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4700立方钢筋混凝土水池.
33.25m*20.5m*7m钢筋混凝土水池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兰州蓝星项目部目录一、编制说明二、编制依据三、工程概况六、质量保证措施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五、HSE管理措施七、水池平、剖面布置图一、编制说明根据兰州蓝星纤维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2#中和池、曝气调节池总体进度计划要求和当地地理气候条件,业主要求在寒冬来临之前完成砼结构施工,工程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经与监理、业主工作组及项目部人员认真分析与讨论,进一步优化和细化方案,并结合前期工程取得的良好施工经验和本工程的具体结构特点,最终商定采用一次性整体浇筑完成,为确保本工程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特编制此方案以指导现场施工。浇筑日期为2012年11月01日10点-11月02日16:00二、编制依据(1)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结构施工图(2)中化六建兰州蓝星项目经理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3)我公司的管理手册(SCC1001-2011);第三层管理文件(SCC3001-68-2011);程序文件(SCC2001-56-201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三、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①本工程为废水处理工程中结构工程量最大的水池,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桩基采用ф800混凝土灌注桩,池壁、管廊、底板为C30,抗渗等级P8,抗冻等级F150,筏板基础厚750mm,双层双向钢筋骨架,HRB335EΦ25间距100,池壁高7.0m,池壁厚分别为300mm、400mm、450mm、650mm,轴线尺寸33.25*20.50m。设计水位4.5m。②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池壁内外部不做任何防水层,水池需通过砼自防水达到设计抗渗要求,经计算在竖壁与池底连接处的水压力弯矩最大,易产生渗漏现象,因此采用池底池壁一次浇筑法,不设竖向及水平施工缝,不仅可以消除隐患,而且可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快建设进度。(2)主要实物工程量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脚手架管Q235Φ48*3.5mmT25含扣件2钢筋HRB335ET280螺纹钢3模板12mm厚㎡38601.83*0.9154混凝土C30、C35M³1100F150、P85木跳板250*50*4000mm块1206对拉螺栓M12根35007木方40*80*3000mm根6700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重点)项目部技术人员经过综合考虑和精心计算,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和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着重对脚手架搭设、池壁模板支撑系统设计、砼配合比设计、砼浇筑施工、养护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控制和介绍。1、脚手架搭设工程①根据水池基坑平面布置位置,沿池壁四周搭设双排脚手架,外脚手架距离池壁间距为400mm,以方便模板支设加固。为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其稳定承载能力和避免出现倾倒或坍塌等现象,双排外脚手架同基坑锚固节点可靠连接,形成一个固定整体。②脚手架基础必须平整夯实,立杆下加设400*400*50mm木垫板,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立杆下距离地面250mm处,必须设置扫地杆,用来约束立杆底脚所发生的位移和避免不均匀沉降。③立杆间距不得超过1.5m,接头必须错开搭接,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300以内,对于筏板基础上搭设的脚手架,立杆下加设脚手架支腿,支腿做法如图:④纵向水平杆间距不得大于1.8m,小横杆间距不大于1.5m,纵向水平杆在同一步架内纵向水平高差不得超过全长的,局部高差不得超过50mm。纵向水平杆使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的两根纵向水平杆接头错开500mm,不得在同一跨内。⑤作业层上脚手板应铺双排、铺稳,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采用搭接铺设,接头处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小于25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端头均采用12#铁丝与支承杆可靠绑扎固定,防止滑动。⑥在铺脚手架的操作层上必须设护栏和挡脚板,栏杆高度为1.2m,在脚手板面处加设两道40*80木方作为挡脚板。⑦内外脚手架及操作平台搭设完成后,为抵抗双排脚手架的弯曲和抗扭能力,应将内外脚手架连成一个整体,以增强脚手架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脚手架搭设示意图如下:①本工程采用大模板支撑系统,为减少材料浪费,提高模板周转率,模板选用12mm竹胶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平整度,以确保接缝严密不漏浆,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支撑系统采用40×80mm方木及φ48×3.5钢管脚手架。木方立放,20cm一道,脚手管50cm两道并行。2、模板支撑系统设计(关键点)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水池为清水混凝土,池壁砼要求密实和无裂缝产生,因此,模板支撑系统加固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质量和外观效果。②在模板支撑系统加固前,首先确定泵送砼的流动性和冲击性,来计算砼对模板侧压力的大小,以确保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主要从砼的浇筑速度、高度、混凝土密度、坍落度、温度、外加剂等影响因素方面着手计算,计算公式如下:F=0.22γct0β1β2V1/2F=γcH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取γc=24kN/m3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根据实验室试配和当地当时气候条件,取t0=5.5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取H=7.0m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取V=2m/h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取β1=1.2β2—混凝土坍落度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100mm时,取1.10;不小于100mm时,取1.15。取β2=1.15F=0.22γct0β1β2V1/2=0.22×24×5.5×1.2×1.15×21/2=56.7kN/m2F=γcH=24*7=168kN/m2以上计算值为池壁砼在一次性浇筑过程中对模板侧压力的设计理论计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避免砼连续浇筑对模板的侧压力过大,池壁砼分次连续分层浇筑,且每道砼浇筑时间至下道砼浇筑开始时间不得超过砼的初凝时间,避免产生施工缝。③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对池壁侧木方、模板、钢管进行加固计算,根据强度计算公式≤〔fm〕和刚度计算公式所得;沿池壁高度方向模板侧面备40mm*80mm木方,木方间距中-中按200mm布置,对于模板拼缝位置采用双木方加固,钢管加固横向间距取500mm,能满足模板加固所需强度、弯矩、剪力、挠度的要求。④池壁砼浇筑时,对拉螺栓单栓承受拉力根据计算公式所得:P=F*A=Fab=56.7*0.5*0.5=14.17KN对拉螺栓单栓允许拉力根据计算公式所得;P0=f×A=235*78=18.3KN由上式所得,P﹤P0,所以M12对拉螺栓单栓受力满足要求。以上计算为理想状态下的理论计算,未考虑池壁砼振捣过程中,振动棒对模板的震动作用,因此,池壁3m以下对拉螺栓对拉螺栓螺帽采用双帽,3.0m以上对拉螺栓采用单帽,以增强模板侧向刚度,避免胀模现象的出现。为方便施工与模板再利用,对拉螺栓每块板8个(即间距均为457.5mm)。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布料泵管不得碰撞或直接搁置在模板上,否则模板支撑系统侧压力荷载偏差较大,宜出现扰动,对布料泵管泵点布设位置需乘以系数从新加固,保证模板及支架牢固,能可靠承受砼浇筑的侧压力。⑥池壁模板加固采用吊模施工,池壁模板同底板接触部位,采用Φ25钢筋做成工字型作为模板支座,间距1000mm,支座制作示意图:⑥在模板支撑系统中,在池壁四周转角部位加固时,每间隔1.0m应单独增设一道脚手管,且转角部位脚手管应采用双扣件加固,以防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池壁转角部位的几何尺寸、垂直度等出现偏差。⑦池壁下部宽650mm,上部宽450mm,模板有上浮力,增强脚手架与模板脚手管的连接,适当增加下部脚手架配重。⑧对拉螺栓示意图:3、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重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控制的重点是防止砼结构出现裂缝和保证砼结构的外观质量,砼施工技术措施主要从砼原材料和砼施工两方面重点控制,特别是混凝土振捣。(1)砼原材料的质量控制①在混凝土浇筑前期,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向商品砼搅拌站提供原材料、砼强度、含气量、冻融性和氯离子含量等技术参数,由砼搅拌站进行配合比试配,并有实验室进行试验并出具性能复试报告。②混凝土原材料选用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粗骨料粒径不大于31.5mm,且不超过最小断面厚度的1/4,含泥量不应超过1%,不得采用氯盐作防冻、早强掺合料。③水泥采用祁连山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水泥要有出厂合格证,且要做安定性试验,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不得使用,严格控制砼中的碱活性集料,避免发生碱骨料反应。④砼搅拌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各项指标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尽量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减少水化热,提高砼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控制内部极限拉应力,从而减少砼在硬化过程中产生收缩。(2)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根据设计图纸计算,本水池一次性浇筑砼量约1100m3,为确保砼浇筑能顺利进行,分别从砼泵送设施的配备和供应能力、现场地形位置、振捣、养护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考虑。①为避免砼在浇筑中因砼供应问题超过初凝时间,出现分层现象,现对砼布料泵的输出量和砼搅拌运输车的配备进行计算,确保砼的输送能满足现场的施工。按下式计算砼泵送车的配置数:Q1=Qmax·α1·η式中Q1—每台布料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Qmax—每台布料泵的最大输出量(m3/h);取砼泵车的输送能力为80m3/hα1—配管条件系数,取α1=0.85η—作业效率。根据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向砼泵供料的间断时间、冲洗砼输送管和布料停歇等情况:取η=0.65。Q1=Qmax·α1·η=80×0.85*0.65=44.2m3/h为满足砼初凝前完成筏板基础浇筑,经计算所得,混凝土布料泵车选用2辆,一辆为42m、另一辆为53m,砼每小时总泵送量约88m3。假设砼泵送车连续、正常作业时,每台砼泵送车所需配备的砼搅拌运输车台数,按下式计算:𝑁=𝑄160𝑉1(60𝐿1𝑆0+𝑇1)式中N—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台);Q1—每台砼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取Q1=44.2m3/hV1—每台砼搅拌车容量(m3);取V1=10m3S0—砼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取S0=55km/hL1—砼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搅拌站位于兰州市西固区,距离施工现场较远:取L1=45km。T1—每台砼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min)。取T1=20min==5辆综上所述:需10辆砼搅拌运输车满足现场2辆布料泵的有效输送能力。根据现场浇筑条件、快慢,与砼站协调发车数量、频率。浇筑时现场必须保证2辆车等待。②根据现场的地理位置,合理布置砼泵送车的安放位置,尽量靠近浇筑地点,以满足两辆泵送车同时就位浇筑,布料泵送车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③池底板基础砼浇筑应连续、分层进行不留设施工缝,砼浇筑顺序应从南向北倒退式施工,砼下料从四周向中间匀速进行。根据现场情况,在筏板混凝土有一定强度且初凝前,再浇筑池壁混凝土,严禁池壁砼浇筑完后再次振捣筏板基础,避免池壁同筏板基础接触部位出现烂根现象。④根据荷载计算,池壁砼分五次循环浇筑完成,首次浇筑高度为0.8m、二次浇筑高度为1.4m、其余浇筑高度分别为1.6m,在池壁砼首次循环浇筑时,底板基础砼强度需能承受上部荷载且未达到初凝,振动棒底部要插入筏板基础50mm-100mm,避免出现分层现象。首次浇筑砼易具有一定强度但未初凝时进行二次浇筑。⑤为了更好的补偿收缩,控制裂缝,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水池中部设置一道加强带,加强带同筏板基础、池壁同步施工、同步浇筑,施工周期短,同时加强带部位砼标号为C35抗冻F150、抗渗P8并加微膨胀剂,以产生局部集中膨胀,使预压应力抵消收缩,避免产生裂缝。加强带两侧横向通长(筏板基础、池壁、管廊架等)用钢丝网将两种型号混凝土隔开。⑥为避免池壁砼浇筑时出现离析,整个施工过程必须确保砼的和
本文标题:4700立方钢筋混凝土水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4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