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3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市中区实验小学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4——P15信息窗12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单位换算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归纳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并解决“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是多少?”这一类实际问题。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每人同样长的纸条三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复习旧知(课件)(1)说一说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单位“1”?什么是分数单位?(2)3/4表示什么意义?3/4是由几个1/4组成的?2.口答列式。(1)把9升水平均分装在3个瓶子里,每瓶有多少升?(2)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2学生口答算式后,师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1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3.口答4÷5=5÷9=8÷9=11÷12=学生对后面的三道题不能说出它们的准确商,只能通过除法计算,用近似数来表示。师小结: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整除的时候,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的商。究竟怎样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的商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做铺垫,以此引入新课,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课件出示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1)平均每个活动衣架用多少米木条?(2)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2.解决第一个红点3生口答列式:1÷3=生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针对各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3.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困生。【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了大胆猜测,进而产生了强烈的要验证自己猜想的愿望。并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谈话引导交流。哪一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随时提问。2.全班交流展示。(投影)预测1: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1÷3=1/3(米)(师板书),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1/3米。我们通过动手操作,把1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3米。预测2:我们小组发现通过计算,得出一个循环小数0.3、3的循环预测3:我们小组也得到一个循环小数,但是上学期我们学过,一般除不尽时保留两位小数,所以我们认为1÷3=0.33(米)。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是一般情况下,保留两位小数不准确;算式的运算结果一般也不用循环小数表示。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纸条,用纸条来表示1米长的木条,小组合作,分一分,验证一下。学生操作后交流汇报:两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1÷3=1/3。3.解决第二个红点生口答列式:2÷9=2/9(米)(师板书)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大部分学生的答案可能是2/9,小组合作借助手中的纸条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汇报,投影展示:4预测1:我们小组把2米看做两个1米来研究。分别把它们平均分成9份,各取一份,各有1/9米,两个1/9米合起来就是2/9米。(让学生真正体会把2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2/9)预测2:我们小组是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占2米的1/9,每份是2/9米,所以2÷9=2/9(米)。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两道算式,你发现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时,被除数、除数和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联系?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汇报:根据上面的算式,我们发现分数与除法有这样的关系:被除数除以除数,商可以写成分数,用除数做分母,被除数做分子。师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师:反过来看,又有怎样的关系?生:分数的分子就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师指出:因为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板书:a÷b=a/b。)哪个字母不能为零?为什么?(板书:b≠0。)因为除数不能为0.【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验证、总结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分数与除法有怎样的联系?预设1:分数的分子就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预设2:我还知道了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当除法运算除不尽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它的结果。同学们可真了不起,看起来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的还不错,还有什么问题5吗?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来解决下面的问题。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课件出示)友情提示:本题是巩固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本练习题。第一行是根据关系直接填数,第二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对应关系。最后一题答案不唯一。2.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课件出示。)友情提示:此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性练习题,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再全班交流。关键要找准单位“1”预设1:我是这样想的:把12本《辞海》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份,用12÷5=12/5(分米)预设2:我是这样想的:12本《辞海》共厚5分米,要求每本厚多少分米,就是把5分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算式应该是:5÷12=5/12(分米)6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第一种说法是错误的,没找准单位“1”.3.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师点名汇报,全班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回顾,使知识更加系统,将知识打成捆让学生背回家。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平均每个活动衣架用多少米木条?2.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1÷3=1/3(米)2÷9=2/9(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a÷b=a/b(b≠0)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本节课先复习旧知,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2.使用建议:本节课只有一个知识点,游习题环节可以根据具体上课情况安排,有时间就做,时间不充足可以留待课下解决。3.需破解的问题: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但理解起来不容易,课堂上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还可以,可是自己做练习时好多同学就晕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周存英市中区实验小学7
本文标题:3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市中区实验小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8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