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3.1电子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第二课时)
洛川县中学物理科高效课堂“导·教·学”三合一案高二年级班第组组号姓名主备:备案设计人王海霞审批人(备课组长)王海霞授课时间课题3.1电子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阴极射线及电子发现的过程;(2)知道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的实验及理论推导。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初步了解原子不是最小不可分割的粒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根据事实建立学说,发展学说,或是决定学说的取舍,发现新的事实,再建立新的学说。人类就是这样通过光的行为,经过分析和研究,逐渐认识原子的。教学重点阴极射线的研究。教学难点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理论推导。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引入新课很早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一种不可再分割的粒子。这种认识一直统治了人类思想近两千年。直到19世纪末,科学家对实验中的阴极射线深入研究时,发现了电子,使人类对微观世界有了新的认识。电子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三大发现之一。(二)进行新课1、阴极射线气体分子在高压电场下可以发生电离,使本来不带电的空气分子变成具有等量正、负电荷的带电粒子,使不导电的空气变成导体。问题:是什么原因让空气分子变成带电粒子的?带电粒子从何而来的?史料:科学家在研究气体导电时发现了辉光放电现象。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较早发现了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研究辉光放电现象时认为这是从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所以他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思考: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阴极射线的研究,能通过实验现象来说明这种射线是一种电磁波还是一种高速粒子流。如果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就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电磁波,如果出现其他什么样的现象就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高速粒子流,并能否测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2、汤姆孙的研究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高压电场的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穿过C1C2后沿直线打在荧光屏A'上。(1)当在平行极板上加一如图所示的电场,发现阴极射线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向下偏,则可判定,阴极射线带有负电荷。(2)为使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请思考可在平行极板区域采取什么措施。在平行极板区域加一磁场,且磁场方向必须垂直纸面向外。当满足条件:qEBqv0时,则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BEv0(3)根据带电的阴极射线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可知,其速度偏转磁场角为:20tanmvqEL又因为:)2(tanLDy且BEv0则:LBLDEymq2)2(根据已知量,可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思考:利用磁场使带电的阴极射线发生偏转,能否根据磁场的特点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来计算阴极射线的比荷?汤姆孙发现,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和不同的方法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是相等的。这说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并由实验测得的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是氢离子比荷的近两千倍。若这种粒子的电荷量与氢离子的电荷量机同,则其质量约为氢离子质量的近两千分之一。汤姆孙后续的实验粗略测出了这种粒子的电荷量确实与氢离子的电荷量差别不大,证明了汤姆孙的猜测是正确的。汤姆生把新发现的这种粒子称之为电子。电子的电荷量e=1.60217733×10-19C第一次较为精确测量出电子电荷量的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量出的。密立根通过实验还发现,电荷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即任何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电子的质量m=9.1093897×10-31kg【反思提升】【布置作业】完成下一节预习L萤幕电场
本文标题:3.1电子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第二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67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