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高三历史导学案日本明治维新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水滴石穿贵在坚持夯实基础活学活用高三历史第页总结方法提升能力1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标要求:(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考纲要求:日本明治维新§复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2)难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问题导读单】一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建立△含义: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时间:17世纪初(1603年),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2.幕府统治下的社会状况①政治——封建等级制度森严②外交——闭关锁国政策△目的:巩固统治,为了防止外交实力对日本的侵入△内容:A.严禁日本人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B.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过通商,而且只准长崎一地进行。C.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允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行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影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势力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消极:阻碍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埋下落后挨打的隐患。③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原因:19世纪初,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表现:手工工场发展,大阪、江户和京都等商业城市繁荣,三井等大商人出现。④思想文化——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得到传播。⑤社会矛盾尖锐△表现: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不满幕府严格限制和恣意掠夺;一些中下级武士生活艰难,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代表:1837年,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在大阪领导的武装起义。二日本的开国与社会危机1.黑船事件(1)概况: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主备:牛青审核:侯丙锋授课时间:学案编号:39班级:姓名(小组):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水滴石穿贵在坚持夯实基础活学活用高三历史第页总结方法提升能力2系和进行贸易。这一事件被称为“黑船事件”。(2)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3)直接后果:《日美亲善条约》(1854年)内容: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规定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性质: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4)影响:英、俄、荷、法等国也迫使日本签订类似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在日本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设置租界、议定关税权,日本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之中。2.社会危机加剧(1)外患——民族危机严重①日本门户被打开,主权遭破坏②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带来巨大灾难。日本传统纺织业早打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大量工人失业;西方商人用银元在日本大量套购黄金,造成日本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人们生活更加困苦,民众纷纷揭竿而起,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强。(2)内忧——幕府封建统治危机加剧(3)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表现:①出口的大量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②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不断改进;③有识之士建立工厂;④西南诸藩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为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三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1.“尊王攮夷”(1)根源:黑船事件以后,日本民族危机加剧。(2)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3)标志:1860年,刺杀井伊直弼(4)含义:所谓“尊王攮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5)基础: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和商人等(6)武装:1863年,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抗击外来侵略(7)局限: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盲目“攮夷”,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8)结果:1863年8月18日京都政变,尊攮派被幕府赶出京都,尊王攮夷运动失败。2.倒幕运动兴起(1)原因:尊王攮夷运动失败后,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2)领导人:高杉晋作及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3)根据地:西南强藩(长川、萨摩、土佑等)(4)措施:进行改革,对外开放,发展经济、购买武器、组织新式军队、争取天皇支持。(5)军事活动:1867.10西南诸藩联合发兵东进(6)结果:幕府为保住权力,“大政奉还”3.戊辰战争(1)根本原因: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实际上控制着国家政权,对外照旧可以代表国家,为多数大名依然在观望。(2)直接原因:1868年倒幕派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命令幕府“辞官纳地”。(3)目的:倒幕派为了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德川幕府是不甘心退出统治舞台。(4)主要过程:1868年1月,鸟羽、伏见战役(西乡隆盛)1868年4月,倒幕府老窝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水滴石穿贵在坚持夯实基础活学活用高三历史第页总结方法提升能力3江户,幕府不战而降(5)结果:江户改名东方,日本历史进入明治时期。(6)胜利原因:国内①大名同幕府决裂②大商人向新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③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④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国际①西方列强宣布保持中立②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四明治维新1.背景:必然性——腐朽的幕府统治下内忧外患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能性——倒幕运动胜利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为维新的开展提供前提。2.目的: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民资主义,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3.措施:(1)废除旧体制:①1871年,宣布“废藩置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加强中央集权。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身份制和特权;并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土族的俸禄和禄米。(2)发展新经济:①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1871年)②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③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1873年)④“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核心措施):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了“样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效仿;修筑铁路、架设电报线、组建轮船公司,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3)倡导“文明开化”(19世纪70—80年代):①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大力引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②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人才,但强调效忠天皇,封建色彩十分浓厚。③在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大力推进西化。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出现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4)建立新军队:①实行义务兵役制(1873年),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②大量购买先进武器,建立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大力改进军事装备。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④接受武士道教育,必须效忠天皇。五历史影响1.1889年日本宪法(亚洲第一个立宪制国家)(1)背景:A、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暴动不断。B、中小地主认为地税改革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中小资产阶级不满政府对大资本家的扶持政策。C、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为主体的“自由民权运动”。D、明治领导人意识到,有必要进行一些政治改革,才能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稳定社会局面(目的)。(2)时间:1885年,伊藤博文任第一任内阁首相。1889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日本帝国宪法》。(3)特点: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具有军国主义色彩和君主权力的特点。(4)内容:A、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他实际上享有绝对的权力,拥有批准法律任免大臣、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及统帅军队等权力。B、规定国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合和结社的自由。C、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前者由皇族和华族组成后者的纳税人选举产生;D、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上成为归家最高决策机关。(5)评价:①1889年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②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水滴石穿贵在坚持夯实基础活学活用高三历史第页总结方法提升能力4上也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是一种历史进步。③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④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2.崛起为东方强国(1)经济上: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军事上:日本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加强。明治领袖们的“富国强兵”梦开始实现。(3)外交上: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3.走上对外扩张之路(1)侵略朝鲜: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打开了朝鲜门户;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侵略中国: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今日的冲绳县);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六重难点解析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内因:①直接原因是幕藩体制的腐败。在幕藩体制下,内部等级森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下层武士日益贫困,这些都发展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②决定性的原因是封建社会内部离心力量日益强大。③根本原因是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改革政策,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2)外因:①良好的国际环境。当时中国等亚洲各族人民反封建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牵制和削弱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使明治维新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②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加快了明治维新成功的步伐。2.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1)国际环境:①日本:当时列强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②中国: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在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不会允许中国走上自强之路。(2)国内环境:①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②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3)思想文化:①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②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4)改革途径:①日本: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维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②中国: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5)领导力量:①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②中国: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力量弱小。(6)改革措施:①日本:全面、系统,既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宪政的精神,又充分考虑到了日本的具体国情。②中国:虽然也有政治、经济、文教、军事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维新派的妥协退让,缺少民主宪政精神。且一些措施操之过急、全面出击,便利了顽固派的反扑。加之地方督抚持观望态度或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水滴石穿贵在坚持夯实基础活学活用高三历史第页总结方法提升能力53.比较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1)同:①时代相同:都处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③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④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本文标题:2014高三历史导学案日本明治维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0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