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物与环境》总复习•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2种群和生物群落•3生态系统•二、人与生物圈•1人与生物圈•2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3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三、实验、研究性课题•实验、研究性课题表1:本专题在历年高考中分值所占的比例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比例11.57%16.67%14.20%17.3%15.3%近几年来上海高考生物与环境部分维持在22~30分之间,占15%~20%之间。核心回顾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核心回顾限制因素增长曲线生态平衡能量金字塔与综合作用比较,典型案例是藻类,可推而广之注意区分s型J型增长曲线及其含义平衡的特征与维护传递效率与有关计算一、本专题在高考中的考点分布情况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考试范围考查频率(试题分布)能力要求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00年28题01年41题(1)02年42题(1)(2)22、3、51、2、3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99年29题01年41题(2)(3)03年26题、37题(1)32、3、52、3;1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02年24题;28题03年23题3;331生态因素2、种群和生物群落考试范围考查频率(试题分布)能力要求2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99年40题00年29题01年26题312、3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02年26题02年天津理综,一,703年37题(2)(3)12、3、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生物群落的概念02年25题13、生态系统考试范围考查频率(试题分布)能力要求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草原、农田、湿地、海洋、城市生态系统)01年42题(2)3、5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99年16题02年42题(1)(3)12、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99年28题00年27题、41题01年25题02年41题(2)(3)32;2、3、52、32、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01年11题03年36题32、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环境保护(旧教材)99年49题00年30题;37题01年42题(3)03年24题、25题3、53;2、3、553、5;3、5大气中的N2尿素及动植物遗体NO3-土壤中的微生物NH3NO3-氮素化肥固氮二、人与生物圈考试范围考查频率(试题分布)能力要求生物圈稳态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酸雨等全球性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99年3题;52题00年51题01年5题3、5;1、3、52、3、53、5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01年29题1三、实验、实习、研究性课题考试范围考查频率(试题分布)能力要求实习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01年36题4研究性课题调查环境污染多生物的影响02年43题4研究性课题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2000年广东,一、28).右图为四种植物(Ⅰ、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是A.ⅠB.ⅡC.ⅢD.Ⅳ答案:D解析:不同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要的光强度是不一样的,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Ⅳ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最小,这样的植物我们称为荫生植物。考查荫生植物的光照特点,能力要求2。(2001年广东、河南,三、41)(9分)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曲线仅示变化趋势)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1)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发生较大变动,影响这种变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1、解析:生态系统中,影响某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环境条件,如食物是否充足,气候(温度、光照)是否适宜等,二是该生物的天敌情况,在这两者的影响中,前者是主要的,起决定性的。(1)从图中可以看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净生产量的变化曲线与无机养分的变化曲线相一致,说明无机养分的变化是影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净生产量的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1)无机养分(的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随无机养分的变化而变化(2001年广东、河南,三、41)(9分)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曲线仅示变化趋势)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2)在4月至5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在5月中旬开始,两者又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2)4~5月间,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的原因:一是外界环境适宜(水温高,光照逐渐增强,无机养分供应充足,二是天敌少(浮游动物量少)。5月中旬开始,无机养分逐渐减少和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吃掉,故出现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都减少。(2)水温升高,光照逐渐增强,无机养分供应充足,浮游植物大量增加,浮游动物量减少(2分);无机养分逐渐减少,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消耗(2分)(3)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这段时间内,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原因是什么?(3)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在这段时间内,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这是因为这段时间内,浮游动物个体数量增加,消耗了相当一部分浮游植物所致。考查生态系统中对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要求考生站在一个整体的高度,运用所学知识对该生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生物、非生物的变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今后高考题的命题方向之一。能力要求4(3)被浮游动物消耗(2分)(2001年广东、河南,三、41)(9分)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曲线仅示变化趋势)(2002年广东,二、42).(5分)下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据图回答:(1)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生产者中,主要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海水域水深_________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3)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主要是_________者和____________者。光藻类(或浮游植物)10(1999年广东,一、29)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内培养,得到图a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结果。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A.竞争B.捕食C.共生D.(2003年广东,一、26).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播种量的比例收获种子的产量大麦燕麦大麦燕麦0.20.40.60.80.80.60.40.2428198105133563213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的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2003年广东,二、37).(5分)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1),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2)。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蛙与飞蝗的关系是。A.寄生B.共生C.捕食D.腐生(2)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3)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变化趋势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002年广东,一、24).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关键措施是适当时期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B适当提高温度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D适当多浇水(2002年广东,一、28).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A光照强度较弱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低C湿度较高D温度较高(2003年广东,一、23).许多鸟类在春夏之际交配繁殖,启动这种繁殖行为的外界因子是A.温度B.降水C.光照D.食物(99年广东,一、40)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A.abB.abC.a=bD.a≈b解析:人口增长率主要取决于该地区幼年个体的数量,幼年个体所占比例越大,人口增长率越高。能力要求2。答案:B(2000年广东,一、29)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内,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的同种生物所有个体数量的总和。考查种群的概念及包括的范围。能力要求2。答案:C(2001年广东、河南,一、26)下列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解析:根据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特征我们可知:图(1)、图(2)和图(3)都是幼年个体多,中老年个体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从图(3)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年个体已经减少,说明我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要求3。答案:A(2002年广东,一、26).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4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BCD答案:D(2002年天津理科综合,一,7)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解析:当一个种群迁到某一新环境中(如牛、羊种群最初进入澳大利亚),由于没有环境阻力(生活条件优越:如食物丰富、无天敌、生活空间充足等),该种群迅速增长,表现为“J”型增长曲线z自然环境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竞争必将加剧,同时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表现出“S”型增长曲线。因此“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考查影响种群数量
本文标题:生物与环境总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