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开普勒人物简介姓名:约翰内斯·开普勒,生卒年:1571年~1630年,出生地符滕堡威尔市德国人,外文名:JohannesKepler毕业大学蒂宾根大学,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创者之一。生平纪事开普勒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体质很差。4岁时患上了天花和猩红热,虽侥幸死里逃生,健康却受到了影响,视力衰弱,一只手半残。但是他身上有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他一直坚持努力学习。1587年他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神学和数学。后来父亲病故,母亲被指控有巫术罪而入狱。生活的不幸并未使他中止学业,他反而加倍努力学习成为哥白尼学说的拥护者,同时对神学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大学毕业后,开普勒获得了天文学硕士学位,被聘请到格拉茨新教神学院担任教师。后来,由于学校被天主教会控制,开普勒离开神学院前往布拉格,在那里他与天文观察者第谷一起从事天文观测工作。第谷死后,开普勒接替了他的职位,被聘为御用数学家。然而皇帝对他十分悭吝,给他的薪俸仅仅是第谷的一半,还时常拖欠不给。他的这一点点收入不足以养活年迈的母亲和妻儿,因此生活非常困苦。但开普勒却从未中断过自己的研究。1613年,开普勒的妻子病故,他又与一个贫家女子成婚,生活依然处在艰难困苦中。1618年,宗教战争爆发,开普勒被迫离开林茨,前往意大利波伦那大学任教。晚年的开普勒坚持不懈地同唯心主义的宇宙论做斗争。1625年,他写了题为《为第谷·布拉赫申辩》的著作,驳斥了主教乌尔苏斯对第谷的攻击,因而受到了天主教会的迫害。天主教会将开普勒的著作列为禁书。1630年11月,因数月未得到薪金,生活难以维持,年迈的开普勒不得不亲自到布拉格去索取。可是他刚刚到那里就抱病不起。1630年11月15日,开普勒在一家旅店里悄悄地离开了人世。他死时,除一些书籍和手稿之外,身上仅剩下7分尼。开普勒死后被葬于拉提斯本圣彼得堡教堂。科研成果早期的开普勒以数学的和谐性去探索宇宙。他用古希腊人已经发现的5个正多面体,跟当时已知的6颗行星的轨道套迭,从而解释了太阳系中包括地球在内恰好有6颗行星以及它们的轨道大小的原因。他把这些结论整理成书发表,定名为《宇宙的秘密》。这个设想虽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但却也是一个大胆的探索。他用三角定点法测出地球的轨道也是椭圆的,断定它运动的线速度跟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1609年,开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学》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开普勒第一和第二定律。而开普勒第三定律则是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谐和论》中提出的。开普勒第一定律是: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其大小不一,太阳位于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这样断定:向量半径(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里扫过的面积相等。由此得出了以下的结论:行星绕太阳运动是不等速的,离太阳近时速度快,离太阳远时速度慢。指出了自然界真正的客观属性。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正比。这一定律将太阳系变成了一个统一的物理体系,也对哥白尼的“日心说”做出了巨大的发展,使“日心说”否定了托勒密“地心说”。开普勒还指出,行星与太阳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其作用力的大小与二者之间的距离长短成反比。他还是近代光学的奠基者。他研究了小孔成像,并从几何光学的角度加以解释说明。他指出光的强度和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开普勒,认为折射的大小不能单单从物质密度的大小来考虑。1611年,开普勒发表了《折光学》一书,阐述了光的折射原理,为折射望远镜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开普勒最早提出了光线和光束的表示法,还成功地改进了望远镜,纠正了以前人们所认为的视觉是由眼睛发射出光形成的这一错误观点。他认为人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所发出的光通过眼睛的水晶体投射在视网膜上,并且解释了产生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原因。被后世科学史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同时,是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开普勒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创者之一。开普勒从理论的高度上对哥白尼学说做了科学论证,开普勒所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改变了整个天文学”,为后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本文标题:开普勒生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2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