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常见聚落空间形态(团块状)(松散状)(条带状)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1)表现:一方面,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典型案例:嘉兴另一方面,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典型案例:扬州图5.5浙江嘉兴略图案例: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时间城市形态及变化特点变化原因唐宋时期明清时期1909年新中国初期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70年代后期团块状地域形态初始状态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个方向伸展城区河流频繁淤塞沿铁路迅速延展沪杭铁路通车仍以沿河伸展为主陆路交通发展缓慢向外扩张,呈松散状外围建立许多工厂以老城为中心,沿四条公路及运河伸展公路运输迅速发展阅读教材P82案例2,结合上图回答:1.嘉兴市城市形态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什么原因导致嘉兴市城市形态变化。交通方式的发展团块状松散状星状自主探究一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扬州的兴衰●扬州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②扬州的衰落①扬州发展的原因是京杭大运河的开凿、通航。京沪铁路的建成清末京杭大运河的淤塞海运的发展合作探究二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读株洲城市和武汉市发展图回答下列各题:(1)1949年至今株洲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如何扩展的?(2)武汉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如何扩展的?株洲曾经沿河分布,现今沿铁路分布武汉市沿江分布归纳: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铁路,河道,公路等)扩展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影响(1)表现:①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典型案例:株洲、武汉(2010,上海地理)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哈大铁路线的终点。其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A.从中心城区向外围均匀扩展B.沿铁路线狭长分布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C.沿海岸线绵延分布C3、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典型案例: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大城市带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变化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该区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商贸中心,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共40个城市。聚落空间形态发展速度沿交通干线扩展基本不变加快缓慢交通线衰落交通线发展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二、对商业网点的影响每个商业企业点商业网点商业中心小知识:商业活动包括产品收购、调运、销售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依附于交通条件。221.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分布有何异同?合作探究三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不同点:山区密度小平原密度大相同点: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均沿着交通线分布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山区平原地势崎岖地形平坦商业网点密度大人口少、购买力低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人口密集购买力强交通运输线路密集方式多样区际商品流通频繁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商业网点密度小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密度的差异原因比较:区际商品流通难建立,主要满足当地购物需求读“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两幅图中,表示山区商业网点的是图,表示平原商业网点的是图。(2)图甲、乙比较,商业网点密度较小的是图,其主要原因是。甲乙甲甲乙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商业网络难建立,人口稀少,腹地窄,商品生产、消费量小讨论上图“朝阳市商业网点布局”,商业网点分布主要符合什么原则?判断理由是什么?市场最优原则基本位于朝阳市区几何中心地带,临近人口密集区,客流量最大,但地租高。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位置26为什么沈大高速公路旁建造这样一个大型服装市场?建在这样一个地方有利可图吗?读“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图,思考回答: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有便捷的交通,可以吸引大量的购物者,地租较低,商业网点建在那里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交通最优原则交通通达度好,商业网点密集零售商业:批发商业:交通最优市场最优市区边缘的交通干线沿线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读某城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商业网点A的布局符合最优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两大优势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商业中心B的布局符合最优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优势是。(3)C商业点分布是否合理?为什么?交通交通便利地租较低市场人口密集,市场广大,且市场对外的辐射能力强不合理这里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3.影响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活动阅读案例3“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案例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钟鼓楼市场的出现与当时的大运河相关三个相隔离的商业区的出现与当时城内交通的阻隔相关前门和王府井两在商业中心的出现与铁路与公路运输的发展相关50年代末,随着东西长安街的拓宽,提高了西单的通达性。铁路客站由前门迁至东单附近,加强了王府井的区位优势。北京地铁在王府井、西单、前门均设站点。这些交通条件的变化,形成了北京西单、王府井、前门商业中心三足鼎立的格局交通与集镇G205梅河高速S228水口镇油田镇S228S120S120转水镇华城镇S239潭下镇广梅汕铁路横陂镇往兴宁、梅县往河源、广州往安流、棉洋往梅县、丰顺往丰顺水寨镇3-6-92-5-81-4-7每天都是赶集日仍是2-5-8为什么水寨和华城的发展比转水和潭下好?转水、水寨的赶集日变化的差异说明什么??航道的起点、终点或交通的交叉点促进集镇商业繁荣使集镇商业衰落因航道延伸或交通线路的改线4.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交通运输线路的变化对集镇商业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沿交通干线扩展基本不变或萎缩对密度影响对分布位置影响交通最优市区环路边缘高速公路沿线山区密度小平原密度大1.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的区位因素是()A.历史原因B.自然条件好C.国家政策D.交通便利D2.现在,株洲市的空间形态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A.河流B.地形C.铁路D.气候3.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批发中心应位于()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B城市的行政中心C居民的住宅区内D市区环路的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CD应用提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理由是_____。(2).C城市中的商业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3).C城市今后的城市形态可能向________方向延伸。B铁路运输的建设要晚于水运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能够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东、南(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城市趋向于沿交通轴发展)读“京杭运河古、今通航图”1.“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下列造成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正确的是()A.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使环境恶化B.洪水淹没了原来的扬州C.环境污染使它发展变慢D.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变化2.下列关于扬州城市发展说法正确的是()A.发展速度加快B.现代城市发展沿运河伸展C.城市形态变化缓慢D.历史上城市形态是多方向发展DC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3.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4.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A.商业的信息灵通B.交通的通达性好C.周围的住家多D.外地的游客多DB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5.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A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回答8、9题6.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A.甲B.乙C.丙D.丁7.对图中交通网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内部道路网比较合理B.城市内部道路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C.城市内外联系十分方便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DD位于太湖平原上的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所在城市交通发展对城市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进行探究性学习。读“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他们所在城市道路略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因素的影响。(2)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交通水运便利取水方便(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生产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③拟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城市,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本文标题: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8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