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5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是一个“观”字,诗中描写的实景是树木丛生……洪波涌起,虚景是日月之行……若出其里。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以抒情为主特点。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答:“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江春人旧年”;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2.分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艺术效果。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61.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浅草”、“乱花”、“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4.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为什么?答: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答:深秋晚景图。3.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心情4、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17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试以“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为例分析。答: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会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景,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5.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南。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6.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2.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家人的感情。3.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4.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答: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18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答: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6.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7.《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乎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石壕吏》是一首__叙事_(叙事、抒情)诗,体裁是___五言_古诗,他的组诗“三吏”中除《石壕吏》外,还有_《潼关吏》__、___《新安吏》_。2.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答:“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3.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答:表现了官府“捉人”之事经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起来,狠毒的官府只好趁百姓入睡的黑夜来突然袭击。表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征兵的无度。4.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作者对安史之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感情。8.《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19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答: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答: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和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心愿。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答:“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9.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单车欲问边”写出了诗人轻车简出、前往边境慰问战士“属国过居延”是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2.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和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诗人写征蓬、归雁有何用意?答:比喻作者漂泊不定的行踪;而且以蓬雁自比,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雁南飞常引思乡之愁。5、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写出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独特风光。10.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0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11.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答: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2.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和传统文化的热爱。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__白居易见教____,“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_见谅_、_见笑__。2.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答: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1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5.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13.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2.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14.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2.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
本文标题:28首古诗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5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