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课时提升作业(一)
课时提升作业(一)(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福建师大附中模拟)《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A.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B.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C.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无政治隶属关系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2.有学者认为西周封邦建国是为了“控股政权”,其扩充“股份”的主要方式是()A.采取内外服制B.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C.大封同姓诸侯D.对殷商方国形成包围3.(2013·福州模拟)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对该图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4.(2013·宁德模拟)《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家国一体D.君主专制5.宗法制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B.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C.用氏族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D.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及政治上的特权6.福建省诏安县《秀篆游氏族谱》记载:“十一世讳应重,字光贤,汉超长子。卒于台湾府北路。”此材料不宜用来研究()A.宗法制度B.福建移民C.闽台关系D.华侨历史7.(2013·福州模拟)“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8.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9.(2013·三明模拟)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道:“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以下评价“从政治高度意义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10.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一件秦权(秤砣),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之。”该文物有助于研究()①秦朝制度②秦始皇功绩③古代文字演变④秦朝灭亡原因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2013·泉州模拟)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12.历史观是指对古今世象变迁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下列言论所信奉的历史观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将从周矣”B.“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C.“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材料二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6分)(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4分)14.历史上围绕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礼记·大传》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清]颜元《习斋四存编》(1)依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所述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6分)(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6分)(3)依据材料四,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4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4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材料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反映的是分封制,诸侯、卿、士、庶人等按等级递减又体现了宗法等级制度。因此,B符合材料意思。A、C只涉及宗法制,而D出现在秦朝建立后。2.【解析】选C。本题切入点是西周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对分封制本质特点的理解。在分封制下,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新兴国家。通过分封,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误区警示】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但是也有同姓以外的人员。例如:先代帝王后裔,有功之臣等。3.【解析】选C。本题考查历史材料解读能力。材料显示的是周朝政治体制,因而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B所述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权力高度集中有违史实,D所述的勤政爱民无法找到材料依据。故选C。4.【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姬姓为当时的周王室姓氏,王室子弟受封居多而拱卫天子,体现了血缘家族与国家政权的相统一,故选C。5.【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掌握。宗法制适用范围不仅是王族贵族,故A表述错误;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巩固国家统治,但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不完全一致,B说法有误;在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嫡长子不可能总是大宗,故D错误。故选C。6.【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地方历史素材的解读和判断能力。族谱一般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及其分布情况,题干材料显示福建一游氏家族第十一世子弟于台湾去世,这既能体现游氏家族宗法关系,又能反映福建民众迁移台湾产生的闽台关系,但闽台关系属于一国之内的同胞关系,与侨居异国的侨胞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故选D。7.【解析】选D。材料中的“独主”和“唯一的君主”说明了秦汉以后的地方管理权集中到了中央和皇帝,是一种皇权可以直达地方官员的垂直管辖模式。故选D。8.【解题指南】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明确这种转变是贵族世袭被官员任命所取代,是历史的进步。【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根据题干“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分析,打破了官员选拔的世袭制度。“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排除B,C、D不符合题干内容,故选A。9.【解析】选B。秦始皇在政治上结束了列国长期纷争的混乱局面,第一次有效建立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故选B。10.【解析】选B。本题考查秦统一全国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秦朝的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统一度量衡等信息,故①②③正确。【变式备选】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C.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题干结论描述的是先秦时期政治体制的演变,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A、B、D结论不符合材料含义。11.【解析】选C。在“公天下”和“现代行政”的现代视角下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显然可以从中挖掘和探讨这一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时代合理性。故选C。12.【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背后的撰史者的史观的理解和分析,因此要正确解读四则材料所反映出的政治观念。【解析】选B。A、C、D反映的历史观是:复古。B的意思是: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守一成不变的旧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办法。反映的历史观与其他三项截然相反。13.【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结合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说明其特点和等级关系;第(2)题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归纳特点;背景可以从秦汉时期农业耕种方式、土地制度、统治思想及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具体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等角度谈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的认识。答案:(1)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2分)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2分)制度基础: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2分)(2)特点:官僚政治全面展开,但家国尚未分离,处于中国古代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时期。(4分)背景:铁器牛耕逐渐推广,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地主土地私有制成为主要经济基础;统一的政治局面和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土,促使统治阶级采取新的政治制度;法家思想和儒法结合的儒家思想先后成为秦汉时期的主导思想,加强了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但秦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刚刚统一全国的政治形势也决定了其制度具有承接前后的过渡时期的特点。(6分)(3)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巩固加强。(4分)14.【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认识。第(1)题需要理解材料意思,从中分析出“百世不迁”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周天子的权威。第(2)题结合材料二分析李斯的观点是周封子弟,最后疏远,导致相互攻击;结合材料三分析柳宗元的观点是分封制下统治者素质不高。结合所学分析,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唐为了提高官员素质,推行科举制。第(3)题依据材料四,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收万方以自私”,指出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一种手段。第(4)题应从时代背景和个人看问题的角度等来分析其原因。答案:(1)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
本文标题: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课时提升作业(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0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