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33散文类练习(有解析和答案)
南京家教答案第1页,总15页3.3散文类练习(有解析和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特点与“己欲达而达人”的“达”相同的是()A.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B.修己以安百姓C.饭疏食,没齿无怨言D.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指出下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组()A曾是以为孝乎子服景伯以告B则修文德以来之修己以安百姓C公山弗扰以费畔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以德抱怨,何如?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余有叹.焉(叹惜)B.夫夷.以近(平安)C.而人之所罕.至焉(少)D.其孰.能讥之乎(怎么)4.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于是余有叹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②吾尝终日而.思矣D.①其孰能讥之.乎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5.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6.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5分)(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分)7.下面6句话分编为4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南京家教网答案第2页,总15页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8.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A.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B.体现了孔子言行合一的教育思想。C.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D.体现了孔子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9.下列对于本单元课文写作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融情于事”是《陈情表》一文的显著特色,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B.《祭十二郎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C.《愚溪诗序》文章清新秀丽,前四段基本上是记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最后一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发表感慨。语言简洁生动,结构严谨妥贴,不愧是传世的名篇。D.《赤壁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寓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新修滕王阁记韩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工既讫功,公与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南京家教答案第3页,总15页注:①三王: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③浃和:和睦。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移刺袁州刺:担任刺史B.窃寄目偿所愿焉偿:满足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造:制造D.词列三王之次次:次序、行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有瑰伟绝特之.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以.言事斥守揭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吾其.还也D.乃.不辞而承公命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下列对文中黑体部分语句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A.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B.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C.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D.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①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工既讫功,公与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4分)夫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自古教养之道,莫备于中华;惜日久废弛,庠序亦仅存其名而已。泰西诸邦崛起于近世,深得三代之遗风,庠序学校遍布国中,人无贵贱皆奋于学。凡天地万物之理,人生日用之事,皆列于学之中,使通国之人,童而习之,各就性质之所近而肆力焉。又各设有专师,津津启导,虽理至幽微,事至奥妙,皆能有法以晓喻之,有器以窥测之。其所学由浅而深,自简及繁,故人之灵明日廓,智慧日积也。质有愚智,非学无以别其才,才有全偏,非学无以成其用,有学校以陶冶之,则智者进焉,愚者止焉,偏才者专焉,全才者普焉。盖贤才之生,或千百里而见一,或千万人而有一,若非随地随人而施教之,则贤才亦以无学而自废,以至于湮没而不彰。泰西人才之众多者,有此教养之道也。南京家教网答案第4页,总15页且人之□□不一,其上焉者,有不徒苟生于世之心,则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无待乎勉勖也,所谓“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后兴也”。至中焉者,端赖乎鼓励以方,故泰西之士,虽一才一艺之微,而国家必宠以科名,是故人能为奋,士不虚生。逮至学成名立之余,出而用世,则又有学会以资其博,学报以进其益,萃全国学者之能,日稽考于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则士处其间,岂复有孤陋寡闻者哉?又学者倘能穷一新理,创一新器,必邀国家之上赏,则其国之士,岂有不专心致志者哉?此泰西各种学问所以日新月异而岁不同,几于夺造化而疑鬼神者,有此鼓励之方也。——孙文《上李鸿章书》(节选)11.节选的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是(2分)12.对文章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让国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每个人都努力培养自己的天赋气质。B.让国人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根据自己的天赋气质发挥力量。C.让国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都努力靠近自己的天赋气质。D.让国人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向着最接近于自己天赋气质的方向去努力。13.文章第一段将和进行对比,作者的用意是。(4分)14.文章第二段的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才志”还是“才智”?请简述理由。(3分)15.用自己的话概括西方的“鼓励之方”。(3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论语·泰伯第八》——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第十四》——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从生产关系的转化、权力的转移上来看都与孔子所崇尚的“周礼”大相径庭。孔子所在的鲁国早已被“三家”专权,士大夫越级行使着诸侯的权力,“三家”的家臣们也不同程度地把持着士大夫的权力,这以下凌上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孔子希望当权者回归到自己的权力范围以内,不要越级把持不属于自己的更高权力。而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理解是:“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这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你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这并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精神,谁的活儿谁操心,这样的话,大家合起来才是一盘棋。”对待工作不是应该越热情越好。无论是份内的工作还是份外工作,我们不是都应该做得越多越好。对待工作,也有分寸需要把握。(1)请你根据上述时代背景,判断于丹教授的理解是否准确并简述理由。(3分)答:(2)请结合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现代企业的管理精神,谈谈你对孔子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文言文阅读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南京家教答案第5页,总15页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
本文标题:33散文类练习(有解析和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7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