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质量通病预防预控措施1人工挖孔桩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单列)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5建筑物临空防护栏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6外墙饰面砖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7铝合金、塑钢门窗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8建筑电气安装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9采暖卫生安装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0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屋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2抹灰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质量通病预防预控方案一、工程概况:1.本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东临滨江路,西临南方上格林,北临朝天门大桥,场地西侧、南侧、东侧均与市政道路相连。本工程是二组团一期工程,包括1#—4#四栋高层,建筑高度99.7米。本工程场地形状坡度较大,1#与3#楼区域地势高,2#与4#楼区域地势低。本单位工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工程安全等级二级;建筑耐火等级地上为一级。2.本工程总用地面积59091M2,总建筑面积122453.29M2,±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70.1米。外墙保温采用无机保温砂浆,屋面保温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屋面防水采用3mm厚聚酯胎Ⅱ型SBS卷材,外墙是干挂石材、外墙面砖与涂料。住宅楼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下室为全现浇钢砼框架结构体系,填充墙外墙采用烧结多孔砖,其余采用非承重页岩空心砖。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易发生的、常见的、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缺陷。为加强对质量通病的预防预控,参照国家建筑相关规范及重庆市地方有关文件及规范,制订本质量通病预防预控方案。二、编制依据:1)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200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46-9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9GB50204—2002)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7)《聚酯胎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质量标准》(GB18242—2000)8)《聚氨酯防水涂料质量标准》(GB/T19250—2003)39)《聚合物防水涂料质量标准》(JC/T894—2001)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12)《胶粉聚苯颗粒外墙保温系统》(JG158-2004)13)《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14)《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0/J23-2000)1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16)《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03)1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8)《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1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20)《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2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242—2002)2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2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4)《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2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2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2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0)本工程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三、质量通病预防预控措施1、人工挖孔桩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按施工规范的要求控制好钢筋笼保护层的厚度,对于满足设计要求和确保钢筋不被锈蚀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以往类似工程经常出现钢筋笼下放偏位的质量问题。我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将采用如下施工方法:1.1、钢筋笼的加工制作符合规范要求,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保证钢筋笼不产生较大的变形。计划采用钢筋或型钢增加钢筋笼的刚度,待吊起入孔固定后拆除。1.2、在吊放钢筋笼前,先沿桩(墩)孔孔壁均匀地放4根钢管或钢4轨。钢管的直径或钢轨的高度应等于钢筋笼净保护层厚度。在灌筑砼到适当位置时,要将吊放的钢管等部件拔出,此法经过多栋类似工程的实践,使用范围广,能精确保证基桩保护层的厚度。1.3、钢筋笼吊环的设置对保证钢筋笼在孔内不倾斜和正确定位非常重要。可在钢筋笼顶端对称设置两个吊环,用两根钢管横担分别穿过两个吊环,把钢筋笼悬挂在井壁上,使钢筋笼借自重保持标高、垂直度和保护层正确。其中吊环的长度需经过现场试验确定。1.4、钢筋笼吊放入孔前应先用验孔器验孔,检查成孔直径和倾斜率,在验孔合格后再将钢筋笼吊放入孔。1.5、在浇筑砼过程之中,应防止钢筋笼被顶升和碰动而影响保护层厚度。1.6、在施工中,还应详细勘察地质情况,防止软弱土层处孔壁缩径,从而影响桩身混凝土质量。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1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抽检,调直后钢筋的强度、伸长率、截面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预控措施:钢筋下料后立即现场抽检并送检测所进行力学性能检验,若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则更换钢筋材料,重新取样送检,达到合格再行施工;2.2直螺纹连接的钢筋下料应保证端面与轴线垂直、无马蹄形或翘曲。丝头加工应经环通规、环止规螺纹检验和外观检查合格并形成记录。接头连接完毕后,应进行拧紧力矩值检验和外露有效螺纹检查。标准型接头丝头有效螺纹长度应不小于1/2连接套筒长度,连接后应有外露有效螺纹,但不得超过2P。预控措施:钢筋下料时采用尾端稳固,即在断钢机处设置不小于1米的固定凹槽。将需要切断的钢筋放进凹槽固定后再切断,对直螺纹连接头在加工现场按规范取样送检,若不符合连接要求,则应会同相关技术人员做试验后确定施工方5法。2.3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竖向构件(框架柱、剪力墙边缘柱)纵筋定位不得采用纵筋与水平筋点焊的方式。预控措施:箍筋、拉筋及预埋件只能用扎丝绑扎固定,钢筋定位采用单独钢管支架,绑扎连接固定,为保证定位钢筋不偏移,在混凝土浇筑时应随时检查复位,发现钢筋移位立即校核。2.4框架柱、剪力墙暗柱箍筋采用直径12及以上的钢筋时,设计时应考虑调整纵筋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注意插筋定位,保证柱、墙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满足GB50010的要求。预控措施:采用直径12以上箍筋则应按钢筋制作尺寸考虑钢筋保护层厚度,下料时应考虑箍筋直径尺寸以主筋计算保护层,以免主筋保证层变大,从而缩小构件尺寸,影响构件承载力。2.5长度L大于8m的混凝土墙,或5m≤L≤8m且两端有端柱约束的混凝土墙,混凝土配合比应采取补偿收缩或添加合成纤维等抗裂措施,同时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应≥0.3%。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预控措施:委托检测所对混凝土进行抗裂试验,确定添加合成纤维外加剂含量。由设计单位计算水平钢筋的配筋率,保证配筋率≥0.3%。混凝土浇筑后按规范安排专人对混凝土进行定期养护。2..6同一节点三条轴线及以上的梁交会时,应由设计明确各梁纵筋叠放顺序。梁、异型柱、剪力墙暗柱截面宽度相同时,应有明确构造6设计。施工时因钢筋交叉造成梁角部纵筋远离箍筋弯角位置(不蹬角)的,应会同设计明确处理措施,不得随意添加蹬角纵筋。预控措施:施工前联系设计单位对钢筋工程进行设计交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员及班组长进行钢筋制作、绑扎技术交底,并现场指导钢筋绑扎。2.7施工梁、柱的节点区域,穿扎梁筋应保证箍筋复位,防止单肢箍、内箍漏设。框架节点核心区,宜先按加密区要求确定箍筋圈数、肢数并穿套好(不固定)后,再穿扎梁筋,同时按间距调整固定箍筋。主次梁交接处主梁宜先绑扎基本箍筋后,再按设计文件要求绑扎附加箍筋。框架柱和剪力墙边缘柱内的单肢箍应在加工时就两端弯到位,采用落套箍的方式绑扎。预控措施:施工时由钢筋工长现场指导,监督施工工人按图纸绑扎,严格按图纸施工。2.8布置在建筑平面转折处的现浇板、屋面现浇板,板内应采用双层双向布筋,钢筋间距宜取150~200。不规则现浇板内阳角、建筑平面外转角房间有墙约束的现浇板板角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数量不少于7φ8@100,长度应大于板短边净跨的1/3,且不小于1.5m。角部房间设置转角窗时,该角部房间板厚不宜小于120mm,板角应设置联系窗端混凝土墙(柱)的板内暗梁,并设置放射形钢筋。预控措施:按设计图纸和建筑质量通病(2009)防治要点施工,以两者较严规范施工,现场检查。2.9板面钢筋在制作时应控制钢筋下料长度及负弯矩筋的弯钩长度。采用冷轧扭钢筋单边弯钩时,弯钩端应置于锚固区,并保证锚固7长度要求。预控措施:下料时按规范确定弯钩尺寸。在现浇板模板面弹线施工,严格按所弹线绑扎,移位立即调整。2.10梁底、板底钢筋支垫应采用统一规格的瓜米石、花岗石垫块,或选用合格的建筑塑料支撑件,布置间距不应大于1000㎜。钢筋材质支撑件不得直接放置在模板上。板面钢筋的支撑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宜优先选用长板凳铁,分离式配筋应选用长板凳铁,支撑件间距不宜大于800㎜。预控措施:梁底、板底均采用花岗石垫块,布置间距1000㎜,板凳铁间距800㎜,绑扎过程中尺量检查、复核。2.11强弱电管线采用竖向穿梁方式布置时,应采用沿梁轴线方向分散穿梁方式埋设,管线距梁边≥50mm。穿梁段梁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若采用集中穿梁方式,应由设计明确加强措施。现浇板内电气及智能等线管应避免交叉和过度集中布置,禁止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间,线管直径应小于1/3板厚,在板分离式配筋无上层钢筋区域沿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片。严禁板内水平埋设水管。预控措施:管线安装前由设计单位对专项工程技术交底,并修改管线预埋线路。施工中尺量检测,发现问题立即整改。2.12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5~2㎡范围内宜设置一处,浇筑过程的应进行插签检查厚度。混凝土楼板成型后厚度的检测按分户检验要求执行;板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由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复算,并出具设计处理意见。预控措施:底模成形前复查板底标高,混凝土浇筑前测量出板8面水平控制点,浇筑时用管线纵横方向控制板面标高。2.13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梁底模应设置独立支撑,保证梁板拆模后的楼盖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宜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预控措施:严格按图纸设置后浇带,施工缝按规范留置,后浇带及施工缝模板底模在主体施工时同时搭设,但应与主体支撑体系分开,应独立支撑,在后浇带、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前不得拆除。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质量通病有以下几种:蜂窝,麻面,孔洞,缝隙夹层,露筋,缺棱掉角,表面不平整,强度不够均质性差,裂缝。3.1、蜂窝:①、与混凝土搅拌站加强联系,要求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可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②、严格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高抛混凝土除外),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③、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
本文标题:2质量通病预控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6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