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 3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案1
为您服务教育网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知识归纳1.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在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所以,气体通常比较容易被,固体和液体。答案:空隙不同较小较大压缩很难被压缩2.高锰酸钾是一种色固体,取一小颗粒的高锰酸钾放人5mL水中,会看到溶液变成色,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答案:紫黑色紫红色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很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原因是。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4.将50mL的酒精与5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这是因为。答案:微粒之间存在空隙,酒精微粒分散到水的空隙中5.取2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往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人。内装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中的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答案:空气微粒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体、固体间的空隙要大得多6.物质的微粒性是指:(1)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构成的;(2)微粒是在的,并且温度越高,;(3)微粒之间存在,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答案:微粒不断运动运动越剧烈间隙较小较大7.请你将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与其相应的原理用连线连接。⑴热胀冷缩a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⑵花香四溢b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⑶食物腐败c发生化学变化,微粒种类发生改变⑷空气看不见、摸不着d微粒之间存在间隙答案:⑴d⑵a⑶c⑷b方法研习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B.同种微粒的性质不同C.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为您服务教育网.微粒之间是紧密排列的,没有空隙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化学知识中的(C)A.微粒都很小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C.微粒在不断运动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汽中都存在碘的微粒,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成蓝色。这一实验事实说明了(D)A.微粒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C.微粒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又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C)A.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B.湿衣服经晾晒变干C.固态碘受热变为蒸汽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5.夏天,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不要充得太足,其原因是(C)A.温度升高,构成气体的微粒体积增大B.构成气体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太大,使轮胎爆炸C.车轮摩擦时会产生热量,使气体的微粒间间隙更大,造成气体体积膨胀而爆炸D.夏天温度高,使空气中可能含有的可燃性气体因达到着火点而发生爆炸6.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出构成物质的微粒所具有的性质的是(D)A.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B.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却变甜C.衣柜里卫生球消失了仍可闻到其气味D.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7.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水的微粒间的间隙(B)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能确定8.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是化学变化的是(C)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9.为了预防疾病,常喷洒某些药水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这时往往会闻到一些特殊的气味。这种现象说明(D)A.微粒的质量很小B.微粒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C.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D.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C)A.洁净的空气B.碘酒C.碳酸氢铵D.河水11.利用微粒的知识解释:(1)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容易干,是因为;(2)在很远的地方可以闻到花的香味,这是因为;(3)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一定体积的蓝色钢瓶中,是因为;(4)一滴水中的微粒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这是因为;(5)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为您服务教育网(6)糖块放进一杯水里,整杯水都有了甜味,说明。答案:⑴水的微粒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⑵花的微粒在不断运动⑶氧气的微粒间存在间隙,气体间隙较大⑷水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很小的微粒构成的⑸水的微粒间存在间隙,温度上升,间隙增大⑹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12.如图3–1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最后,上、下两瓶颜色。此现象说明。当两瓶气体混合后微粒(填“继续”或“停止”)运动。答案:变浅相同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运动继续13.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氢气球升空到一定高度会爆炸,火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爆炸,他们有什么不同?。(2)打开酒精瓶,会嗅到一股特殊的气味,为什么?。(3)有时向冷的玻璃杯中倒开水,玻璃杯会破碎,为什么?。(4)白糖放到水中后逐渐会消失,为什么?。答案:⑴氢气球爆炸是因为上升至高空后,外界的大气压强减小,气体的微粒间隙逐渐增大,最终无法承受压力,而使气球爆炸,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而火药爆炸则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了大量的热和气体,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过程。⑵微粒在不断运动,酒精易挥发,打开瓶盖后,构成酒精的微粒扩散到空气中⑶微粒间存在间隙,温度升高,间隙增大。向冷的玻璃杯中倒开水,使玻璃的温度骤然升高,构成玻璃杯的微粒之间的间隙骤然增大而无法承受,从而使之破裂。为您服务教育网⑷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白糖放入水中后,白糖微粒就被分散到水的间隙中。拓展探究1.水煮沸时水蒸气为什么会将壶盖顶开?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水煮沸时,使构成水蒸气的微粒运动变得很剧烈,足以将壶盖顶开。2.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十分凉爽,试解释其中的原因。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酒精具有挥发性,气化的过程中需要热量,酒精由液体变为气体扩散到空气的过程中,从手臂上吸收热量,从而使人感觉到十分凉爽。3.长期堆放煤球的地面泥土为什么会变成黑色?答案:微粒在不断运动,构成煤球的微粒扩散到了地面上,使泥土变黑。4.某同学在家做如图3–2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在容器外壁划一条线,然后向水中放人一块蔗糖,再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在原来那条线的(填“上方”或“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填“上升”或“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答案:上方降低构成蔗糖的微粒扩散到水中,使总体积变小5.如图3–3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就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发生反应),而B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为您服务教育网⑴;⑵。答案:⑴微粒在不断运动⑵二氧化氮密度比氢气大
本文标题:3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6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