——乙C.③——丙D.④——丁练一练D2.(立意: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指出:“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由此可知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有哪些新发展()①平均地权②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③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②③解析题干中的“由此可知”与“新发展”,①不是“新发展”,④与题意无关。D3.(2012·福建)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被袁世凯的专制独裁扼杀,使之成为“空壳”。故D项正确。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都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已经出现,不属于辛亥革命的成果,故排除A、B、C三项。D4.(2012·江苏)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虽然临时政府下令改变封建等级制度下的旧称,但在实践中仍难以杜绝。由“裁判官亦直受不辞”可知,裁判官未执行政府规定,并且仍存在旧的思想观念,但不能说“沿用前清审判制度”和“有意玷污平等制度”,故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被告不知政体的变动,B项结论缺乏材料依据。而被告“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说明其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故选D项。答案D
本文标题: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辛亥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2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