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评估检测
专题评估检测(十一)专题十一(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2.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B.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D.中国社会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2013·莆田模拟)史载,道光时(1821-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它反映的是()A.因“海禁”政策,湖丝只能从广东、上海出口B.道光年间,湖丝先从广东后自上海出口C.鸦片战争后,湖丝出口海外D.道光年间,湖丝仅在上海出口4.(2012·福建四地六校二模)以下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德国工业化进程始终缓慢B.列强侵略造成中国工业产值不断下降C.工业革命开始时中国工业产值落后于德国D.社会制度的变迁造成两国经济地位的逆转5.(2013·保定模拟)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山东峄县煤矿等十几个民用企业。此外,左宗棠、张之洞等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用工商业。从中能够得出()A.时下“士农工商”四民观念淡薄B.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丰厚C.他们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D.政府大力扶植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6.(2012·莆田模拟)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金银铜铁锡煤)。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D.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7.(2013·济南模拟)“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包括()①北洋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②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③中国首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④政府实行了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2013·福州模拟)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9.(2012·福建四地六校模拟)1942年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材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B.民族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完成反帝的任务C.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10.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1936年1937年1938年棉纺织业10081.769.8面粉业10077.572.5机器业10099.656.0各业平均10085.574.9下列解读,关于这一时期正确的是()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2013·长春模拟)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12.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该现象()A.发生在抗战前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B.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材料二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材料三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6分)14.(2013·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成本中国(元)日本(元)中国超过日本(元)超过的%工资动力机械修配营缮消耗品包装薪金职工保护费运输营业捐税及利息保险制造及营业杂费10.505.501.800.401.701.501.200.200.202.5015.000.203.005.804.800.600.400.501.200.600.500.202.002.700.101.004.700.701.20-1.200.300.60-0.30-0.5012.300.102.008115200-24025100-60-25446100200总成本43.7020.4023.304——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请回答:(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4分)(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8分)(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8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材料中描述了一个客观事实,即伴随着西方的军事侵略,近代西方的法治观念也传入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这说明了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变式备选】“申江番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解析】选A。材料的大意是:随着上海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地位逐渐超过了苏杭,带来社会生产的变化,就使更多的人从事纺织业。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与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有关。B废止重农抑商,C自然经济瓦解,D苏杭丝织业衰弱不符合事实。2.【解题指南】关键把握“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是自然经济,题干即是问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解析】选B。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大量农民纷纷破产,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封建统治的基础开始瓦解;A、C是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工业的体现;D不是单指哪一方面,而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3.【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前后的情况,A错误;B符合材料意思;C、D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选B。4.【解析】选D。本题需要正确解读图示信息,并与古代和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在世界中的地位相联系。图片显示,中德工业产值在古代和近代的世界地位的反差极大,德国是在19世纪晚期后来居上超过中国。从时代特征来分析其原因,无疑与两国的近代化早晚和水平有关。故选D。5.【解析】选C。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A与材料无关;材料中的民用企业属于洋务企业,B、D错误;C可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故选C。6.【解析】选C。本题解答关键在于根据时代特征进行判断。从材料信息中的“20世纪初”的中华民国、“孙文”和“金银铜铁锡煤”可以判断,漫画作者希望的是新国家能大力发展经济实力。故选C。7.【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可用排除法解答,材料反映的是1914年农工商部公布训令,要求使用国货,③不符合史实,排除带③的A、C、D。8.【解析】选D。产业工人人数的增加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这必然导致产业工人人数的增加。9.【解析】选A。材料信息显示了民族资本家拒绝出卖企业给日本侵略者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B、C、D能从不同角度正确解读这一历史情景,唯独A表述中的“官僚资本”与题意不符。故选A。10.【解析】选B。从1936年到1937年再到1938年生产指数的下降,说明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①正确;表中只有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外国资本,因此得不出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②错误;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表中无从体现,③错误;1936年到1938年生产指数的下降,是由于日军侵华造成的,④正确。故选B。【误区警示】本题易误选带③的选项,③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但在本题中却无法体现,故应排除含③的选项。11.【解析】选C。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1940年属于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为摆脱日军的迫害,民族工业大量迁往西部内地,C正确;A、D不符合史实;B与材料无关。故选C。12.【解析】选C。本题考查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该情景发生在解放战争后期的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3.【解析】本题是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考查。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近代工业的出现、农业生产与工业发展的关系、农业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等角度提炼回答;第(2)题,可从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经济发展的带动、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影响等角度说明变化的原因;第(3)题,从开埠通商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推动、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等积极层面加以分析说明。答案:(1)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近代工业;农业生产为工业的发
本文标题: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评估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0996 .html