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会计基础知识笔记第一章总论1、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按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1)财务会计(2)管理会计3、会计的基本职能:(1)核算(2)监督4、会计核算从内容看包括:(1)记账、算账、报账(2)预测、分析、考核5、会计监督从时间看包括:(1)事前监督(2)事中监督(3)事后监督6、企业会计的目标:(1)向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7、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1)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单位和个人(2)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3)进行宏观管理的国家综合部门●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典型的现代会计是企业会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工业企业会计。8、资本循环: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本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本、生产资本、成品资本等不同的存在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本形态,这种运动过程称为资本的循环。9、会计基本假设包括:(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如果判断企业不能持续经营下去,则持续经营前提就不再适用。10、企业会计期间分为:(1)年度(2)中期11、会计可以采用的量度种类:(1)实物量度(2)劳动量度(3)货币量度●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1)可靠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式(6)重要性(7)谨慎性(8)及时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13、可比性的两层含义:2(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在会计实务中,重要性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14、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1)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3)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4)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会计信息的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是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历史成本计算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可回收金额时,通常需要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15、会计计量属性包括:(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公允价值●对会计要素的计量,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16、企业会计要素包括:(1)资产(2)负债(3)所有者权益(4)收入(5)费用(6)利润●资产主要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17、资产按流动性不同分为:(1)流动资产(2)非流动资产18、非流动资产包括:(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长期应收款(4)长期股权投资(5)投资性房地产(6)固定资产(7)无形资产(8)长期待摊费用●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19、负债按流动性不同分为:(1)流动负债(2)非流动负债20、流动负债包括:(1)短期借款(2)交易性金融负债(3)应付及预收款项(4)应付职工薪酬(5)应交税费2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2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3)留存收益23、留存收益包括:(1)计提的盈余公积(2)未分配利润2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5、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1)销售商品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26、收入的确认除应符合定义外还应同时符合的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27、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3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8、工业企业费用按经济用途不同分为:(1)生产成本(2)期间费用29、生产成本包括:(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制造费用30、期间费用包括:(1)销售费用(2)管理费用(3)财务费用31、在利润表中企业的利润分为:(1)营业利润(2)利润总额(3)净利润32、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33、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交纳所得税前的全部利润,它等于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34、净利润:是指企业在交纳所得税后可供所有者支配的利润,它等于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35、静态会计等式(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基本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36、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37、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动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企业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无论引起会计要素发生怎样的增减变动,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有些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仅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而且会使会计等式两边总额保持不变。38、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1)会计确认(2)会计计量(3)会计记录(4)会计报告●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是会计要素,一般标准是会计假设和确认原则。39、会计报告:是指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格式,把账簿记录加工成财务指标体系,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40、会计核算的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表41、复式记账:是指对于每一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利用账户和复式记账的方法,将经济业务分门别类的登记到账簿中去。42、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实账面数额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43、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构成:(1)会计法律(2)会计行政法规4(3)部门会计规章(4)会计规范性文件●我国第一部《会计法》于1985年1月21日通过,1985年5月1日实施。现行《会计法》于1999年修订。44、《会计法》的主要内容:(1)总则(2)会计核算(3)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4)会计监督(5)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6)法律责任(7)附则45、《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主要内容:(1)总则(2)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3)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4)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5)法律责任(6)附则46、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1)基本准则(2)具体准则(3)应用指南●基本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共同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具体准则是企业对具体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必须遵循的具体规范和要求。47、企业会计具体准则分为:(1)一般业务准则(2)特殊业务准则(3)报告类准则●有一些与会计相关的规定分散在其他经济法规中,如企业法、公司法、证券法、税法、商法、票据法。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1、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的原则:(1)要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2)贯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会计科目的名称含义要确切,内涵要清楚,外延要明确●总分类科目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当有的总分类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较多时,可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增设二级科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而设置的,确定什么会计科目就相应设置什么账户。2、账户结构包括的项目:(1)日期(2)凭证号(3)摘要(4)金额3、通过账户记录可以提供的会计核算指标:(1)期初余额(2)本期增加发生额(3)本期减少发生额(4)期末余额4、四个会计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5、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有:(1)库存现金(2)银行存款(3)应收账款(4)预付账款(5)原材料(6)在途材料(7)库存商品(8)周转材料(9)存货跌价准备6、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有:5(1)长期股权投资(2)固定资产(3)累计折旧(4)无形资产(5)商誉7、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有:(1)短期借款(2)应付账款(3)预收账款(4)应付职工薪酬(5)应交税费(6)应付利息8、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有:(1)长期借款(2)应付债券(3)长期应付款9、反映投入资本的账户有:(1)实收资本(2)资本公积10、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有:(1)主营业务收入(2)主营业务成本(3)营业税金及附加(4)其他业务收入(5)其他业务成本(6)资产减值损失11、反映非营业损益的账户有:(1)营业外收入(2)营业外支出12、共同类账户有:(1)清算资金往来(2)货币兑换(3)衍生工具(4)套期工具(5)被套期工具●在总分类账户中一般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在明细分类账户中,除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外,有时还需要使用实物计量单位。●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下按照材料的类别分别设置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明细分类账户;在主要材料明细分类账户下,还可以按照材料的名称、品名等分别设置钢材、铝材等明细分类账户。第三章借贷记账法1、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2、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3、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建立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5、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资产、费用的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的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双重性质账户是兼有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两种性质的账户,其账户的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6、记账规则的内容:在借贷记账法下,对于任何类型的经济业务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有借必有贷”是指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应在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6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或者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和另几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同时进行登记。“借贷必相等”是指任何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借方账户的金额和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都必须相等。7、会计分录:是指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和金额的记录。8、会计分录应包括的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记账方向符号即借方和贷方(3)记录的金额●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通过编制记账凭证来确定的。9、复合会计分录:是指一项经济业务涉及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为了保持账户的对应关系清楚,不宜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10、余额试算平衡的计算公式: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记账时重记、漏记、错用科目、借贷方向颠倒等错误不能通过试算平衡表发现。1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反映的经济业务相同。区别: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总账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根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登记。12、平行登记的要点:(1)同期登记(2)方向相同(3)金额相同●同期登记要求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登记,另一方面要在同一会计期间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13、筹资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1)资本的形成(2)
本文标题:4会计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5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