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3356.辽宁省大连市2014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1页(共14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辽宁省大连市2014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14.4.9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解析:李勇(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整理、修改:张秋鸿24.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贵族逐渐平民化B.姓氏逐渐普及化C.宗法制逐渐瓦解D.社会逐渐平等化【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瓦解【解析】“《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的变化并不能说明贵族平民化,故A项错误;姓氏逐渐普及化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从贵族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的现象说明宗法制维系程度逐渐松弛,故C项正确;社会逐渐平等化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C25.《大清律例》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一规定使得原本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A.大户人家人口繁多B.土地私有制的存在C.世家大族纠纷不断D.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解析】大户人家人口繁多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根源,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一规定使得原本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说明古代土地实行私有,导致土地集中严重,故B项正确;世家大族纠纷不断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土地兼并严重是现象不是根源,故D项错误。【答案】B26.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2页(共14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A.理学思想兴盛B.商品经济发展C.市民阶层兴起D.政治上重文轻武【考点】古代中国书画的发展——山水画;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解析】材料中“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理学思想中“格物致知”一致,故A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促进风俗画产生,故B项错误;市民阶层兴起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C项错误;政治上重文轻武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7.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总理衙门)【解析】“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说明史家观念有所更新,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并不是全部为帝王将相立年表,故B项错误;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不是材料反映主旨信息,故C项错误;“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说明国人对新生事物不予接受,从而说明中国近代化艰难性,故D项正确。【答案】D28.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国民党一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权主义)【解析】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说明“反帝反军阀成为拥有民权的前提”,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民族危机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3页(共14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29.1947年上海总计有报纸96种。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领取申请登记表希望继续出版和想要办报纸者虽有43家,最后只批准了14家,其中属于公众性报纸的只有10种,到7月时发行超过两万份的只有6种。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新闻消息来源单一B.舆论宣传渠道收紧C.人口结构发生变化D.百废待兴纸张短缺【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解析】材料没有反应出新闻来源单一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显示建国前后,由于国共两党政权互换,使得舆论监督出现管理上严谨,故B项正确;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与材料没有联系,故C项错误;百废待兴纸张短缺不符合材料内涵,故D项错误。【答案】B30.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帐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解析】材料中的两本账说明是计划经济时代,有虚夸的成分,不可能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的国民经济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没能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故B项错误;依据以上分析说明不能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国民计划中存在“浮夸风”,人为促使经济指标上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D项正确。【答案】D31.20世纪80年代,一外国记者提问李鹏总理:本届政治局中有许多都是留苏学生,这种构成会不会对中国外交的倾向性产生影响。总理回答:照记者的逻辑,我们现在大量青年人在美国学习,将来的领导层是不是就要形成一个“亲美派”。这一回答说明了()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C.美苏两国均不是中国的盟友国D.两极格局下没有中间道路选择【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独立自主外交【解析】材料显示无论在哪国留学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故A项正确;全方位的无敌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4页(共14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国外交不符合题干材料内涵,故B项错误;美苏两国均不是中国的盟友国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下没有中间道路选择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A32.罗马法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遗嘱有效时,就不适用法定继承。只有在死者生前没有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不合法律规定,或者遗嘱上所指定的继承人已经先于遗嘱人死亡或拒绝继承时,才可按法定继承办理。这一规定()A.有效地维护了私有财产B.完善了遗产继承的制度C.带有一定的习惯法痕迹D.体现了遗嘱继承的优越性【考点】罗马法【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对遗产没有明确规定,故B项错误;材料中“所立遗嘱不合法律规定,或者遗嘱上所指定的继承人已经先于遗嘱人死亡或拒绝继承时,才可按法定继承办理”说明法律具有随意性,符合习惯法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中对遗嘱继承没有法律规定,故D项错误。【答案】C33.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解析】材料中“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说明法国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各派别间有斗争与妥协,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的信息,故C项错误;“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A34.下表是1843年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地区地名士绅/专业人员农民/商人工人/技工农村拉特兰524138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5页(共14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地区巴斯553725工业区利兹442719曼彻斯特382017A.调整城乡经济结构B.改善工业生产环境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D.调整工业生产布局【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信息,与城乡结构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结合题干时间1843年,从题干表格中工业区明显死亡平均年龄年轻化,故政府应该改善工业生产环境,故B项正确;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故C项错误;调整工业生产布局材料中没有信息可以说明,故D项错误。【答案】B35.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开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A.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别无二致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C.宗教改革结果以失败而告终D.改革后的宗教坚持信仰至上【考点】宗教改革【解析】改革后的新教显然与罗马天主教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反映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故C项错误;材料中“路德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说明他仍然坚持信仰至上,故D项正确。【答案】D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6页(共14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阶级、等级结构是社会群体结构中政治结构的集中体现。阶级是基于生产关系划分的,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等级是由统治者规定或由习惯法所规定的各社会成员不同的政治地位。在我国古代,等级划分与阶级区分都很普遍,等级以门第和职业为依据,从而与阶级的分界并不完全吻合。战国时期等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层变化,社会等级是流动的,个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贱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下层人士可以通过努力,下学上达,跻身官僚阶层。商人、农夫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爵位,改变社会地位,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加扩大。这样,社会较前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摘自李瑞兰《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和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工人阶级作为新兴的阶级得到了发展和壮大;资产阶级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进一步分化;大量农民为生活所迫纷纷离村,流向社会各个阶层;地主阶级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的这种变动,反映了民国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同时又影响了民国社会的发展。——摘自朱汉国《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材料三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而在农民中,富农和富裕中农也常被排除在“人民”之外。——摘自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等级与阶级划分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等级与阶级变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本文标题:3356.辽宁省大连市2014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7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