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本章的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即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它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一致的。因此要通过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学习,进而明确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应注意弄懂以下问题:1.认识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意义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或核心4.把握在实践中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要求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髓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或核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与时俱进与理论创新本章的教学课时:这一章与第一章都属于这门课的总论的内容,本章是对第一章的进一步讨论,归结到精髓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问题。这第一章一共分为3节,计划安排8个学时。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对思想路线内涵的界定:什么是思想路线呢?所谓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即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便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既然如此,毛泽东为什么还要提出思想路线的问题?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面对实践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而形成的?邓小平为什么要在新的实践条2件下提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党的思想路线的又是怎样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就是我们在这一节要探讨的主要问题。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需要确立的主要的意识就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的过程。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是一个过程。党在其初创时期,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是,当时并没有提出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并形成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针对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特别是针对党的领导人中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的倾向,逐渐提出了解决党的思想路线的任务,自觉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了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这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的问题。1.为了加强红四军的思想政治建设,毛泽东在1929年所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一名词。还在江西革命根据地领导武装斗争的时候,鉴于红四军绝大部分成分来自于农民甚至旧军队,为了加强红四军的思想政治建设,毛泽东在1929年所写的一封信中,分析了红四军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一些争议问题,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我现举出了自有四军以来的历史问题的各方面,以证明近日的问题(……)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一名词,并把它同对历史和环境的考察联系了起来。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2.为了反对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1930年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这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的问题。为了反对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1930年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他还指出:“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毛泽东把只是依靠“本本”、反对“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3时进行实际调查”的思想倾向称为“保守路线”,而把通过调查研究在实际经验中形成正确的斗争策略称为“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第一次把“思想路线”问题同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在这里,“从斗争中”,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为了总结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1937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0世纪30年代初,党内曾经盛行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定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严重的教条主义者,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指责“调查研究”为“狭隘经验论”,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或唯共产国际的指示是从,去吓唬人,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红军被迫长征到了陕北后,为了揭露经验主义、特别是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而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这两种主观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毛泽东于1937年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从哲学上强调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即理论的基础是实践,标准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等等。这些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正确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借用了古代成语中的“实事求是”一词,阐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借用了古代成语中的“实事求是”一词,提出:“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指出:“如果中国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同志,那将是等于打倒一个日本帝国主义。”他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毛泽东在领导延安整风运动过程中,从思想作风和党性高度批判了教条主义,对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并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此后,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4毛泽东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不仅从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而且从党的思想作风和党性高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强调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是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问题。1941年他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对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因此而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此后,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4.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规定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大作风之一。1945年,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规定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大作风的第一项,从而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总之,毛泽东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和“科学态度”,是“党性”和党的“作风”的体现,并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从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既然毛泽东已经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已经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什么在党的历史上,还会出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并且丰富和发展的问题呢?(一)建国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强调和背离1.建国后,为了开辟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及开创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毛泽东继续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观点和作风。依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教条主义带来的精神枷锁,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国后,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毛泽东继续强调并在实践中发挥实事求是的思想。“中央领导机关是一个制造思想产品的工厂,如果不了解下情,没有原料,也没有半成品,怎么能够制造出产品?”——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1956年,毛泽东在《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一文中说:“理论与实践5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际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他还通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8年,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一文中说:“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或者自己的科学试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在社会主义事业曲折发展过程中,毛泽东曾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3年,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强调了:“人的群众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又说,由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只有经过实践的考验,才能证明它是否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2.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逐渐不同程度地在思想路线上背离了实事求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精神力量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了严重挫折。由于对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夸大了主观意志和精神力量的作用,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在生产关系上盲目求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逐渐不同程度地在思想路线上背离了实事求是,60年代中期又以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状况的错误估计,而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并进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更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1976年十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十年浩劫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划上了句号。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但又积重难返。中国仍然处在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人们在思索:在政治路线上是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呢,还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在组织路线上是尽快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恢复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工作呢,还是继续批邓、阻挠冤假错案的平反?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尽快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行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遇到了“两个凡是”的“拦路虎”。“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6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致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徘徊的局面。1.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环节,率先批评“两个凡是”,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率先批评“两个凡是”。1977年4月7日,尚未复出的邓小平,对当时党中央负责人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行!4月10日,他又写信给党中央,针对“两个凡是”,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邓小平:“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认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列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反对引用毛泽东的“片言只语”来骗人、吓唬人,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而不能把他的某些话割裂开来
本文标题:2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6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