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7200年前的新乐人做了沈阳第一锅黍米饭
7200年前的新乐人做了沈阳第一锅黍米饭□文/安吉主食,永远都是我们餐桌上的主角。从几千年前最平常的一锅饭一个馒头,到现在色香味变化万千的各种美食不仅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祖先传达给我们的生存智慧。沈阳最早的一锅米饭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做的呢?他们蒸没蒸过馒头?怀念那锅米饭,想念那个馒头,也是为了感谢我们的祖先教会了我们吃饱的最正确最便捷最实惠的方法。7200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新乐人的黍我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陶甑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重要的实物证据,也是那个时期普遍见到的器具。我国最早的陶器大约出现在1万年前,多是夹砂陶器,南方和北方都有发现。早期的夹砂陶器多为敞口圜底的样式,大都可以称为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说,这是为适应谷物烹饪而完成的重要发明。后来的釜不论质料和造型发生过多大的变化,煮食的原理并没有改变。随后出现的陶甑,是烹饪提升到一定水平后发明的一种蒸器。釜熟是直接利用火的热能,谓之煮;甑熟则是利用火烧水产生的蒸汽能,谓之蒸。说到蒸和煮,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每天最常吃的主食——米饭和馒头。辽沈大地上,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沈阳人生活在沈阳农业大学的后山上,距今2万年至11万年,那时他们还不懂蒸和煮,所以,他们肯定没做过也没吃过米饭。现在的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龙山路、新开河以北的高台地上,是新乐遗址,被称为“沈阳历史文化的源头”。在农大后山人被发现之前,住在这里的新乐人被认为是“现代沈阳人的祖先”。做出沈阳第一锅米饭的会不会是他们呢?新乐遗址博物馆——我们的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这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也是辽河流域十分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遗存。上世纪70年代初,考古人员发现沿沈阳市北郊西起塔湾,东至东陵天柱山的黄土岗上有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的遗物。1973年6月,在新乐电工厂家属宿舍院发现了厚一两米的文化堆积,在挖掘中发现了大量文物。这些文物因为风格独特,完全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被命名为“新乐文化”,发现地称为“新乐遗址”,那群原始人也被称为“沈阳新乐人”。到目前为止的几次挖掘已经确认,这一地区存在上中下三层文化堆积,发掘出半地穴式建筑房址40座。真没想到,我们的祖先留下了那么多东西。新乐遗址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陆海英说,沈阳新乐文化是下辽河流域比较成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前先民已经能够熟练地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和细石器。遗址中出土的打制石器有网坠、石铲、石锛、敲砸器、砍砸器、刮削器;磨制石器有石斧、石凿、磨盘、磨棒、石镞等;细石器有石叶、石镞、刮削器等。最令考古人员兴奋的是,距今7200年的文化堆积中出土了炭化谷物——黍,即今天我们北方人仍在食用的大黄米。一进新乐遗址博物馆,就会看到一块介绍新乐文化的石碑,中间部分就是一个斜口器。印着“之”字纹的斜口器,是新乐遗址的一个重要考古发现,也是新乐遗址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当年,沈阳新乐人用它去黍皮壳,也用它移植火种。博物馆的院里有座雕像,俨然几千年前沈阳新乐人的一幅生活图景。一个男子蹲在地上,左手按着磨石,右手拿着刚磨好的石器在看。他的右侧有位女子,身边放着一个淘米用的陶罐,右手捧着一个尖尖的陶碗,正在看碗里的食物。她的身后还有一个女伴,在石头上磨黍。磨黍女人的身旁立着一个斜口器,磨好的黍米要放在这里去皮。新乐遗址中发现的黍是史前先民种植的还是野生的尚无法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已经开始熟练地采集谷物了。陆海英说,正因为他们当年贮藏了黍,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过火烧过而炭化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炭化谷物。可以肯定的是,7200年前,沈阳新乐人开始做黍米饭了。至于是黍米粥还是黍米干饭,目前没法推测。或许,因为野生黍米采集得不够多,我们的祖先只能偶尔吃一顿这样的美味。新乐人有磨盘和磨棒“蒸锅”也被复原距今7200年的新乐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一样,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深腹罐、高足钵、斜口器,那些呈红褐色的陶器非常惹人注目,最大的有四五十厘米高,全身有压纹、划纹、“之”字纹。在新乐遗址三个文化层中,普遍发现了陶甗,出土了石镐、石斧、穿孔石刀等收割工具,显示出沈阳新乐人较为成熟的农耕文化。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属于炊煮器皿的鼎、鬲、甑、甗,它们出土于距今3000年至4000年新乐文化上层堆积中。这些文物出土的时候,都已经是碎片了,考古人员费了很大劲,才把它们复原。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过,在它上面可以放食物蒸,好像现在的蒸锅。它是专门用来蒸食用的,可见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蒸食的习惯。可是,他们蒸的是什么呢?除了蒸黍米饭,会不会蒸馒头呢?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在古埃及的石刻中,已有栽培小麦的记载。人们从古埃及金字塔的砖缝里发现了小麦,据考古学家研究,大约在1万年前,当人类还住在洞穴里的时候,就开始把野生小麦当食物了。大约5000年前,小麦传入我国。虽然有了小麦,但馒头在我国并没有立即出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仍然是借用了米的粒食方法,以稀粥或干饭的形式存在。因为,做馒头,除了有小麦,还要有磨面设备。根据现有考古资料,磨面设备主要以石磨为主。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中原地区在汉代已普遍开始使用石磨。年代最早的石磨实物是在满城汉墓发现的,石磨下面置一大铜盘,以承受磨出来的面粉。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是石磨陶模型,年代比满城汉墓还要早一些,可能在汉武帝时期之前。馒头不仅是面食,还是一种发酵面食。发酵技术的出现,让小麦以馒头的形式迅速流行。《齐民要术·饼法》引《食经》“作饼酵法”,说用酸浆一斗,煎取七升,下粳米一升煮成如粥。这是一种酸浆酵,还有一种酒酵法,以白酒煮白米沥浆为酵。这样的酵力度较弱,所以发面时下酵量很大。这里的“饼”指的是“蒸饼”,馒头的另一种叫法。这样看来,至少南北朝时我国已有了发面技术。小磨盘的用途多是将谷物碾成碎粒,要磨面粉是非常费力的。在新疆、中原和南方一些地区也能见到小型石磨,有些地方的农民、牧民现在还在使用小型石磨,他们将小石磨放在面布或皮子上,一手推磨,一手放粮食。新乐遗址中发现的磨盘和磨棒不大,用来磨黍或者去果壳都可以,能不能用来磨面呢?陆海英表示,迄今为止的挖掘中,新乐遗址群中还没有发现小麦的遗迹。没有小麦,当然也就没有馒头了。我们的祖先何时蒸了第一个馒头,只能期待沈阳的考古新发现了。磨盘和磨棒被视作农作物加工工具。新乐遗址出土的磨盘、磨棒达200余件,可以认为新乐人已经掌握了粮食加工方法。这里出土的磨盘多为圆角长方形,形体较为规整,常两面使用。磨棒除有加工谷物的功能外,也可能用来敲砸野果果壳或研磨制陶的沙土。陶甗和陶鬲是古代炊具,类似现在的蒸锅。甗(左)由甑、鬲两部分组成,上部可甑置食物,下部用鬲盛水,中间以箅相通,利用蒸汽来蒸煮食物。鬲(右)有3个空心袋状足,腹及袋状足内可盛水,袋足下可燃火煮食。斜口器是新乐下层文化的主要代表器形,可能用来脱除黍皮或撮取火种。
本文标题:7200年前的新乐人做了沈阳第一锅黍米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1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