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24.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诸弟)者为小宗”。据此推断当时A.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B.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以别子(庶子)为祖的话,那么别子的继承者(嫡长子)就是(大)宗,继承者的诸位兄弟就是小宗,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别子的继承者(嫡长子)是(大)宗,即继别宗子在本族内部为大宗,故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周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的过渡,故D项错误。【答案】A25.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解析】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前期为州县两级制,后期则为道、州、县三级制。材料中“唐代中后期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的现象,这与唐代中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利膨胀、藩镇势力的发展以及中央集权的削弱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中“唐代中后期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体现了地方节度使权利膨胀,“皇权强化”、“刺史权利膨胀”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唐朝中后期刺史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无法体现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故D项错误。【答案】C26.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中书省是元代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与材料“元代地方政务”无关,故A项错误;元代地方政务(行省内部)实行的是圆署或圆坐署事,即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保留了元代蒙古贵族集体决策的民族色彩,故B项错误;圆署或圆坐署事是蒙古贵族内部比较民主的集体决策方式,体现了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故C项正确;元代地方政务实行圆署或圆坐署事,使每个地方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这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故D项错误。【答案】C2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解析】紧扣时间“明代中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与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有关,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对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不利,更不会导致“江南绢价的明显下降”,故C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结果,往往会导致物价上涨,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8.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这些外钞以中国银本位作为计值单位,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人接受,在东南沿海省份广泛流通。80年代,仅(英资)汇丰银行在厦门一地发行的钞票就有六七十万。这一现象A.有助于近代中国通货市场的规范B.使英国垄断了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C.体现经济发展对币制改革的需求D.一定程度减轻了清政府的外债压力【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析】抓住关键信息“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人接收,在东南沿海广泛流通”,这体现了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对币值改革的需求,故C项正确;A、C项夸大了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产生的影响;近代中国,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外国的银行势力也开始向中国扩张,并试图控制中国金融市场,这并不会不会减轻清政府的外债压力,故D项错误。【答案】C29.1922年,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等人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呼吁好人“不要清高”,要组织“好人政府”,在政治改革中坚持三条原则:“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和“有计划的政治”。这一主张A.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B.体现各阶层联合斗争的要求C.要求彻底推翻封建军阀统治D.反映了精英分子的政治诉求【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蔡元培、胡适并没有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材料中“有计划的政治”也无法体现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特征,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蔡元培、胡适等知识分子坚持政治改革的主张,无法体现各阶层联合斗争的要求,故B项错误;蔡元培、胡适等人提出了政治改革中的三条原则,并没有提出“彻底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的要求,故C项错误;材料中“好人政府”“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等主张反映了蔡元培、胡适等精英分子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答案】A30.《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A.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B.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C.核心思想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D.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党《抗战救国纲领》【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抗战初期”“三民主义”“要求全国抗战力量,坚持抗战”可知该纲领顺应了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A项正确;材料中的《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正式形成,无法得出该纲领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故B项错误;由当时的国际情势来看,中国太弱,日本太强,很有可能被击败,故抗战初期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亦即是俗语的拖延战术,以“时间换空间”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来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故D项错误。【答案】A31.以下哪一教育方针最符合我国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国情A.“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B.“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C.“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D.“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考点】现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解析】抓住关键词“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即1949年-1956年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是我国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阶段,因此在教育上提出了“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的方针,故A项正确;“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1958年教育大革命时期提出的,故B项错误;党中央到达延安以后,针对广大工农阶级的干部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1938年提出了“工农干部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的口号,引导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引导工农干部向知识分子学习军事、政治、文化、科技等知识,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司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32.有观点认为: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由此可知A.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B.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C.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D.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解析】结合材料和史实可知,中国古代的法与刑事相同的,强调以刑入法,体现的是强制性的义务性要求,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材料没有涉及到“以礼入法”,“道德法制化”等内容,故B、D项错误;材料强调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即注重公民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而不是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故A项错误;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体现了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即理性、自由、平等和正义,故C项正确。【答案】C33.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考点】文艺复兴【解析】材料中“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肯定,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故B项正确;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15世纪中期德国人首先采用了铅活字印刷技术,促进了文化发展,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并没有被打破,故D项错误。【答案】B34.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A.实行代议制民主B.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C.主权在民的原则第一部大灾难的年代第一章全面战争的年代第二章世界大革命第三章经济大恐慌第四章???第五章共御强敌第六章1914—1945年的艺术第七章帝国告终图5D.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解析】材料观点认为,英国和法国革命后确立的政治制度都是有缺陷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主权,但是人民享有的权利有限,且之后出现了1832年议会改革、宪章运动等追求平等的斗争,故“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充分说明了共和制度确立的艰难,但是更多强调平等,自然就会以牺牲自由为代价,故“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美国政治制度取两国之长,“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即原则民主体现自由、平等的理论,程序民主体现在民主实践中的操作和实现,故B项正确。【答案】C35.图5是某著作第一部的目录,根据前后章节的内容判断,第四章的标题可能是A.迈向工业世界B.第三世界与革命C.黄金年代D.自由主义的衰落【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解析】根据“第三章经济大恐慌和第五章抵御强敌”章节的内容可以判断,这两章的内容为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可以推出第四章的标题可能为自由主义的衰落,故D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18世纪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迈向工业世界,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后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20世纪50—7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答案】D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情”与“理”(礼)的关系长期处于对立地位。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虽然也承认“情”的客观性,却普遍赋予“理”以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把“情”看作人性中消极的、恶的因素。明朝中后期,文化领域出现了对理学思潮的纠偏倾向,张扬“人欲”、反对理学禁锢的“主情”文化思潮兴起。晚明文学家冯梦龙专注于以“情”写史,著《情史》二十四卷,明确提出“情教”思想。他指出:“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据何悦玲《冯梦龙情教思想建构语境探微》整理材料二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后期,法国除了革命和动乱,就是几乎无时不在的激情和焦虑。到处都在揭露社会的虚荣,在巴尔扎克、司汤达或是托克维尔的作品里都得到体现。这是一种急
本文标题:201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0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